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17 浏览:20502

【摘 要】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基本理论入手,探析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感恩教育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04-0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感恩不仅包括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恩,更包括对社会、自然等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压力空前加大,再加上新旧价值观的碰撞,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行为问题明显增多,感恩意识缺失就是其中典型之一.因此,关于感恩教育的研究便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引导高职学生识恩、知恩.识恩、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产生怎样的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所受到的恩惠都不了解,便不可能感恩了.因此,实施感恩教育首先应该让高职学生明白自己从他人、社会、自然所获得的恩惠.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无私帮助等.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从内心衍生出一种愉快的、温暖的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知恩图报教育.在明白自己所接受的恩惠的基础上,产生感恩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支配下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实施具体的感恩图报的行动.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

1.建构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的建构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需要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对高职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对其进行感恩教育,作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的教师应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懂得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才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继而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是建构和谐校园的需要.

2.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看轻学生的情感体验,“基础”教材与高职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高职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怀,践行感恩行动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3.唱响“感恩奋进”文化主旋律的需要

由于高职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考问题易出现极端化、片面化,对现实不满,一味地抱怨社会不公平,不知感恩社会.感恩意识缺失不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和谐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当前不少高职生认识不到自己和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不知回馈社会,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等.对高职生实行感恩教育是唱响“感恩奋进”文化主旋律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实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外化.

三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高职特色和针对性不够突出,没有最大程度贴合师生实际

“基础”课教材信息量大,但因篇幅有限,教材编写者只能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释清楚,没能给高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大量可供操作的佐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学理念和方法较为传统

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等压力,教师采用的仍是“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灌输、轻情感,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有效地激活知识、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便难以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世界观改造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基础”课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

3.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但在高职“基础”课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贯彻感恩教育时,往往只看到学生的身体成长,忽视了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高职学生许多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感恩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施

“基础”课的课程性质是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感恩教育是高职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感恩教育在高职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实施策略.1.重视教材建设

针对感恩教育在高职思想品德教材体系中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有必要结合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持续改进高职院校“基础”教材的编写,使整个教材体现职教特色,并将感恩教育相关内容融入教材,突出感恩他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及尊重自己、他人的生命等教育内容.

2.加强教学实践

感恩教育是知、情、行的统一过程,行动才是最终的归宿.“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基础”课的教育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感恩教育需要学生主体的理解和领会,一定要引导高职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发现和寻找无处不在的恩情,体验恩情,实践恩情.在对高职生进行感恩教育时,除了课堂上的教育外,关键是要组织、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把感恩切实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感恩实践和感恩行为的感悟,巩固感恩信念,形成良好的感恩行为习惯.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达到爱生命、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的目的.

3.重视情感体验

针对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忽视学生情感体验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克服这一困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灵需要,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在高职院校政治理论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除了对高职学生进行识恩的理论教育外,还得对其进行情感层次的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感恩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要以情感情,教师在感恩教育中要关注高职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坚持以人为本,要深怀感恩心、仁爱心、怜悯心、慈善心和宽容心,并以此感化学生.

4.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在高职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笔者主张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程晓侠认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部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实施感恩教育时,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说理引导法、典型示范法、比较鉴别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