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1 浏览:13305

摘 要:对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主要研究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评价体系的需求研究、对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研究方法多以量性研究为主,质性研究较少.大多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关 键 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53-02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反思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可以说需求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起点,满足其继续教育需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我们进行培训的终极目的.通过检索、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全国各地有过不少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一、对继续教育动力因素的研究

教师培训动力研究是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主要就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性质、任务、作用、必要性的认识与基本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而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又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城市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认识度高于农村教师,青年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而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继续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继续教育是走过场.

二、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的研究

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需求对于确保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实效性、对于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集中在思想素质类、专业知识类、教育科学类、教学能力类以及新课改等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内容陈旧、偏重于理论,与教师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而教师们更希望得到新课程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班务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等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知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存在差异性,有研究者提出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想,可以给教师们更多选择.

三、对继续教育模式需求的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途径、教学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培训的模式需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纵向的学历教育与封闭式培训.多数地区还在实施着“在统一的时间内,到统一的地点,接受统一的内容”的计划经济式的职后培训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多种模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可以较好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对培训师资需求的研究显示,教师更倾向于“能者为师”的做法,培训教师不仅要专业水平高,且必须熟悉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家,而且更应该是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者.各种研究提供的考核形式主要有综合测评、书面考试、撰写论文、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数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考核教师培训.

四、对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做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动力方面不存在根本的差异,只是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更需要拓宽知识面.而肖建彬则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就其差异性而言,既有个体差异性,又有时代差异性;就其共同性来说,其需求不仅有阶段性特征,即在一定阶段上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有类型性特征,即同一类型的教师有着共同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妥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五、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教师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适应成人教育特性,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应加强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而需求分析的侧重点是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方法大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菜单式”调查和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主体缺位、培训理念陈旧、培训对象排异、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管理粗放等是影响教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实效性,有研究者从宏观视角提出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困难、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继续教育实施者素质等优化思路.更多研究者从微观上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改进继续教育方式与方法,激发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继续教育时间与形式,加强学程管理以及考核等.有研究者则从现代培训理论出发,给出建议: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帮助确定目标;转变角色,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设置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强化自我评价;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共享教育资源等.

六、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培训者重视与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不到位和错位.赵德成、梁永正在《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指出两种常见的误解:一是培训者将培训需求分析简单等同于培训愿望分析,过分依赖教师自我报告,导致教师部分客观需求无法真正识别,从而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有些培训者客观评估了教师的工作绩效,发现了绩效差距,直接界定为培训需求.不深入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就会使一些不能通过培训缩减的差距也被错误地当作培训需求,最终结果是耗费了培训资源,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综观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问题.同时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需求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动力因素、课程内容需求、培训模式需求方面研究较多,差异性研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的深层次研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多,质的研究较少.量化研究中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但调查问卷的质量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大规模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新的继续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方向.只有深入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真正需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