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08 浏览:68450

铁凝的《哦,香雪!》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描写细腻.特别是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取一个铅笔盒,并为此夜行了三十里才返回小站的情节,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绝好材料.

在进行小说鉴赏时,笔者将此文让学生赏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分析,从情节设置到主题构想,一切都围绕课堂目标、教学效率而行,但在延伸环节中却遭遇了尴尬.当我问及学生对香雪用鸡蛋换文具盒走夜路返回这一行为的看法时,学生提出了许多让我始料未及的问题:“老师,香雪那样的女孩还有么?”“四十个鸡蛋可以卖查重?”“那个带着吸铁石的文具盒才值多少?”“香雪父亲做的木制文具盒不能用么?”“香雪心里想要带吸铁石的文具盒是怕被同学笑话,这到底是学习的自尊心呢,还是一种朴素的虚荣心?等”我问自己:这堂语文课还有效么?

语文课堂讲求“效率”,但为应试而得的效率常使我们感到悲哀!在高兴地感慨学生的思维跳跃而充满活力的同时,更多是痛苦地反思语文有效教学的遗憾和缺失!

“考试教学”的遗憾

在考试指挥棒下,语文课堂还是秉承师授生听的基本模式.由于人们对于“知识经济”的重视,学生学习功利化程度加深,教师教学也随之程序化、目的化,使得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简单划一.赏析文学作品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对所谓“洋思”、“杜郎口”有效教学的机械模仿让语文教学统一模式化更强了,这是“考试教学”模式的最大遗憾!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应该是“高效的个性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素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更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采取更为奏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在文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感悟,进行个性化审美.”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对作品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比如:我与人物的经历有无相似之处?人物的思想感情我经历过吗?以“我”的经验,能否认同作者的感情世界?这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参与建构作品意义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有利于学生对人物感情的体验,并与之产生共鸣;使学生真正进入最佳的阅读境界,确保初读的质量.


每个学生对欣赏对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特别是这些“新新人类”.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学生会将作品人物、事件、思想与周围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一些我们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语文课堂不拘一格,常规中寻求突破.课堂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的引导,高效的启发,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感悟到知识的高贵.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行为艺术,是教师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的外化表现形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在学习中不断突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活水不断.语文教材品类繁多,既有必修,也有选修,这就给教师、学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内容增加,时代感增强,更容易让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观点.于漪老师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明天的目标来指导今天的教学.每个语文教师对教材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学过程中也必然留下了自己思想的烙印,没有必要“紧扣”教参,鹦鹉学舌,成为某一类教科书的传声筒.在充分理解教材、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课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本固有的思想需要表达,时代观念也要阐释,让语文课堂在教师的人文化教学中充满个性,我想这才是高效而意义深远的语文课!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力、认识各不相同,其思想“创造”也是各不相同.清代赵翼说:“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经典文本、时代信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四十个鸡蛋换一个对于现在而言早已过时的文具盒,他们自然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生活在相对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生,这犹如一个虚构的童话故事,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而那些“奇思妙想”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些想法恰恰表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立解读.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学生赞赏的是词豪迈的气势,高歌“大江东去”;有的学生关注于词人内心的伤感,低吟“一樽还酹江月”.

暂不论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高效,首先需要的就是敢于思考质疑的课堂气氛,因为这才是学生喜欢的语文,是高效教学的课堂!

多重教育的缺失

“效”不仅包括对基础技能的掌握,更应包含心理、审美等多重教育,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效率的体现点之一!“鸡蛋换铅笔盒到底值不值的讨论”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学生的心理教育、审美教育的缺失.

学生提出的问题固然新奇,但其中不仅有常识判断的错误,更有思想道德判断的失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家庭冲突、同学摩擦、学习困难等等问题,受到社会不良现象、自身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很多偏差、极端理解.他们在学习中更需要匡正和思想引导,生命关怀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本,除了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工具,还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疏导方式,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切实关爱思想处于困顿朦胧期的学生!及时化解学生的各种问题,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智成长需要的遗憾,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都包含着心理健康内容,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决定了语文相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中的迁移效应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有着突出的作用.语文课本中多为名家名篇,有着极强的思想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应引导学生学习香雪对于知识的执着,可以看到山里人对山外世界的渴望,可以想到玛蒂尔德那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可以看到母亲对于史铁生深深的爱等学生对于文本有着不同理解,利用文本的精神内涵对学生的思想世界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这是语文课堂心理教育的首要步骤,也是终极目标之一.

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会在各种问题中体现出来.或是日常小事,或社会现象;或是家庭亲情的描写,或是周围事件的叙述.语文教师需要仔细分析这些朴实故事文字背后的点滴,从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心理予以正确引导,通过语文活动和学生共同分析、排解,把一些细微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灵魂.无论是有效,还是高效,在教学效率、效果的背后都应该包含着双层内涵: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感心理的疏通引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语文教学只能是一堂无味无为的形式过程.

在梳理了学生的各种“奇问”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香雪!鸡蛋?铅笔盒等”的作文,希望通过这次讨论性写作来些许弥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遗憾和缺失.语文教学需要提升效率,更需要不断变化教学的观念方法.锻剑需“器”,更需“气”,两者结合,才可创出“绝世青锋”!

(作者单位:巢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