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英译汉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68 浏览:68353

摘 要:翻译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展开互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译汉水平,不同授课教师都有不同具体方法推介,笔者总结几点感想,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翻译教学;中文表达:文字推敲;优秀译文

作为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翻译课(指笔译,下同)承担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专业必修”四个字.不同于词汇学、语言学这类偏理论的课程,翻译更侧重实际,切不可空谈理论.但另一方面,翻译又不能彻底不谈理论,因此,拿捏好理论与实际比例这个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只开设一年翻译课程的传统的英语专业,由于不比针对性更强的翻译专业(BTI),在课程设置上能全方位照顾到翻译实际的需要,这门传统的专业必修课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其使命,需要把握一些原则.

笔者主授翻译课程几年,深感让学生学有所得之艰难,但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又收获各种启发,灵感的迸发、擦出的火花,让本该枯燥的教学乐趣无穷.翻译教材千千万,教学方法不尽相同,笔者在此不一一枚举,仅就教学中的所感所想谈几点看法.由于笔者授课对象为三本院校英语专业(非翻译专业BTI),因此尽管有些观点带有普遍性,可能能反映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情况,但有些观点仍带有局限性,可能更适用三本院校的英语专业.

一、引导学生加强对中文表达的重视

作为母语,大部分学生会比较忽略对中文的重视,一方面会表现在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译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会表现在话到嘴边说不出口,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可实际上是,自己的译文贻笑大方,错误百出,完全没有可读性,甚至写错别字而浑然不觉,或者嘴里说出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差十万八千里.究其原因,一是对于自己的中文过于自信,认为既然是母语,不需要练习就可以应付,二是受英文的干扰太大,无法跳出来用正常的中文思维方式来思考.笔者经常在学生练习和试卷中发现各种啼笑皆非的错别字,仅举一例:thescaldeddogfearsoldwater,对应的中文应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中,“朝”和“井”分别误写为“早、招”和“紧、锦”,“赴汤蹈火”写成“覆汤倒/导火”,“臭皮匠”写成“臭匹将”.

词不达意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比如Anypersonnotputtinglitterinthisbasketwillbeliabletoafineof$5.有学生译为“任何不把凌乱的东西放在这个筐内而任意乱扔的人将处以罚款五美元”,而实际上译为“垃圾入篓,违者罚款五美元”或“垃圾不入篓,罚款五美元”即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受英文结构“any等”影响,译为“任何等的人”,这就是没有跳出英文的欧式中文,翻译腔十足.

二、鼓励学生加深对文字推敲的思考

虽然学生基本认同严复先生“信达雅”这一好译文的标准,但如何对文字进行仔细推敲,把握好文字的分寸,真正译出“信”且“达”的漂亮文字不是那么容易,既需要耐心,也需要灵感.举一例:

Getalivelihood,andthenpracticevirtue.分别有学生译为“先生存,后做人”和“衣食在先,修德在后”,客观的说,这两个译文至少做到“信”,也算“达”,但感觉离“雅”就是差一点.经过努力推敲,学生能译出“先谋生,再立德/修身”这样的好文字,明显整体档次提高,说得上是质量上乘的佳作.钱钟书先生的译文仅一字之遥,即“先谋生而后修身”.不难发现此译文与学生水平相当,但仔细斟酌究竟钱先生的译文高明在哪儿,可以感觉到钱先生变逗号为文字“而后”使得整个译文更加一气呵成,整体感更胜一筹.可喜的是学生再接再厉陆续译出如下几个高质量的文字:“善其身,修其德”,“安身为修德之本”以及“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际上最后一个版本严格说来并非原创,但其精神实质和原文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尽管某种程度上算是投机取巧之作,却胜在学生扎实的中文功底,若非他平时不注重语料的搜集,又怎会灵感迸发拿出适当的语料调用呢.


三、帮助学生提高对优秀译文的鉴赏能力

除了启发学生对遣词造句方面下功夫外,通过比对学生自己的译文和优秀译文,点评优秀译文,帮助学生认识到优秀译文之所以优秀关键的点在哪里,拙劣的译文又拙在何处,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其中文语感,并逐渐建立起译文优劣标准的体系,从而改善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水平.举一例如下:

ThatHomeisHomethoughitisneversoHomely.

课堂上首先笔者只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即“家就算再怎么不好也是温暖的”,随后让学生自由翻译,分别就有如下不同的版本:“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山好水好不如自己的家好”,“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译文一借用中文传统俗语,通俗易懂;译文二朴实传情;译文三再次直接将现成的诗句“拿来”用,好一个“轻而易举”的佳作!实际上这句话可以引入“同音异形”译为“家虽不佳仍是家”.学生都知道好,可妙在何处,一定要有个交代,当然就是这个“家”与“佳”无比巧合地出现在一句话中,短短的一句话七个字,念一个音(jia)的就占了半壁江山三个,其余的每个字也都有着各自的功能,真可谓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汉语的巧夺天工,有时也许不是一朝一夕苦练而成,却需要译者瞬间的灵感.好译文绝非偶然,好的语感对好译文一定是有贡献的,因此,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好译文的精彩,差译文的拙劣,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自身的翻译水平.

四、激发学生勇于超越优秀译文的热情

翻译类教材通常不论短语、句子或是篇章都会给出相应的参考译文,一方面参考译文特别是优秀译文的确能起到参考作用,对学生有一定启发作用,但作为二次创作的翻译,实际上是一项不设上限的行为,优秀只是个相对概念,我们并不是否定其经典性,但也不能排除其被更优秀的译文超越的可能,因此,鼓励学生要有勇于超越既定优秀译文的热情,是肯定学生并帮助学生提高自信的一种积极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尝试至少对于有着翻译热情的学生还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笔者曾让学生翻译下面这句话:Mayitpleaseyourhonor.在没给出任何提示前,学生大多表示无从下手.这里关键是代词it指代不明,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推测这里it应该是甲送给乙东西,希望乙喜欢,至于it,可以设想为甲写的一本书,扉页上如是题词,此情此景,有学生能翻出“敬启斧正”“敬请雅正”这类文字.接下来笔者由honor一词推断乙有一定社会地位,身份比较尊贵,甲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乙高兴,带有点借此文博“龙颜一笑”的意思,如此介绍译文“愿此文博大人一笑”,借此例说明不同的设定会让译文有不同出路,鼓励学生尝试其他角色、场合设定继续尝试,如此便有学生灵机一动,给出如下让笔者欣赏的文字“赠君此文,以悦君目”,恰如其分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充分让笔者品尝“教学相长”的乐趣,谁说此译文水平没有超越给出的参考译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