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教学一得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97 浏览:68781

内容摘 要:笔者在教学中,抓住《长江三峡》最突出的“写景状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教学,其余的则大胆舍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觉得,这样处理教材,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关 键 词:《长江三峡》写景状物教学

《长江三峡》是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在教学中,我权衡把握《长江三峡》所在单元中所选的几篇教材各自的特点,抓住《长江三峡》最突出的“写景状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教学,其余的则大胆舍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觉得,这样处理教材,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因此,特撰本文予以说明.

围绕“写景状物抓住景物特征”,首先,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在认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三峡景物的特征,并考虑作者又是如何交代三峡各自的景物特征的.

上课时,先检查学生们的阅读和重点字词,然后,就让他们自结成组,就课前各自的思考,展开讨论,甚至争论,最后对“三峡的总体特征和各自的特点”的意见渐趋一致.通过讨论,认为“三峡的景色壮美,共同的特征是‘奇特’,而作者分别用‘像一道闸门’、‘像一条曲折的画廊’、‘像一道鬼门关’来比喻三个峡”.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老师进一步启示:“作者用三个不同的比喻来形容三峡,说明这三个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能否各用一个词,既概括它们共同的特征,又能体现各自的特点?”学生相互讨论后可以得出:“瞿塘峡是奇雄,巫峡是奇秀,西陵峡是奇险.”

明确了三个峡各自的特征以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去写景状物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写景状物时要紧扣景物特征的写法.

在分析三个峡时,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征去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三个峡并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的.学生抓住“奇雄”、“奇秀”、“奇险”这三点,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在有关段落中就准确发现作者描绘三峡景色的精彩句段.比如:描绘瞿塘峡的“奇雄”,作者着重描写水的声势: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写山的雄姿:两面巨崖,倒景如墨;写云雾的绚烂:乌沉沉,金色浮动、银片样发亮等等.描述西陵峡的“奇险”,作者着重突出过三个滩时的情景:过泄滩时,漩涡多,水旋转不前;过青滩时,江面像沸的水,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过岭滩时,礁石布满水面,乱石林立,我们“像是在崇山峻岭的小径中跋涉”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在作者描绘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这些精彩的句段中,学生既能抓住三峡的特征,又能感受到在作者描述中确实体现着这些特征.

分析完三个峡以后,老师问:“作者游完三个峡后,总的感受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便都能一下子找准并回答出:“像是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由衷赞美之情.”


老师再问:“文章写得好,在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时,除了语言优美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说出“绘声绘色”等词语,这时,老师可以归纳出“摹其声、绘其色、状其形”等方法.

在游记散文中,景和物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长江三峡》正是抓住了三峡最突出的特征去描绘,所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这篇文章时,当然也就要学习它这一最突出的地方,但由于文章写得出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所以,在一般的教学中,多数老师(包括教材编者)常常是把教学目标定得很多,比如:一是了解文中抓住景物特征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的写作特点;二是了解课文所引用的古诗的作者,能说明课文引用的古诗、民谣及传说对写景状物的和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等等.这些当然是值得学习的,便在较短的课时里,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冲淡单元教学要点,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再说,这两点,前一点已经在本单元《雨中登泰山》中作为重点学习过了,后一点可以留到下一篇《难老泉》中作为重点学习,而在《长江三峡》教学中,完全可以不再作为一个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而我在教学《长江三峡》时,由于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有些段落略简不细讲,有些写作特点,学过的或不重要的,可一语提及或舍弃,课堂上教学目的集中而明确,为此精心设计了训练项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其它课文时,我也尽量把教学目标定得集中些,重点突出些,这样,效果良好.

可见,课堂要一篇一篇地学,知识须一点一点地积累,能力得一步一步地培养,想让学生一下子就进步很快,这种愿望当然是好的,但是往往欲速而不达,还是踏踏实实,“一课一得”为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