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5 浏览:7191

【摘 要】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关 键 词】语文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指导课改实验的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一、深入研究教材

正确而又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实现教学内容优化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所谓正确解读教材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调,把握分寸尺度.实际上,对文本的阅读,都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不同的读者对相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形成多元化的态势.于永生老师说:“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这恐怕是所有当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篇课文,只读一两遍是很难找到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读了若干遍之后,读出味来了,就会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有了.”正确地把握教材,把准确无误的知识、科学合理的方法教给学生;能动地使用教材,确定所教的内容,设计教学的“阶梯”,并按设计要求组织教学过程.

二、研究学生,摸清“民情”,从而有的放矢.

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同时,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三、从学生角度出发,下“医嘱”.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先提起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既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找准路子了,学生自然就上路了.

提供的学习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式,应当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目标范例时,不但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而且应当尽量展示给学生一些典型例子,这些例子能表现出学习活动结束时能产生的结果或完成的行为,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理解的方向和模仿的榜样.内容组织和分块较为恰当的教学内容呈现顺序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能较容易的理解知识和保持长久的记忆知识,这个过程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流程图来完成.还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块,分块的大小应根据内容的复杂和困难程度,以及学生的特点、学习的类型而定.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而且这种指导或提示应该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渐减少,即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使他们最终在没有教师指导或提示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该学习任务.积极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所呈示的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作出反应.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采用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积极发生反应.

重复练习时,应当考虑到尽量提供给学生各种练习机会,以重复表现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或定期地练习新学的知识技能,促进记忆和迁移,锻炼其应用能力.及时反馈给学生或经常地了解自己的理解或反应是否正确.为了强化学生的行为,必须让学生知道成功反应后能够得到的好处.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效果标准,以评定自己反应的正确性.当学生的理解或反应不正确的时候,则应适时告诉他们正确的理解或反应.

个别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所以学习的速度和方式不同,教学活动的安排需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设身处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特征,尤其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应更加注意理解和尊重.

总之,要领掌握了,语文课堂教学效能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