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28 浏览:143312

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注入、说教为主,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教学方式重点在教师的“启”和“导”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上,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它的实施载体呈现于“双案合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前后延伸到课前学生的自学初探、课内的“启发导学,自主探究”以及课后的整合反思、自主提高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要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自主得出结论,是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表现,是最优化的情境载体.

该方式基本流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各项操作的内容和内涵:

一、设疑导学,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学案或自行编制的简易操作的小实验或对某一现象的观察,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作一定的铺垫,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一堂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问题的提出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结合预习心得提出,其核心就是通过创设各类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心态.

教师必须以主体性发展原理为指导,恰当地编写教、学案,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实践是学生主体发挥、发展的相似度检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内容,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自学、讨论、交流、表现、动手、实验、质疑、围绕课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不仅应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二、实验观察,自主发现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物理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实验操作研究、演示、观察、思考.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

在学生个体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全体学生合作总结规律,把个体的独立探索拓展到个体探索与全体学生间的交往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克服了知识上的不完整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和沉淀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和获得的.但要形成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强化探究、讨论、分析、释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启发性的提问,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四、当堂训练,自主应用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还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它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的检验,在应用中可对知识进一步释疑、巩固,同时可形成熟练的技能和较强的能力.知识应用的形式可采用动口、动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

要重视知识的整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学科思想的升华,通过运用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五、整合反思,自主提高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学案的要求,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反思还存在哪些问题;二是完成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后作业及补充练习,以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可使教师进一步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和准备.


双案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展示“初探——深究——运用——评价”这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和注重实践的学习过程,凸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疑难问题,如实验现象、创造性的发现、解题错误等,此时,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点拨,给学生的思路一个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思路能放得开,同时又能收得住.此时再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自主探究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总之,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我评价和对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的研究,构建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