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园建设的高职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610 浏览:109262

摘 要:高职院校创业园建设有着特别的价值定位.创业园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失与问题在所难免.基于创业园建设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应注重创业园建设的“三三制”实施方式、强化创业园的教学基地建设、构建高职特色创业文化.

关 键 词:创业园;高职生;创业教育;建设;实践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72-03

一、创业园建设的价值定位

首先,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实践的试验田.高职生如何将创业理想、创业宏图变为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将精心策划和反复研究的创业文本、创业企划变为真实、清晰、具体的创业行为,创业园的建设则为这一“历史性转变”提供了试验场所.在创业园里,无论是创业者自视的“伟大的创举”,还是他人眼里的“雕虫小技”,抑或亦真亦幻的探索项目,都可以在这里试探一下水深水浅,“摸着石头过河”,找寻创业的乐趣和艰辛,体悟创新创优的真谛,品尝创业初始的酸甜苦辣.


其次,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在探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些许经验,其中不乏精品教材.但是,任何一门精品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远不及活生生的创业园里的生动案例.在创业园里,既有成功者的鲜活范例,亦有搁浅者、呛水者、失败者的悲凉史话、典型学材;没有居高临下的课堂训诫,只有同龄人、同道者的心得交流;不是抽象理论的呆板讲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理得清、听得进、学得来的真情实感的传递.

再次,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高职生经过初步的市场调研及其设计论证的创业项目,是否真正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社会效益,需要创业园的现场培育和检验,需要得到经营之道的指点、经营方向的校正和经营内容的调整.创业园具有孵化的特殊功能,使处于理念状态的创业计划演进为项目雏形,使处于雏形状态的创业胚芽成长为壮硕型植株.创业园如同一方拥有大量“培养基”的堆场,使高职生的创业项目在此得到培育和推进.

最后,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创新的示范基地.进驻创业园并能在创业园中立足的高职生,既不是好高骛远的梦幻者,亦不是胆小怕事的守旧人;既不是冒冒失失的“愣头青”,亦不是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头脑、有主见、有创意、有勇气的弄潮儿,是身边可见、可敬、可学的榜样.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创优态度无疑具有示范效应,激励着其他高职生学习创业、效仿创业、跟进创业.

二、创业园建设的缺失与问题

其一,创业园建设尚未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高职院校近年来把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招生就业视为生命线,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还没有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上升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列入要务或者作为大事来抓.其实,创业不仅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就业工作中层次最高的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最具成效的部分.因此,大力推进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迫切要求和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像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样全力抓好创业园建设.

其二,创业园效应尚未遍及学校的每个角落.创业园的示范效应,指的是部分高职生创业者在创业园中的成功建树成为带动、影响广大高职生了解创业、认可创业、赞赏创业、学习创业、积极创业的正能量.据笔者对所在区域的数所高职院校调查,在校师生对创业园的了解和认知还不普遍,实地走访过、亲眼目睹和亲耳听闻创业园的师生不在多数,表示愿意像他们那样勇于创业、准备创业的高职生则更少,受访者普遍缺乏创业自信.对那些习惯于学业完成之后择业竞岗、懒于创业的学生而言尚未产生强烈触动和震撼,创业者的业绩和事迹,对于他们而言,“听时亦激动,听后仍不动”,还没有大多数高职生学习、追逐和效仿的榜样的力量,创业园建设的教育功能未能较好发挥,对创业园建设的宣传教育还不到位.

其三,创业园规范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创业园作为高职生创业的始发站、实验园或示范区,其规模还不显著,无论从经营场所、资本总量、从业人员,还是市场份额和消费影响力来看,均属“微企”.创业园在准入、运营、质量管理等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备.

其四,创业园项目尚未实现高点定位.创业园的许多项目虽然瞄准了市场占位的“缝隙”和社会需求的“亮点”,但多为餐饮、物流、培训等怎么写作性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一些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衔接性、对口性,或者说吻合度不高,科技含量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高职生初创使然,资金、技术、资源、视阈等受限,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专业拓展、科技开发和社会怎么写作等方面的“短板”,导致创业园项目的低位运行,做大做强尚需时日.

其五,创业园教育尚未成为主渠道、主阵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文本讲授、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虽有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师生互动,但基于创业园的现场教学仍不是主战场,黑板(或白板)上“创业”还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基地,聘请创业者为讲师,让未曾有过创业历练而大讲特讲的那些“主讲者”退至“助教”位置,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创业园建设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策略

首先,注重创业园建设的“三三制”实施方式.一是就利益相关者而言,三方共赢的地方政府、学校及高职生创业者应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创业政策、软硬环境、项目设计、经营管理、利益双赢等方面唇齿相依,包容会通,自觉担当.二是就功能效用而言,应将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怎么写作社会统一起来,三位一体、三足鼎立,做到创业者的事业发展、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创优现场教学的平台建设、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就建设内容而言,三点统筹.应以规模、效益、制度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实现规模适度、效益显著、机制创新的建设目标.其次,强化创业园的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创业园不仅是部分高职生创业的实践之地,而且应当是广大高职生接受创业教育现身说法的生动课堂.其涵义包括:(1)创业教学的基地.是关于创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学现场,创业者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员.(2)专业教学的基地.是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链接的实训场所,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技能在这里得以检验、展示和补充.(3)创新教学的基地.是关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知识体系教学的不二论坛,这里所揭示的“奥妙”就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4)社会责任感的教学基地.是关于怎么写作社会、讲究诚信、推崇质量、维护公平思想教育的德育场馆,教育学生必须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责任道义的关系.我们如果忽视创业园的教育教学功能,就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最后,构建高职特色创业文化.“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Farrell)指出:“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同时引导创业资金有序流动并培育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3]反思以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文化.所谓高职特色创业文化,就是在高职院校所形成的以创业精神、创新品质和创优态度为灵魂和统领的创业环境、创业制度和创业行为的总和.高职教育以怎么写作社会为本,以实践技能、技术革新为要,理应拥有创业文化的长期积淀,拥有创业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因此,必须使创业文化成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使创业精神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主题曲,使创业诉求成为广大高职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众多高职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创业不是简单的事情,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指导,其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创建事业、创造财富的聪明才智,具有为社会怎么写作的本领.不仅如此,还要使大学生拥有科学正确的可持续的财富观、发展观与和谐观.”[4]我们可以在加强创业园建设的同时,以此为契机,大力构建和弘扬创业文化.当然,创业园建设不应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和水平上,它应该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如进一步强化创业园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怎么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创业项目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及其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怎么写作意识等,应使创业园成为推进高职教育全面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