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之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93 浏览:118578

【摘 要】“教育博士”是一种专业博士学位,旨在培养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高级专门化人才.本文就中国与美国教育博士在培养目标、招生与入学、修业方式与年限、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希望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关 键 词】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中国美国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23-02

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培养教育实践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2008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亮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目前我国对教育博士的培养还处在探索初期,而美国哈佛大学已早在1921年率先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是目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南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就两国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招生入学、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当前教育博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借鉴国外教育博士多年的经验,为建立我国科学的教育博士课程体系提供建议和意见.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活动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培养达到什么样基本要求的人”的规格标准,是整个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培养目标为:培养深入了解研究政策、实践及其相互关系的领导者,使其承担作为高校教师、高级教育领导者、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的角色.为解决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问题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南大学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旨在培养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化人才.两所大学都认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有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领导与管理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领导与管理工作.

比较哈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三所大学都将教育博士定位为专业学位,旨在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强调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从培养目标的比较中就不难发现,专业性、应用研究性、实践性是中美高校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共同追求.不同的是,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着眼于世界,立志培养出跨文化、跨国界的教育人才,这种国际视野与勇气值得我国高校深思与学习.


二招生和入学的比较

招生入学是博士培养的第一个环节.高质量的生源是确保培养活动顺利展开,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中美各个大学教育博士的核心培养目标是为实践领域造就高层次的、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育专业工作者,实践性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因此,各大学不约而同地对教育博士申请者的专业实践经验都提出至少五年以上的严格要求.不同的是,对申请者的学历要求,中美高校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中国的15所教育博士试点大学都要求申请者具有硕士学历.而在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州与州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招生制度各不相同.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招录条件.除了提交一些基本的语言合格考试成绩单外,申请者的学习经历、工作经验、个人评述都可以作为考核的条件.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在保证招生对象素质的同时,放宽了学历的要求,这种灵活而综合的招生制度,大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来美国深造.

三课程设置的比较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确定课程设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是培养合格研究生的必备条件.

1.课程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11门.具体为必修课8门,选修课3门.西南大学则没有设置选修课程,只开设了12门必修课.相比国内两所大学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哈佛教育研究院(HGSE)规定博士生入学后的2~3年内至少学习16门课程,其中包括7门核心课程和9门选修课程.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博士至少要学习20门研究生以上的课程,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程.

从课程结构来看,虽然北京师范大学设置了选修课,可供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但其所占比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还是偏小,且选修课多集中于本学院,不利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另外,两所大学都未设置实践课程,不利于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博士的选修课程不但可以跨系,也可以跨校,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灵活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助于开扩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博士生的“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丰富的课程模块,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贯彻了学习“实用教育”人才观,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过多的选修课也容易让学生们眼花缭乱,选择时要求他们必须选择自己最需要的.

2.课程内容

纵观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南大学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表,从设置的课程内容来看,我国高校比较重视理论课程,特别加强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强调学科的理论性与专业性,但教育博士的宗旨在于培养有学者能力的实际工作者,是培养面向第一线的教育管理人员;以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为教学目的,将治学的重心置于应用性.但纵观整个课程表,教育博士的课程内容与我国教育学博士的课程内容并无根本上的区别,学校课程中没有设置实践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不够明显,不能凸显出教育博士的优点与特色.而在哈佛大学的7门核心课程中,有5门是关于数据分析、研究设计、统计、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涉及人际交往技能、法律、财政,微观经济学、组织理论、政治学以及定量定性研究等诸多领域.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选修课程也高达18学分,与核心课程所占比重均等.另外,实践课程的设置也体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课程设置紧扣其培养目标.不仅增加了博士生知识的厚度与宽度,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实践领域内的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充足准备.

四中美教育博士比较所获启示

1.明确教育博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并确保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培养目标规定了该学位教育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要素.对于教育博士教育来说,其产生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专业实践的强烈需要,因此,专业性、应用研究性、实践性应当成为制定教育博士教育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也应当成为教育博士区别于教育学博士的基本依据.为此,我们认为,在确立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目标时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要强调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第二,要强调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产出与教育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第三,要重视对博士生在职专业发展的促进.

2.改革传统招生体制,设置具有教育博士特色的招生制度

美国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与需求招收学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实践性是其基本价值取向,面向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因而在招生入学考试的程序、考试科目设置等方面都应与哲学博士不同.目前,教育博士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在具体实施上,仍然普遍采取和哲学博士类似的方式.在这方面,我们是否可借鉴当下美国经验而大胆尝试?

3.构建独特的教育博士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每个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教育博士兼具实践性和高水平的理论运用能力两大特点,其课程设置也需相应地满足这两大特点的需求.但在我国的教育博士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不足,实践性跟不上培养目标要求,即使拥有了专业知识,但是对于专业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帮助不大.研究方法类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学术前沿课程设置也不足.课程学习对博士生科学研究的直接作用不明显.另外,选修课所占比例太小,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实践为中心,强调专业的独创性.研究问题应基于专业实践而较少学术考虑,同时教育博士课程应强调学科知识、技能知识、跨学科知识和批评性知识的交叉与整合.

当然,在仿效和借鉴某个国家具体实践经验时,我们应当了解这些经验背后各个国家不同的体制和文化背景,否则在借鉴过程中难免南橘北枳、水土不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