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宝安区举办家长学校的回顾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74 浏览:23198

前言

作者受广东省关工委的嘱托和推荐,从2002年至2012年受聘在深圳宝安区担任全区的“家庭教育工程导师”,先后在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和妇联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了“家庭教育专家黄沧海工作室”.任务是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程的深入和创新发展,前后历经十年,和区教育、妇联的领导一起开展策划、指导、检查、评价、宣传等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全程实践活动.2012年4月以后工作告一段落,作者因年龄和健康原因结束了“宝安工作室”的工作.宝安家庭教育工程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闪光的足印,有许多值得珍视和弘扬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最重要的阵地——家长学校方面,宝安的实践和探索有可能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本文单就举办家长学校问题谈谈体会.

一、为什么要举办家长学校

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举办家长学校的热潮,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据统计全国已有挂了牌的家长学校七、八十万所.然而真正严格按规范办学的是极少数,追风赶潮者多,扎实办学者少.有的只是空挂招牌,把一般的召开向家长通报学生成绩表现、向家长提出学校的要求家长会冒充为家长课.有的稍稍作了形式上的设计,安排了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的名单,却无教育计划,无教学制度,、无教材,无具体教学内容安排,无考勤,无效果检测,无经费保障.稍微好一点的是每学年阶段性地请专家到校作一、二次家庭教育报告,加上班主任在本班吸收家长参加节日、主题班会活动.这些活动虽能起到一些效果,但离举办合格的家长学校仍甚为遥远.尤其是2003年全国开始了禁止家长学校收费,广东全省家长学校80%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少数坚持者也在艰难中维持.其实,真正的家长学校是一定要办的,是不可不办,且一定要办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思想呈多元发展之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丰富而复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社会道德滑坡,正义失守,理想失落,信仰空白,加上应试教育的冲击,各级学校重教轻育的倾向抬头,学校的德育实效逐渐薄弱.如果依然把学校视作全包型的万能学校,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家庭便卸下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便有责任有能力单独地把孩子培养好,成为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公民,这不仅是幻想,而且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成长在环境中.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由近而远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给孩子打下生命成长的底色,奠定情感基础和人格倾向并影响毕生.孩子在家庭中失教,学校难以弥补;学校教育如不能与家庭教育协办同步,达成精诚密切合作,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当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被教育工作者、被广大家长、被广大民众深刻理解之后,当家庭教育的薄弱和学校教育的偏失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洞悉之后,举办家长学校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部署,也是人民大众的呼唤.

家庭教育包括两大教育对象,一是家长教育,二是亲子教育.

家长教育就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家长具有教育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去教育孩子,这符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个普世规律,同时也符合我国家长在教子理念、方法、水平等方面存在缺失和差距的真实现状.

亲子教育就是家长在家庭中以亲情为纽带以自身榜样和言行对孩子进行的感染、影响、指导和教育.

以上两部分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把握它既需要学习教育科学的知识,又需要联系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技能,绝大多数的家长难以无师自通.因此,需要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既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又获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本领,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获益.

举办家长学校的意义远不止以上这些,它还是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合作,构建全社会公民大教育、终身教育平台的切入点和奠基礼.

二、为什么深圳宝安区的家长学校在全省众多家长学校纷纷萎缩停顿的时刻,依然生机勃发创新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瞻虑远,行动坚决

首先是该区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具有现代大教育的先进观念,对教育兴区具有前瞻性的安排,把发展和推进家庭教育当作一项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工程,决心大,信心足,行动快,不动摇.自1997年起便陆续出台推进教育兴区的六个优先政策,至今出台了四个层层深化,紧密衔接的《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发展五年规划》.区教育局意识到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责无旁贷地率先肩负起了在中小学举办家长学校的任务,寻找资源,排兵布阵,培养典型,推动全局.要政策给政策,没钱找钱,把政策和资金保障先期做好.2003年以前宝安区众多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是靠每年每位家长购写一本自编的家长读本,获得微利3元加以维持和支撑的.2003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禁止家长学校收费,包括教材费.此时区委区政府坚定地提出要求:“队伍不散,工作不松,更上台阶”!立即出台每年由区财政拨出家庭教育发展专项经费100万元的决定.并在《宝安教育报》中专辟四个版面作为家庭教育专版,发行十万份,无偿赠送给众多家长学校的学员.教育部门开会布置或总结工作,必提家庭教育开展的要求,并把发展和举办家长学校当作全区教育的一大特色去打造.初战告捷,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时,举办家长学校便成为全区关注的教育亮点和荣光,举办家长学校的工作深得人心,深受广大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参课率达到90%以上,有的家长学校参课率超100%,原因是一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和祖父母都来听课,甚至带孩子的阿姨也来了.区里提倡在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周”期问,大型工厂给有孩子在校就读的父母放检测半天参加活动,造成人潮奔涌,热烈非凡的景象.宝安良好的家庭教育局面由此打开.

除了区领导的特别重视之外,还有省关工委的老领导林若(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方苞(原省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的特别关注和着力推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当省关工委发现了宝安这个典型之后,多次到宝安对多所家长学校进行认真考察,并为宝安精心选派专家前来调研和指导,随后又推荐专家到宝安长期驻点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工作室”,全程协助教育局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定期培训指导队伍,指导课题立项科研,提高办学质量.2005年,省关工委与省教育厅沟通协商后,在宝安区召开了“广东省家庭教育现场会”,将宝安十余所先进家长学校的经验向全省参会代表作了现场介绍,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与会同仁的高度肯定和倡扬.宝安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决心打造“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的信心倍增,发展和创新家庭教育的目标成为全区特别是教育界的坚强决心和一致共识.(二)机构保障,制度先行

举办家长学校必须提供机构和制度作保障.宝安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写作机构最初是这样安排的:

1、最高层是“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由区教育局长、区教科培中心主任、区妇联主任担任副组长,组成一个精干的行政决策力强的领导机构.负责全区家庭教育的决策、领导.

2、区教育局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区教育局长任主任,区教科培中心主任为副主任,成员由各镇教办主任和一批校长、已聘的家庭教育专业教师、教研室的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程的具体推进和指导.设置在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3、区教育局依托区教科培中心成立了“宝安区家长学校总校”,总校负责具体管理全区教育部门开设的数百所家长学校,负责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时数、教学要求.主持召开全区的家长学校开学会议,学期小结会,学年总结会.组织巡查、督导、评比、奖优、推广先进经验.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研究小组的组建、全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具体筹办、专家的迎送接待联系交流、全区家庭教育文件的起草打印、发送反馈、所有家庭教育资料、档案、文件的汇集保存、《家长教育》报的编辑审稿等等.宝安区家长学校总校设置在区教科培中心的德育部,由德育部主任兼任校长,德育部的两名工作人员兼任总校的教务干事.全区中学和直属的幼儿园、小学,由总校直辖管理.

4、派出机构在全区各街道教办中设立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由负责家庭教育的一位干部任主任,负责管理该街道的诸多家长学校,督查执行总校教育计划的落实.

以上的管理指导体系可作以下图示:

从领导系统结构上看是比较严密的,实施结果表明,行政力度大,推行了统一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进度,便于统一调度当时为数不充足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指导教师经区统一培训后可以跨校任教,可在街道内灵活调配,优秀的还可以跨街道任教,他们只准备一个年级,甚至一个课题,备一课可以在十个八个学校去讲,且越讲越熟练,使教师资源的利用率高.然而也有不少缺陷,即难以发挥每一个家长学校自我发展的创新力,难以使每一个家长学校依本校家长的实况,有针对性的备课,也难以使每个家长学校建设自己的指导者队伍.这种安排还难以在个别指导上有更专业的作为.因此到了2002年,在省关工委的帮助下,区教育局开设了“教育专家工作站”.

5、“教育专家工作站”设在区教科培中心,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和祝智庭教授为阶段性短期驻站专家,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和“理解教育”的培训.平时保持密切联系,阶段性前来作指导.聘请赵忠心、骆风等五名教授为通讯专家,聘请省关工委特约研究员黄沧海作长期驻站专家,对全区家庭教育指导者(包括讲师团成员、家长学校的所有任课老师)进行家庭教育专业培训,推动区总校提高专业指导能力,打造示范家长学校,改革家长课堂,从依本教书提升到以人为本,以存在问题为核心,以解决家长困惑为主题,灵活采用教材.把单口相声式的课堂讲授,拓展为讲述启发、咨询讨论、案例导引、亲子活动四种课型.进而从单纯的集体教育发展为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通过三次共历时八年的大规模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把对问题学生家庭的个别指导当作家长学校攻关克难,提高队伍本领,增强指导实力的基本任务,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反思这十年的历程,宝安取得的经验概括地说,就是构建了推力巨大的机制保障,获得了专家专业指导的智力支撑.


制度保障:

1、区教育局依据《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五年规划》,要求各公办中小学一律限时开办,2004年幼儿园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后,公办幼儿园也一律执行这一规定.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则鼓励有条件的先上,创造条件逐步举办.并将举办家长学校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评级上等次、评优评先的一条硬标准.2008年起,由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十分具体的评估方案.在家长培训部分要逐一检查评估的项目有:①组织机构;②制度建设;③师资队伍;④保障措施;⑤目标任务达成度;⑥实施的过程管理;⑦教学效果;⑧特色创新.

每一小项都定了分值及该项的具体标准要求.全区全部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先通过自评,自评达标后方可提出申请,督导室对申请学校进行调查摸底后决定是否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时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参加,既看文档资料,又听全面汇报,还要深入家长学校的课堂听课并听取家长、学生、指导教师的意见.最后验收组写出验收意见,以无记名方式决定该家长学校是“合格学校”还是“示范学校”或是“双优学校”(共三个档次),评上“示范学校”的,奖励该校5万元,评上“双优学校”的,奖励该校10万元.此项工作从2009年起至2012年,使绝大部分公办学校都接受了一次严格认真的督导评估.大部分学校获得了奖励.现已开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这项评估督导制度被称为过硬性的过关.其鞭策和激励作用巨大,对比以往各级政府下发的种种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通知,其推进力度有天壤之别.

2、区教育局发文规定,教师参加家庭教育培训、进修的课时计进教师继续教育的课时,教师在校内为家长授课的课时计入教师正式授课的课时,并给予授课补贴加以优待.教师写的家庭教育论文,制作的课件,一律视作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成果,可作为评先进评职称的条件,作为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教师参加全国首期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生班学习,考过并授予了硕士的,学费可报销一半.这些政策和制度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积极投入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

三、怎样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的自觉和热情

(一)首先是启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2002年家长总校组织了一次全区性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抽样学校19所,总数4500个家庭.抽样方法为每个班级依学号抽取5名.问卷分学生卷、家长卷和19所学校德育主任卷.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目标定位偏差比较普遍,家庭教育陈旧落后者占42%,家庭教育严重误区达十余种,亲子关系紧张的从小学至高中呈梯次上升状,孩子对父母评价高的只占37%,父母对孩子非常满意的不到10%.渴求家庭教育指导和学习的以流动人口家庭为最迫切,在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村校,学困生达20%,行为纪律问题生达15%.调查结果向大家公布后,全区各校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启蒙式的报告,严峻的事实震撼了广大家长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这是家长学校得以保持高参与率的重要原因.(二)发挥小手牵大手的推动力量.初办家长学校,每次家长学校开课,都印发邀请函,写明这次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家长会获得哪些知识,对改善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会起什么作用.然后请孩子带回家交给家长,让孩子提醒家长届时一定到课.学校也对孩子作认真指导.孩子了解家长参加学习对自己成长对改善和密切亲子关系的意义后,便非常期望自己的父母能积极参加学习.少数原本强调忙,强调文化低不愿参加学习的家长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克服了困难走进了课堂.

(三)要持恒地保持家长参与的主动积极性.优化家长课堂、产生真正的吸引力是关键.学校对指导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备课时要多联系困惑较多的家长,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时除采用外地的事例外,要多采用本校家长中的事例,正面的加以宣传提倡,启发他们在课堂中作现身说法做榜样;负面的只将事实转化为相似的故事,让家长们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逐步采用巧妙启发、引起讨论,每堂课力争解决几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课后还要设计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家长回到家中去试着做一做,然后记下实践的效果.

最初,许多家长学校多请专家来为全校家长作报告,打开思路和局面,接着是分年级授大课,几年后不少学校的班主任经过培训也纷纷在班级里组织家长课堂.

更能吸引家长的是组织各种规模的亲子活动,它是家长课堂的创新形式,与一般亲子活动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指导家长编写“家庭手抄报”,“和孩子一起表演文艺节目”,“为孩子做一个成长筐”,“为同月生日的同学祝贺生日”,“给父母写生日祝贺词”,“以班为单位的亲子野游、参观活动”,“亲子朗读会”等等.都有指导老师宣讲规则和要求,开展活动后,又有评比评价和提升意义小结.家长们秩序井然,情绪高涨,学到了东西,又密切了亲子的情感.只要主题定得准其教育意义和效果都相当好.许多家长下课后往往要求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家长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改善,使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凝聚力自然就加强了.发展之路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是付出了心血和智慧的结果.

为提高教育质量,全区不断组织家长学校开展“课例评比”、“课件评比”,教师、家长、学生家庭教育论文、散文评比,“家庭教育录像课观摩竞赛”等等.无疑激发了创新家庭教育课堂的动力.一批先进的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家长中的资源,把具有运动、绘画、摄影、装潢、围棋、舞蹈特长的家长聘请为孩子课外兴趣活动的导师或教练.或帮助学校布置摄影展,绘画园地,美化宣传橱窗,让校园艺术化;或为学校培训幼儿足球队,围棋高手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学校为回报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贡献,无偿为家长开设了电脑操作培训班,书法兴趣班,国画入门班等等.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双赢局面开始形成,也为家庭和学校的高度合作打下了基础.校长们纷纷反映,没办家长学校之前,家长和学校是对手关系,孩子一有问题就埋怨学校,如今家长多是学校的一个个助手,孩子一有问题,会真心和教师商讨对策,共谋解决.

四、家庭教育专家的全程指导是家长学校获得专业支持获得持恒发展的保障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举办家长学校,因为面广摊子大,指导老师从校外聘请的只能是极少数,开办初期为了示范带动,全区培养一批骨干轮流在各校跨校际授课,是人才不足时的权宜办法,若想让众多的家长学校持恒健康发展,则必须为每所学校的每一个年级培养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件事是充满矛盾的,班主任与家长和孩子最切近,本是最合适的培养人选,但班主任在学校里是最繁忙的人;备课量较小较少考试压力的音体美老师又与孩子接触少,较难走进家长的心灵,这是选择性的困难,怎么办?这时就要靠校长、德育主任的慧眼识人了.要把最具有教育信仰,追求终身探索教育真谛和人生意义的优秀老师纳入视野,信任、培养他们,提供成才的舞台和必要的保障.动员最优秀的教师自觉报名承担既教孩子又指导家长且能加速自身成长的重任.每校都需要培养3—6人(幼儿园3人,小学6人,初中3人,高中3人)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校园小专家.会做孩子的老师未必能指导家长,真正能指导家长的人不仅应具有文化学识优势,还要具有社会经验优势,人格素质优势和家庭教子经验优势.当前一些短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多半难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指导师.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指导家长的实践中学会指导.宝安区设立家庭教育专家工作室,其重要任务是为每校培养出几名指导骨干.我们怎样培养?采取的实践步骤可归结为:①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准确传授给选拔出来的教师.②做给学员们看.即做一个报告,组织一堂家教课给大家观摩,然后评价,取精去粗.③带着大家做.即学员们讲课专家在现场听,然后认真组织评课,或把学员讲课录音录像收集起来,作详细的文字点评.安排进入家庭作介入性指导时,带着该校骨干在一旁观看专家如何解决问题,要他们做好每一步骤每一时段每一细节的记录.④学员一边做,专家一边从旁指导.这是初次介入家庭作个别指导的学员,被具体问题卡住,没有了对策时所采用的.⑤让学员独立去做.此时,专家不必在场.做了后,让学员说说这样指导的理由,并听听家长的反映,看看效果.最后专家启发学员写出自我评价和分析.

以上是专家培养指导者所采用的一般步骤和方式.那么怎样把培养和指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呢?仅用逻辑分析法毕竟只能让学员接受一些道理,而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因此让学员带着问题,作课题立项研究,给学员提供一个完整的实践指导过程,便是最好的培养办法.我们不希望培养只会讲讲课而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指导师.因为真正受欢迎的是有信心有能力转化问题学生问题家长的指导师.把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家长学校才真正有了实力,有了威望.为此专家工作室指导全区的骨干先后开展了三项大型的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前后历时七年,共介入家庭1500户,参与学员指导的教师1500人次.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收获.除家长、孩子的进步,并总结了一系列对症解决问题的经验外,最可喜的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千名教师在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他们学会了先调查,先查清发生问题的原因,诸多原因中又认真查清主导原因和直接原因,有根有据地作出诊断,细心而果决地开出有步骤去解决的处方.然后再分析采用了处方之后的效果,并继续完善处方继续疗治,直达改善或部分改善.最后还要有后续巩固的观察和预防复发的措施向家长提供.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实践过程,我们也希望今后的大学若开设家庭教育专业,也可以借鉴这种培养方法.要防止制造出那些“口中滔滔,下笔万言,胸无实策可济世”的教条主义书呆子.有了队伍,领导层的培训也不可忽视.比如对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对总校的领导人,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骨干也应激发他们不断与时俱进,拓开视野,更新观念,创新求进.目前我们的做法是推荐他们参加国内外、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研讨会,介绍、推荐、赠送优秀的家庭教育著作和刊物供他们阅读.十年来我出版的家庭教育专著,在各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获得的全部稿费,悉数购回书籍刊物赠送给这些领导和骨干,有时则出题目恭请他们撰写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出版区内家庭教育书刊时请他们担任编委、主编,和专家一起编辑家庭教育的书籍,如《宝安教育》,《宝安家长教育系列教术才》,《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书时,专家工作室只作策划指导,而让教育局、教科培、家长总校、分校的领导作主编、编委.他们在参与组织、选材、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便不断亲近了学术,深入参与了具体的指导实践,获得了许多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机会,必然进步迅速成为行家.

五、关于家长学校的教材

各地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编撰了一批教材,起初多是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常识性读物,后来发展到按孩子年龄段分班的教材,但仍然是教育孩子的知识性读物,生动案例较少,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原则性一般性提示,极少有教育步骤、策略技术方面的生动过程展示.指导过程分析也属稀缺.2002年宝安组织了六十多位教育界精英,苦战一个暑检测,编撰了从幼儿园至高八册教材,教育孩子的知识性内容比较完整,但由于急着使用,时间仓促,行文的论说色彩浓,缺少口语化和亲切感,较适合指导教师采用但不太适合给家长自学阅读,课后留给家长的作业也仍是知识性的问答,而不是要求家长回家后作一次有益的实践.缺陷是明显的,多次想修订因抽不出时间和人力而至今仍然继续采用,只是要求教师在采用时增添身旁事例,重新设计适切的作业题.后来我们又看到金琰和孔屏编的《牵手两代》,北京市教委编的三部《家长解惑》,广东省妇联和教育厅编的《家长读本》,《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编的《家长手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家庭教育》.我认为各有特点,有的将心理辅导渗入教材如《牵手两代》;有的将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收列得很细致并一一给出了较详细的解决方法,它更像是一部方法指导集如《家长解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家庭教育》从0-18岁的儿童成长特点出发,提供了家庭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对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引导的分析比较到位,每个年级的教材都以认识孩子、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夯实孩子的做人基础即孩子成长的五个侧面去组织课文,且配有光盘,提供了课堂教学实录,是一部比较适用比较成熟的的家长教育教材.当然就我的视野所及,它也与其它具有不少优点的教材一样,仍存在两个十分趋同的不足.一是针对孩子的教育相当详细,针对家长自身成长的指导比较薄弱.二是课后练习的缺失或设计不够科学精心.课后应当主要引导家长依学到的知识去做、去实践,然后记录效果,思考成败的原因.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家长听课听懂了,不一定会去做,会去做的,也不一定就做得好,课后作业就是要引导家长积极去实践,对家长的实践加以指导,取得效果这才是家长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看法供诸同仁参考,也供教材修订者思考.

六、问题和初步的反思

(一)宝安家长学校的建设,有亮点有成绩,但发展并不平衡.有先进的也有后进的.有的家长学校凝聚力不强,创新持恒不足.参加课题研究有三分之一家长学校因未达到结题标准而无法结题;有的极少开展个别教育和入户跟踪指导.重点高中抓家庭教育缺少力度,多项家庭教育的评比竞赛活动缺席,全区规模化的个案跟踪指导课题科研几所名牌高中未报名参加,令人深感遗憾.客观原因是高考压力、功课繁多,但正因如此更需做好家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护航.

(二)指导机构和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家长学校经验的承传和专业化发展.区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不是一个实体常设机构,领导人调动比较频繁,缺少交接制度,缺少该机构的资源资料的积累.家长总校设在教科培中心的德育部,该部人员少,承担其它工作很多,家庭教育并非其主业,工作忙忙碌碌,一般地说能较多地发挥行政指挥作用,但难以潜心专一,极难做到细致的专业指导,且人员流动性大,使家长总校自身建设难以完善和定型.

(三)每一个学校中的家长学校以“八个有”的标准作严格检查都存在一些缺陷.如专用的资料室办公室的开辟,在屋舍紧张的学校便难具备,在师资薄弱的学校,授课教师仍多请外校的指导者,而本校则缺少本土稳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缺少本校扎根的家庭教育校园专家,日常性的、随机个别的家庭教育指导便难获高效,工作比较被动,家庭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

(四)随着常驻专家因年龄和健康原因于2012年4月的撤离.“家庭教育专家工作室”的工作无后继承接、全区性的以规模化的课题科研继续推动家庭教育便难以持续.新形势,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向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便难以敏感地捕捉并及时组织科研攻关,可持续发展的持恒力量便受到削弱.

(五)除了教育部门比较普遍地在各幼儿园、中小学举办了家长学校外,社区、大型工厂举办家长学校还很少.0—3岁儿童父母的教育指导、孕妇指导,新婚夫妇家庭教育指导目前还在试点和筹备之中.而且多部门的合作还须从头构建协调.目前只有教育局、妇联和关工委的合作比较默契和得力,未来仍须拓宽范围,全面覆盖仍然是未来要努力奋斗的目标.

(六)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到底应当怎样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写作体系、是当前十分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宝安的做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否具有普遍性、可复制性,是否可持续发展,仍需今后长时间的考察方可验证和定论.宝安的家庭教育发展历程只证明在教育战线举办家长学校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但须具备许多不可或缺的条件,成功的可持续性则更需具备更多的条件.有没有其它方式是更具稳定性和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可供我们选择和对比?台湾的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写作机构,或可供我们作对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