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TOWS区域竞技体育的战略规划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5 浏览:11648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探讨,进而引入战略规划的系统研究方法—TWOS分析对未来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表明: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关系到竞技体育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区域竞技体育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应以特色文化战略、相对优势战略、区域联盟战略、体制创新战略和整合发展战略为重点制定战略规划.

关 键 词:SWOT-TOWS;辽宁;竞技体育;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26-07

战略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区域竞技体育取得长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是指以我国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主体的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研究,依据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体育事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子系统,它既继承了国家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又具有指导微观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指导性文件,战略规划过分依赖专家和学者的经验和直觉,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竞技体育规划专家如果缺乏足够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统筹,将会给区域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莫大的风险[1].因此,系统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而目前有关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借鉴管理学中的SWOT(Strength、Weaknesses、OpportunityandThreats)分析法,辅助制定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2-5].然而SWOT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其不足也被学界逐渐发现:首先,SWOT分析易使用,但是受到使用者的主观影响很大,往往会得出偏颇的结论[6];其次,SWOT分析容易陷入简单地罗列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而忽视对这些因素的深入讨论[7],而事实上,弄清各种因素隐含的意义远比识别这些因素更加重要;最后,对SWOT分析的运用都采用定性的非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罗列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形成一个相对较模糊的所处环境的轮廓,据此做出战略决策,不免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8].同时,SWOT分析无法勾画起它与战略规划的联系,从而使SWOT分析似乎无果而终.基于此,本研究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战略规划系统方法——TWOS分析,其目的是架起SWOT分析与战略规划之间的桥梁,以便使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更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可靠性.

1SWOT——TOWS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战略管理中重要的战略环境分析工具,是哈弗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是指一个组织在制定发展战略或计划时,应该对自己的优势(Strong)、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有清醒的认识[9].作为一种态势分析方法,SWOT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表现为在结构上构建SWOT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不同分析意义;在内容上强调对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所有具有的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因此,将一些看似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而用系统的思想进行综合分析,使得组织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战略计划,这就是SWOT的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人们对组织战略环境和战略规划研究的深入,SWOT分析法的弊端愈发明显,为更客观、科学、可靠地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一种更加完善的分析工具—TOWS分析法便被引入进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张波,等基于SWOT-TOWS分析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No.12014TOWS分析法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者Weirich.H在1982年提出来的,认为系统外部的各种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和竞争环境,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因素包括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要素,在充分调查和研究这些基本要素并把这些要素按照系统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的机遇与威胁一一列举出,再识别来自系统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之间的适应性和差异性,即判别系统内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一致或相互偏离的程度,旨在解决SWOT分析所遇到的部分难题[10].

TOWS分析模式是在基于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由4种因素交叉结合生成的4种新的关系概念,即杠杆效应(Levereffect)、抑制性(Control)、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问题性(Problem).

2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

2.1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S)

2.1.1依托优势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是支撑城市发展体系的重要框架之一[2].辽宁在获得2013全运会举办权之后,针对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竞赛场馆不能满足全运会举办需要的现状,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竞赛场馆建设作为现阶段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2009年开始逐步对承办全运会60%以上比赛项目的沈阳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截止到2011年底,3年间沈阳市政共投资300多亿元,从交通、运输、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为满足全运会竞赛的需要,辽宁省14个市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快场馆建设,总投资将达258亿元,其中沈阳市投资125.4亿元,新建、维修、扩建体育场馆16个,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依托优势.

2.1.2人才优势

辽宁竞技体育近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辽宁竞技体育健儿共获得奥运金牌16.5枚,世界冠军103个,亚洲冠军36个,全国冠军492个.取得奥运金牌数占全国奥运金牌总数的13.85%,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竞技体育推进的根本,通过人才引进、自我培育、不断挖掘等措施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2011年辽宁共有在训运动员1638名,在编运动员数量2364人,教练员327人,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才总量均居全国首位.2.1.3竞赛优势

作为全运会的东道主,辽宁竞技体育应切实发挥东道主的主场优势,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为辽宁竞技体育的腾飞提供动力.一是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可以依据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增设辽宁特有的优势或潜优势项目和删减辽宁基础差、水平低的竞赛项目;二是在竞赛分组、竞赛日程的安排上着重倾向辽宁运动员;三是在竞赛氛围上体现东道主参与竞赛的热情,让球迷、观众、志愿者和赛事管理人员在细节中彰显辽宁人对全运会的热爱.

2.2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劣势(W)

2.2.1战略的科学定位不明晰

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是基于对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充分认识、对国家或地区所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全面把握以及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11].要想确保辽宁竞技体育得以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这个科学的战略定位是依据地区的地域特点、竞技体育发展特征制定隶属于国家体育总体发展战略下的区域发展战略.相对来说,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具有相对模糊、脉络不够清晰、重点不突出等特征,只有科学、明晰的战略定位才能确保区域竞技体育的健康、良性发展.

2.2.2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选择对该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辽宁依据本省运动项目多、运动队多、运动员数量多的实际,一直采取学院(中心)和基地(中心)分块管理的、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北京奥运会后以及取得2013年全运会承办权之后,对原有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即对运动项目管理实施“中心化”的改造,在项目建制上与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形成无缝对接.但这种改革与调整始终建立在政府意志层面的行政主导下,虽然在形式上突出全民意识,但在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方面依然没有“去行政化”的意味.这种大一统的局面造成竞技体育的管理依旧具有政府强势行为,导致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社团的发展壮大陷入困境,社会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行政化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发展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2.2.3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不合理

辽宁历来是竞技体育人才产出大省,具有雄厚的后备人才队伍.但相对于人才产出来说,人才流动则显得不尽合理,尤其表现在人才外流方面.调查显示,在参加雅典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当中,有辽宁籍运动员69人,其中40人代表辽宁省运动队参赛,29人代表外省参赛;辽宁籍的运动员占参加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16.95%,辽宁省运动员占全部运动员的9.83%,排在各省的首位[12].虽然这种人才外流现象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得到适当的遏制,并伴随2009年辽宁申办全运会成功人才有所回流,但相对于兄弟省份政策上、待遇上、环境上对人才引进的优势来说,辽宁在人才引进机制、用人机制和留人机制的内部环境上还未得到充分优化,这成为制约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2.3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机遇(O)

2.3.1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由体育大国正式向体育强国转变.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不仅仅是一个语义上的变换,而是国家总体竞争力提升的具体化.体育强国视域下的竞技体育更应该体现出优先发展的态势,以竞技体育为纽带、以全民健身为根本、以学校体育为依托、以竞技体育产业为补充、以区域竞技体育竞争力提升为路径,采取科学顶层设计的原则,切实提升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竞争力.作为区域竞技体育先行者的辽宁,更应该抓住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机遇,不断调整竞技体育内部结构、优化自身发展环境、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为体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2.3.2区域竞技体育合作格局的形成

据最新统计显示,《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近十年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2011年东北三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6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1万元(同期全国人均GDP为3.5万元);区域协作又好又快发展,为逐渐打破区域内部的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区域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各种要素资源的区域内流动,实现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2];2010年伴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也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在此发展背景下,区域竞技体育合作和交流愈发变得明显,正逐步形成以辽宁为中心、依托东北三省、辐射周边、怎么写作全局的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格局.

2.3.3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带动

作为2013年全运会之前最重要的国际赛事,伦敦奥运会的举办给辽宁全运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借鉴与吸收机遇.从开幕式的策划、编排、人员调动到奥运村的管理再到闭幕式的举办,无形中给辽宁举办全运会提供了借鉴优势,吸收内在精髓进而突出辽宁全运会特色,并在时尚与民族、人文与科技、流行与传统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2)反思与总结机遇.从兴奋剂丑闻到裁判的不公正、从“唯金牌论”的冠军至上到全民健身理念的转变、从中国体育代表团潜优势项目(游泳、田径)的“井喷”到三大球集体项目的沉沦,都给了辽宁竞技体育思考的机遇.3)继承与创新机遇.对过去体育赛事的系统梳理可以给人们带来观念上的改变,如何在过去奥运会、全运会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便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继承与创新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天马行空”的冥想臆断,是在总结、反思、借鉴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再创造.

2.4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挑战(T)

2.4.1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成功举办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创记录的51金获得金牌榜首位,成功进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这届被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无与伦比”的全球体育盛会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体育赛事的举办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北京奥运会辉煌之后、在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指引之下举办一届有特色的全运会给辽宁人民提出了挑战.2009年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成功举办的山东全运会,秉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举念,着重突出“全民全运”理念下的“去锦标化”,以全运会赛事举办目标和参赛任务的转变为突破口,强调全民的参与热情,强调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辽宁能否在“全民全运”基础上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理念,值得期待,因为一个先进理念的提出,不仅代表了主办单位清晰的办会思路,同时也为形成全运品牌打下基础[13].2.4.2全运会东道主定律

全运会东道主定律是基于全运会东道主效应而形成的内在规律.东道主效应是指全运会在举办过程中东道主利用其特殊身份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大幅提升的现象.从1997年上海承办第八届全运会开始,到2009年山东全运会,近四届全运会东道主都取得了全运会奖牌榜的第一位.其中江苏代表队在参加的历届全运会中从没有进入过奖牌榜的前三名,而在2005年南京举办的第十届全运会比赛中获得金牌、奖牌和总成绩的第一名.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东道主效应,辽宁体育健儿能否能否继续延续东道主定律在明年的全运会上获得奖牌榜首位将会对辽宁竞技体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2.4.3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冲突

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是现阶段贯穿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两条主线,是基于“竞技体育强国”核心战略目标下体育腾飞的两股动力.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不仅有着良好的互动和互补作用,同时又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一方面,全运战略的实施为奥运战略的深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依据的平台,但也存在着不利于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以及优秀年轻运动员的培养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奥运战略则有助于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加大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投入力度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世界地位及国际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过度追求“锦标主义”,不利于全运健身、体育产业等附属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奥运周期开始之际、全运会举办之时,如何协调好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冲突与矛盾、互动和互补对于辽宁竞技体育乃至全国竞技体育的新发展提出了挑战.

3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规划的TOWS分析

TOWS分析模式是基于SWOT分析基础上形成4种新型关系,衍生出8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对系统发展构成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前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TOWS分析法,使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靠.TOWS分析法基本原理可以表述为:系统可以应用这种分析与决策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避开威胁、把握发展机遇,系统内外部因素的一致吻合和相互适应就能使管理和决策人员对系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基于此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环境审视,主要包括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1)指标体系的确定.即识别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系统所面临的所有潜在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系统内部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2)进行专家评定.即给每一个因素赋予权重和分值.3)确认和选择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外部关键因素.

第二步:按照轻重缓急以及对系统影响的程度,将上述因素进行排列,构建TOWS矩阵,并进行综合对应分析,形成系统4类潜在的战略选择.同时发挥系统的优势、克服劣势因素的影响、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运动系统分析的综合方法,将矩阵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匹配得出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

优势—机会战略(SO):重点考虑区域竞技体育系统的优势和机会因素,目的在于使两者的有利影响都趋于最大化,即为“Maxi-Maxi”原则.

劣势—威胁战略(WT):重点考虑区域竞技体育系统的弱势和威胁因素,力求使两者的不利因素都趋于最小化,即为“Mini-Mini”原则.

劣势—机会战略(WO):重点考虑区域竞技体育系统的弱势和机会因素,力求使前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化而后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化,即为“Mini-Maxi”原则.

优势—威胁战略(ST):重点考虑区域竞技体育系统的优势和威胁因素,力求使前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化而后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化,即为”Maxi-Mini”原则.

第三步:优先战略选择.根据系统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交叉配对得出的4类潜在战略,仍然不是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最终战略.最优化战略必须将非关键因素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考虑在内,使其确定的战略确实可行[10].

4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选择

TOWS分析是在SWOT分析基础上进行扩展,已不仅仅是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审视,而步入战略选择的领域[11].按照TOWS分析的思路,重点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区别出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其归纳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类.然后运用专家评价的方法,确定4个因素的评价值和权重最后得出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矩阵评价表(表1、表2).

综合上述分析的结果以及战略的特性,确定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S3、S5、S6、S2、S8、W3、W6、W7、W2、W4、O1、O5、O2、O7、T2、T4、T6、T3.将上述18个因素按照综合评价的分值依次排列,构建TOWS矩阵,进行综合对应分析,提出辽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选择(表3),以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避开威胁、把握发展机遇.但考虑到非关键因素的影响,以及战略实施的可行性,最终确定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5大战略.

4.1特色文化战略

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表现为更高层次的文化领域中意识形态的竞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彰显一个民族历史积淀与魅力的重要支撑,更是竞技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源泉.辽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域,具有各民族共时性融洽相处的传统[15].独特的多民族混居历史、不同的民族意识、相异的民族文化形态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之后,已经嫔弃了掺杂其中的浮躁与喧哗、浮尘与糟粕,进而展现出一种东北黑土地特有的豪放、爽朗、坚韧、创新的北方地域性格.这种具有特质性的魅力和气质与现代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得以完美地结合,形成了浓郁的“竞争、拼搏、卓越、进取”体育精神,进而不断增强辽宁人民强烈的体育参与意识.以开放豁达的人文环境营造参与竞技体育的氛围,以体育所展现的张力推动辽宁竞技体育不断前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倡导时尚、娱乐、文化、休闲的运动理念.得益于以全运会举办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形态迅速地在具有黑土地气息的辽宁找到了结合的最佳契点.4.2相对优势战略

辽宁地处东北,位居东三省之首,其竞技体育结构与做为临近省份的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以及内蒙古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导致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资源会被各兄弟省份瓜分,使地区间“分吃蛋糕”的体育竞争格局变得愈发激烈.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对优势战略,应从2个方面予以体现:1)相对人才资源优势.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得益于先天的体育强省和体育大省优势,辽宁注重增加后备人才储备力度,通过自身培养、政策引进和相互交流等举措,并借12运举办之东风,切实提升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形成优势.2)相对项目资源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辽宁竞技体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项目,如女子柔道、乒乓球、羽毛球、摔跤、赛艇、击剑、艺术体操、排球、篮球和男子曲棍球、男子拳击等;同时还形成一批潜优势项目,如女子射箭团体、曲棍球、链球、马拉松、重剑和男子排球、重剑团体、男子八人单桨、男子篮球等.这些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堆积为辽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

4.3区域联盟战略

受制于“夏季奥运战略”和“冬季奥运战略”为竞技体育发展贡献率大的优势,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实现“金牌增长战略”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战略”并行的发展模式.东北在特色项目培养方面占有天时地利,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丰富,要不断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要保证体育院校和训练基地的健康发展,加强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交流,共同打造潜优势项目[16].1)东北区域联盟战略.东北地区竞技体育结构存在很好的互补性,总体而言,区域协调发展,依靠项目的科学布局、政策支持、区域之间良性的互动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发展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16].要在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之间、区域内部各兄弟省份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进而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2)职业化联盟战略.依据职业化项目开展的现状,整合辽宁与兄弟省份职业化项目开展程度较高的竞赛项目实施带动战略.相比于辽宁,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开展的职业化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覆盖面窄、影响力小,因此,借鉴辽宁职业化项目开展水平较高(如男女篮球、男子足球、男女排球、女子乒乓球、女子羽毛球等)的成功经验进行移植、嫁接和推广,形成经验共享、成果均分、人才交流和同步发展的局面.

4.4体制创新战略

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面较广,并独具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平衡体育事业内部各群体(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的关系,同时还涉及到教育、科技、医疗、运动员退役安置等问题,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体育管理部门或政府单一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在适当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成立多部门、多单位、多渠道的专门管理机构,有效地推动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发展.辽宁竞技体育体制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从3方面着手:训练体制创新、竞赛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


4.5整合发展战略

竞技体育发展的目的是培养最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从培养属性来说,它可以表现为世界冠军的数量、地区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后备人才的增加等表现形式.辽宁竞技体育资源丰富,世界冠军数量较多、整体竞技水平居全国前列、后备人才雄厚已成为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现阶段体育发展的物质条件还不发达的条件下.辽宁竞技体育整合发展战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1)体育人力资源整合.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核心是人才的发展.通过积极的举措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统一规范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真正把人才建设放在首位.2)体育物质资源整合.从政策、资金、人员方面向训练设施缺乏的项目倾斜,建立落后项目提升计划,并同发达省份建立有效、长久的互补机制,实现落后项目的快速提升.3)体育项目资源整合.依据省情在确保传统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开发和拓展新兴项目,依托东三省特有资源逐步提升冰雪项目、民族传统项目和落后项目的竞技实力,真正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