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与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07 浏览:11459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课程设置关系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探讨美国的学前本科课程的特点,对我们的学前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启示如下: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学前教育本科课程体系.

关 键 词:学前教育;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75-02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了满足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怎样进行课程设置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看似没有统一规定,实际上各个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相通之处”[1],美国的学前教师教育有着相对成熟的体系,学前教育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例,探讨美国学前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所启发.

一、培养目标

美国每个州都有高等教育的自主权,因此各个高校课程设置并不一致.尽管如此,对于幼教人才的培养目标却又极其相似,高校制定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参照全美幼教协会制定的初级标准来确定.初级教师标准共七条:促进儿童发展和学习;建立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能够对支持的幼儿及其家庭进行观察、建立档案和评估;使用各种发展的有效方法;运用内容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早期儿童领域的体验[2].标准涵盖了对准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每条标准还具体阐述了该标准的重要特征和对准教师的具体要求.可见美国幼儿教师培养目标为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一线专业人员,注重教师培养实用性.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美幼教协会的目标是一致的,教育学院网站将其目标描述为:我们的毕业生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为促进公正、有凝聚力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教育目标突出了学前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特点,“准教师”应从帮助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相应的职业准备.

二、课程内容方面

1.实行分组选修的学分制,重视通识教育

在大学生涯的前两年,大多学校都要求学生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自主选择课程,能够改变专业教育知识面狭窄的局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成为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分组选修的学分制,学生可以在文化研究(西方和比较文化)、人文学科、初级写作、高级写作、非西方和美国少数民族文化、自然科学和技术、社会和行为科学、量化推理等八个领域自主选择课程.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具体学分要求如下.

其中,核心领域课程从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人类学中任选一门进行深入的研究.除基本军事知识外,学位最低要求为12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最低学分要求为74学分,占总学分比重的57%,这反映了美国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的课程特色.同时,从伊利诺伊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上来看,人文社会学科是通识教育课程的重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深受欧洲大学办学影响,继承了人文教育的传统.

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经过前两年的通识教育学习,学生可以递交申请进入到相关专业领域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美国各个高校也差异较大,但可以总体划分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部分.教育理论课程又可以详细的划分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学前儿童理论研究课程和学前儿童教学理论课程.专业教育的内容大多都是必修课,这和选择自由度较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成了鲜明的对比.伊利诺伊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内容占总学分的43%,具体科目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诺伊大学非常重视学前儿童教学理论课程和学前儿童基本理论课程,所占学分较大,占总学分的29%,而对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开设科目则相对较少,所占总学分的16%左右.在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表现的突出特点即和教师证书教育相结合,这也是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

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施主辅修专业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其中有些学校明确规定必须辅修.伊利诺伊大学对学生选择辅修没有严格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GPA达到2.5以上及修完一定的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辅修中学教育相关专业[3].

3.学前教育课程设置重视特殊教育

由表2可以看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有四门课程都是和特殊教育相关,这也反映了美国在学前阶段对特殊教育的关注,也和美国的特殊教育政策相呼应.对于特殊教育的对象,美国的特殊教育关注的类型更为宽泛,包括发展缓慢的孩子、有身体缺陷的孩子、超常儿童、家庭文化与语言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和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孩子.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和幼教教学一线联系得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教师证书的要求.


4.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也是美国学前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在全美幼教协会2010年最新修订的《全美幼教协会专业准备项目标准》初级标准中得到反映,初级标准第7条强调“准教师”在0-3岁、3-5岁、5-8岁三个年龄阶段中,至少要有两个年龄阶段的体验和实践;在早期学校、儿童看护中心和开端计划项目三种不同的类型的早期教育背景中,至少要有两种背景的实践经历[2].对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每所学校的实践教学所占学分差异较大,如印第安纳大学26学分[4],而伊利诺伊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共四门课程,仅占9学分,学生要顺利毕业并进入初级教师证书项目必须要有参与0-2岁的托儿所项目的经历,形式包括现场观察体验、实验室实验和讲座讨论等.多维的实践课程为毕业生将来在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对我国学前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美国课程设置的经验从而改变我国学前课程设置的弊端,对提高学前教师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详细而具体的,实用性强,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目前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仅有1978年《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意见》中对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怎么发表展需要对学前教育的要求.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各高校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制定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考核衡量的标准,都只是对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态度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笼统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学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因此,准确定位学前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和相关”[5],制定全国统一的、评价详细具体、适合本科学生能力水平的学前教师教育标准势在必行.

(二)改革学前教育本科课程体系

对我国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首先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公共课结构,改变公共课课程以政治和英语为主宰的局面,扩大学生在社会行为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应课程.改变我国学前本科课程设置只注重学前基础理论和艺术技能训练的局面,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我反思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也是未来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其次,加大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学前本科课程设置中很少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这与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是相矛盾的.从世界范围看,特殊教育在经历了忽视、隔离之后,融合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的主流,所谓融合教育是把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我国也出台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规定.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特殊儿童出现在幼儿教师的一线教学中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在学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中体现.

再次,创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国的学前教师教育一般在大三开设见习实践课程,大四开设教育实习课程,除此之外与幼教一线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较少.再从实习的质量上看,“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很难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平等沟通、资源共享,因此也就无法真正体验和锻炼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这客观上延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