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孟轲的人性检测构建家庭教育之道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59 浏览:17749

【摘 要】本文尝试从孟轲的“四端说”为切入点分析孟轲的人性检测说,通过考察家庭德育的特点,分析了人性检测说与构建家庭道德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构建家庭道德教育构建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人性检测说;家庭教育;家庭德育

一、孟轲的“四端说”

(一)、“四心”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孟子认为,人性是指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属性.“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基础,“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有社会道德属性,正是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分.孟子的性善论是以人类的道德属性来规定人性的,并认为这一属性人生而具有,这正是揭示了人于动物的区别.

(二)、“仁、义、礼、智”是人性发展的规范

在我国的传统的道德发展中,仁、义、礼、智的主体价值体系贯穿于中国学的发展.仁是核心,其他方面的德是仁的体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率然见于面,蛊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在孟轲看来,人的行为规范起源于“四心”派生出了仁义礼智,拥有仁义礼智品德的人才是善的人,才是达到圣人同等的完善人.

二、我国家庭道德教育与人性检测设关系的考察

人性是道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教育的人性检测设,是指道德教育理论中关于人性的各种判断及其相互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人性检测设中的某个判断作为逻辑核心,相应展开以此判断为基础的理论重点内容从道德教育理论史来看,无论哪一种道德教育理论,都包含某种人性检测设的逻辑,如果一种道德教育理论没有任何形态的人性检测设,那就意味着它已经搁置了道德教育的载体目的和方法,而这样的道德教育理论是难以建构的.

(二)家庭中的情感交流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基础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儿童道德观念的奠基有重要作用.情感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而道德的灌输与观念的传递无不是通过亲子关系的感情纽带,在无形中得到教化,包括言教与身教.人们的外在行为其实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道德行为展现其实也是与子女内部情感的交流,这如同证实有爱心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一样.

(三)家庭道德教育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互作用

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在社会道德观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家庭的道德教育起着小加工式的作用,对社会这大机器进行作用;反过来,社会里大家对认同的道德规范又在规定者家庭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与行为准则.儿童在经过家庭教育之后最终要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在家庭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环境交错的过程中,掌握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实现了道德的内化过程.

三、基于孟轲的人性检测说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几点构建

(一)用理性的关爱尽力呵护孩子的“四心”

孟子认为“四心”是先天潜在的一种自性,如果这种自性不用心加以培养扩充,人的发展会出现偏差甚至畸形发展.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依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因势利导.它是站在整个人类道德的起点而发起的一种理性呵护.理性的关爱就是要把握好关爱的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成了溺爱.因此,用理性来把握好这个度,比如给孩子充满爱的环境,展示榜样的力量加上正确的表扬,让批评也成为一种关爱等.

(三)家长健全自我价值观,发展孩子的“仁、义、礼、智”

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教育,主要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培训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内容.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外,家长自身也应该健全自我价值观,在培养孩子四心时,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要求.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家教意识也普遍崛起,为了提高父母们的家庭教育质量,各种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讲座普遍兴起,加上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回归,在进行孩子的德育时,家长更应该关注、更正和健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