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79 浏览:156619

地理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组分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科学,要正确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各自然和经济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实践教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是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摇篮,必须培养他们驾驭中学地理新课程的能力.而地理野外实践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地理教育重要环节的现行地理野外教学在方式、方法和内容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地理教育发展需要的现象,尤其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不足.所以,地理野外实践改革势在必行.

一、构建“一纵三横”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白城师范学院地理专业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纵三横”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图1),以期充分挖掘各实习基地的科学内涵,指导各年级学生的地理野外实习.“一纵”是时间上:大一主要进行以认知为主的地理认识实习,大二开始是以学生野外技能调查训练为主的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大三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区域地理实习,大四进行为期10周的毕业论文写作,四年中穿插学生的自主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三横”是空间上:在不同的实践平台上实施学生野外技能的培养.

这种实习模式涵盖地理科学专业低、中、高年级的不同层次学生.实习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充分利用实习地丰富的资源,挖掘实习基地的深刻科学内涵.野外实习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科学而合理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二、搭建“以线串点、以点托面”野外实习基地

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组织野外教学工作,稳定实习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保证.白城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结合教学计划,建立远近结合、功能不同的分等级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梯度野外实习基地如图2所示.

地理野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出满足不同需要的野外实习基地,分别是秦皇岛的点状一维实习、阿尔山的线状二维实习和白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三维面状实习.这野外实习基地,体现“盆地—平原—高原”、从海到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地理景观立体实践教学特征.

第一级实习基地——秦皇岛石门寨.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实习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高山包围,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侯,受海洋气温的调节.将石门寨作为“点”实习基地兼顾地理要素的完整性.其优势为:第一,在柳江盆地不大的区域范围内出现较为典型和完整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内容,被誉为“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自然博物馆”,方便实习路线和内容的安排;第二,采矿和旅游开发对柳江盆地的地质遗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可在此考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第三,参观不同旅游景点,观察认识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第四,交通方便,登山便捷,学生食、宿、行较为方便和安全.该基地设有实习路线8条,实习内容主要是水文、地质、地貌、工矿企业、旅游地理、港口建设、城市结构等专项知识的认知实习,实习方式以“徒步考察、定点观测”为主.地理认知学习对低年级学生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强化了课堂教学中难以描述的地理要素,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级实习基地——阿尔山.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被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四大草原所环抱.阿尔山市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高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全年主要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与西北干寒气流影响,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又处于大陆型高山气候区,地方小气候特征明显.阿尔山在山地气候、火山地质构造、地貌、生物地理、土壤地理、生态旅游景观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将阿尔山作为“线”实习基地,主要是把不同地理要素串联起来,在“点”实习基础上,使学生从点扩展到线,整体上理解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貌等各自然要素的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要素的开发利用和影响,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知识认知上升到理论实践.以阿尔山为第二级实习基地,主要强调对野外调查技能的培训,提高动手能力,传授地理野外考察的工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地理资料的获取方法,加深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第实习基地——白城市.将白城市区域作为“面”实习基地有其地域优势,也符合白城师范学院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的办学理念.白城市地处吉林西部农牧交错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植被群落丰富,有较明显的土壤带谱,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有独特规律,各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密切,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特色明显.“面”(区域)实习是一种探索与研究型实习,它在“点”与“线”实习的基础上进行.实习内容以“区域地理综合研究”为目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方法,在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区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同时对实习区域的工业、农业、商贸、交通、旅游业做访问调查,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规划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使其深入了解地理学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实习以三、四年级学生为宜,结合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习过程的设置覆盖整个白城市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全方位,在全面认识基础上找出某个研究课题,作为学生深入研究的对象,为完成毕业论文做好基础,同时了解和认识白城市区域地理特征规律,锻炼学生对某地区“区域地理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三、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

改变“由因导果”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由果溯因”的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实习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为避免出现“灌输式”实习教学过程,每到一个实习地点,指导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基本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考察,之后展开讨论和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撰写野外实习报告时,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写出一份实习报告,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研究,最后完成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这种互动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的互动能力有很大提高.

野外实习成绩科学而有效的评定,是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过去野外实习成绩的考核大多是通过评定学生的实习报告,这种考核办法以偏概全,难以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实习成绩的评定流于形式.

科学的实习成绩评定应根据野外实习特点,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场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野外观察与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贯彻,高师地理专业要密切关注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地理野外实习中,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此外,利用高师学生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机会,组织部分实习学校地理教师与在校大学生一起参与地理野外实习,通过共同野外实习,让在校大学生与在岗地理教师充分交流野外实习感受,为胜任中学地理教学积累经验和教学素材.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项目“ZC12070”、吉林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