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04 浏览:48229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港湾,家庭人际环境、家庭结构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与父母息息相关.然而,现代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说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但对于刚刚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小学生来说,家庭人际关系的不良、家庭结构的缺陷和家庭教育不当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客观因素.

1.不良的家庭人际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很多家庭为了生活出现夫妻两地打工的情况,因而忽略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离婚率升高.尤其是在父母脾气暴躁、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经常充斥吵骂、指责、揭短、厮打,使子女没有欢乐,感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冲突状态下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意见分歧,常常导致子女无所适从,有的父母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将孩子拉入“战场”,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行为偏激.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家庭的快乐与幸福,最终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性格.

3.家长品行不良对小学生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家长品行不良、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是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如有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有的独断专行,心胸狭窄,为钱不择手段;有的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有的贪婪、欺诈、嫉妒,行为卑鄙;有的有、婚外情、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父母的这些不良行为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利己主义、自私狭隘、生活无目标等不良性格.父母的不道德行为,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加工厂,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是塑造子女性格的模板,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是一张涂朱则赤、着黑则黑的白纸,他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识的能力很弱,往往把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性格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子女的性格.首先是母亲的影响.与子女接触最多的是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贤惠、善良、仁慈、美好的品行会成为子女的楷模,为子女性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母亲的凶恶、粗野、轻浮等性格也会把孩子性格引向不良方向.其次是父亲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伟大和力量的象征,父亲是家庭的保护神,给家庭以安全感,男孩往往会学习、仿效父亲的行为,由于小学生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对于父亲的恶习也会极力效仿.再次父母不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不健康的言行也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4.家庭教育的不当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1)家长缺乏责任心.在农村,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要求.

(2)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并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不良影响,该如何改变呢?我觉得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在小学生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认识到家庭缺陷与小学生性格的关系,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家庭成长乐园.而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丰富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等.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

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写作技巧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

3.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独特的作用.

三、家长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孩子的家长,也应坚持六大原则.

第一,理性施爱.家长对子女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教育有度.第二,启发诱导.家长应承认子女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注意发挥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觉努力,自由发展.第三,正确导向.父母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子女成长的方向,父母以培养能主动适应未来生活的理想一代为教育子女的目标,重视挖掘子女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并着眼于子女未来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第四,要求适度.严格要求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苟求,而是针对子女的不同情况,结合教育目标提出恰当的、合理的要求,坚决反对操之过急、要求过多、一味惩罚、听之任之、盲目称选、过度保护和过分迁就.第五,教育一致.家长环境中教育子女的多方力量务求一致,只有家庭成员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求和方法手段等前后连贯、协调一致,才能产生教育合力.第六,经常鼓励.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是最好的家教良方,它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振奋学习精神,也能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缺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总之,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活泼地成长.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若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出了问题只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很紧张,孩子的将来也将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