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会好吗?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13 浏览:18335

学校是5.12地震以后由香港政府援建的,很新很漂亮,周围看过学校照片的朋友都说:“这也需要支教?”没错,在许多人眼中,支教应该在山沟沟里,在破烂的小木屋里,拥有色彩艳丽、崭新校舍的学校需要你支哪门子教?那么我也想问,硬件和软实力是正比的么?漂亮的学校一定意味着优质的教育么?淳朴的乡亲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么?

支教生涯正式开始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迎接新生报到注册——对于这一天的回忆至今都是凌乱的.报到在上午进行,刚开始的时候秩序井然,随着人数的增加,场面渐渐开始失控——家长(大部分是老人)带着孩子在我的桌旁扎扎实实围了几圈,互相推搡着,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老师是不是在这儿报到?”“老师我娃娃是不是你班上的?”“老师好久上课噢?”等不太容易让人听懂的方言交织在一起狂轰乱炸,我竭力地分辨每一句话回答每一个问题,偌大的房间此时也显得拥挤密闭让人窒息.


作为例行记录,我会询问孩子的父母是否长期在家,因为这里的留守儿童真的很多,这样的前期了解和统计对于后期从心理关怀到教育来说都比较方便.“她阿爸在她小时候就死了,她阿妈跑了,她爷也死了,现在跟着我住.”当问到一个羞涩的小女孩时,她的奶奶大声、旁若无人地讲述着,也许是因为耳背,也许是因为跟人说过太多遍.我只记得当时我的表情很震惊也很尴尬,在我看来这种家事应该是私密的,是不该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但是周围的人没有我以为会有的反应,依旧推搡着叽叽喳喳地询问着——原来是我大惊小怪了,这种事在这儿看来挺平常的.第一天,就来了个下马威.

我现在任教的一个初一班的孩子们的基础不是很好,有大约一半的孩子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因此放学后留下来“过关”便成了家常便饭.在我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从小学到高中,听写默写背诵不过关被留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学生不乐意家长举双手赞成的事情,是老师愿意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做课后辅导的事情,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惹出了一桩事.

有一个女孩是上述“过关”中的常客.一天她的爸爸气冲冲来到学校找到她的班主任和我,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晓得我们屋头有好远不?!”我和我的小伙伴当时就惊呆了等“你们晚上放学过后留她干嘛,我们屋头那么远,天黑了还要我来接她.”在我们耐心地向女孩爸爸解释老师课后留学生是想多一些辅导时间是为了娃娃好后,这位家长依旧是一脸不耐烦:“明天你们就不要留她了,她学不起走就算了,她要成绩好我们还把她送到你们学校来读干嘛?早就送县中了!你们不要管她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好心办了坏事,啼笑皆非.

来到乡上以后才了解到农村的风俗很多,比如家里房子修好了或者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就要“吃酒碗”,临近年关要杀“年猪”,招呼乡里乡亲到家里热闹热闹——于是,随之衍生的是学生想方设法请检测回去“热闹”,特别是在年末,检测条数量爆棚,甚至还有家长帮忙欺瞒老师请病检测.

这不,又有个男生嚷嚷着不舒服要请检测回家了.一天、两天,第三天,他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学校,同行的还有他的妈妈以及妈妈手中的长鞭子.“老师啊,他这几天是不是都没来学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以后这位母亲便说开了:“他这个娃娃就是要说谎,他说他不舒服老师你们不要信,绝对不要准他的检测.老师你们最了解他了,你们要好好教育他.”我和班主任在交换了震惊的眼神后,向孩子他妈认真地解释说她作为妈妈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了解他的习惯和秉性,更多的教育应该由父母来做,老师也只能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孩子他妈再次认真地说:“我把他送到学校来,就是要你们老师教育啊!”农村的家长总是幻想着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撒手不管,然后等这个黑匣子输出一个健康、活泼、有知识的孩子再来认领取货?

2013将尽,认真地问2014一句:“乡村教育为什么这么难?孩子们的未来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