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90 浏览:15817

【摘 要】分析当前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优化人文社科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强化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 键 词】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34-02

人文社科选修课是高校教学计划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探索新形势下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如何克服学科相对单一、人文学科基础薄弱的先天劣势,开展人文社科选修课改革路径,推动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医药卫生人才目标实现.

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面临的问题和形势

(一)缺乏综合性大学选修课课程类别丰富、学科门类多样的优势.独立建制医学院以医学学科为主,学科较为单一,即使发展理、工、文、管等学科,也是与医学相关的,与医学无关的学科非常少.因此,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的学科基础先天薄弱,“两课”教师成为选修课开设的中坚力量.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雄厚.综合性医学院(系)的学生可以享受全校名目繁多、各式各样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独立建制地方医学院校在这方面远远不及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系)的,人文氛围“先天性”薄弱.如何通过改革选修课来促进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年轻职工越来越多.近十年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扩招现象,学生数量不断激增,就要求学校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规模,因此,教职工总量不断增加.近十年也是就业竞争激励的时期,高校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应聘高校岗位大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管理、学工类岗位的新职工学科专业背景五花八门,包括了文学、教育学、思政、管理、法律等,呈多样化局面.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年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大约50人,而行政管理人员多以文学、思政、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为主.这些新进职工学历大部分都在硕士及以上,他们拥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在医科类院校急需找到得以发挥他们专业优势和聪明才智的渠道,而学校正确引导他们开设选修课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三)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亟待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愈发受到关注,不仅因为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更因为医患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护人员更需要秉持一种以人为本、公平导向的利益协调机制.但是现实中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离它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很远,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亟待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新路子.

(四)提高教育质量背景下选修课教学质量也被提上重要议程.近期教育部提出大力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目前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上课积极差、教师开课质量参差不齐、选修课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优化、整合、改革选修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选修课现状

(一)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数量少.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数量不多.以广西医科大学2013-2014年上学期选修课为例,共48门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其中,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仅仅9门(18%),其他综合素质类39门(81%).39门虽涉及文、史、哲、管理学、法学、艺术、教育学等学科,但每个学科的选修课数量极为不均.

(二)教师队伍以人文学院或思政部专任教师为主,年轻的管理人员队伍发掘不够.教育部要求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因此,更多地开设医学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两课”教师或者人文(管理)学院教师身上,他们根据个人特长和业余爱好开设了医事法学、生命教育、医学史等课程,成为了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的主力军.这些教师除了要花大量的时候教授好必修课外,还要应付选修课,选修课的课源和质量显然不会得到最好的保障.幸运的是,学校每年都会吸收一批高学历的年轻管理职工,但是没有被充分利用到扩充选修课教师队伍中来.

(三)学生选课以趣味性为主,以完成学分为上.医学生学业非常繁重,还要完成占据应修选修课总学时40%左右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课程.因此,学生选课多以趣味性为主要选修标准,如大多会选修电影、音乐、旅游等选修课,以完成学分为上,对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如何上好这门课,毫无概念.这一定程度导致医学基础性、专业性选修课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学生上课热情不高,迟到率、缺课率高.这也是全国高校选修课存在的普遍现象.较必修课而言,选选修课到课率、迟到率非常低,存在替他人签到、课堂睡觉、中途偷溜、论文抄袭等种种不良行为.

(五)上课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生上选修课敷衍、草率,跟教师上课质量有密切联系.很多学生都反映,教师上课理论讲解太多、缺乏幽默感、问题探讨少、互动少、常以点名为必杀技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严肃,确实有教师存在“偷懒”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学生学习需求关注不够,不能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三、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改革路径

(一)提高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数量和质量,并规定学分比例.让学生选修大学语文、古典音乐、公文写作等综合素质类课程来提高人文素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选修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如医学历史、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社会医学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了解医学世界里“以人为本”文化的源远流长,能观察、判断患者心理活动,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和禁忌,真正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其他综合素质类选修课帮助陶冶情操,是增强医学人文素养的辅助.因此,必须增加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数量,保证它的数量占据总人文社科选修课比例应达30%~40%,并要求医学基础性、专业性人文社科选修课学分占据总人文社科选修课学分的30%~40%.对于这些课程,学校应指派具有临床经验的老师去授课.(二)建立机制鼓励高学历行政管理人员开设选修课.据调查,有些专任教师对选修课的热情不高,又因为事务繁多,对选修课付出的心血远远不足.但是,年轻的行政管理人员,绝大部分具有硕士学历,并且学科背景丰富,对教学工作具有相当高的工作热情.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应该建立机制,给予行政管理人员开设选修课等同的权利和待遇,丰富选修课课源,满足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课程的学习需求.

(三)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进一步丰富课源.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缺乏人文社科类师资和学科去支撑选修课的开设,应引进符合学校实际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被喻为“从不下课的教室”、“大师云集的校园”,上课质量毋庸置疑.让学生开展网络课程学习,也吻合当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趋势.据了解,重庆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分别使用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8门、9门.

(四)对选修率高的课程应设置大容量.学生对热门选修课总会蜂拥而选,但往往会因满员而被随机刷掉,被刷掉后只能被动地选择未满员的课程,这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选修率高的课程应设置大容量,或者分为两门不同时间段开设,充分满足选修需求.

(五)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90后”学生极具个性,思想活跃,更乐于接受亦师亦友的角色.“亦师”,即能传道授业,“亦友”,即用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跟学生交流.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如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实现探索性学习,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限时完成一个汇报或一个小品,如利用学校或个人关系,邀请业界名望者到课堂跟学生近距离接触等等.

(六)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据调查,学生在第一堂课就非常急切想知道本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如果方式是写论文,那么很多学生就会选择性地来上一两节课,或者根本不来上课,最后一节课就交来一篇论文,也能过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应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将课堂小作业、课堂小讨论、课堂发言、课堂设置的小竞赛以及期末考试相结合,设置相应的比例,作为课程期评的参考.

(七)落实教学监督和管理,保障经费充足.有些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没能真正把教学监督和管理落到实处,所谓的督导组听课制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到课堂上看一看听一听,过后并没有总结整改,问题自然解决不了.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真正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快落实.经费是管理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医学院校应在教学经费中多划拨一点用于选修课改革发展的经费,或者向上级和校外申请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于京珍,栾志学,张晶.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

[2]蔡志奇.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2(2)

[3]钱珍珠.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李恺兰(1984-),女,广西医科大学讲师.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