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习题有效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05 浏览:92901

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讲究训练的学科.这里的训练不仅仅是学生的练,更重要的层面是教师对练习的观念重建、结构重组、内容重构.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对习题的功能认识不足,把应付考试作为做习题的主要目的,时不时的采用题海战术、强化练习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舍本逐末,离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注重既定的模式及相应的解法,以非基本结构代替基本结构,抽去了习题本来具有的启迪思维这一核心灵魂,从而使习题数量大大增加.二是越俎代疱,把原来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改为由教师讲解、传授,甚至把局部解题经验作为基本知识灌给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增强习题运用的效率.

一、重组结构——增强习题的实效性


在着眼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挖掘教材的内涵,将体现重点的知识进行扩充强化,通过形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与归纳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驾驭知识的能力.

如:北师大版第二册P90总复习目的是巩固计算,同时注重“每队有3位老师”这一信息,为第三册的乘法的意义做些铺垫.

原设计为: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一队47名,另一队43名,每队有3位老师.学生票1元,成人票2元.学生共需要()元,老师共需要()元.新设计为:一(1)班学生需要()元;老师需要()元;一共需要()元,□〇□等于□(元).一(2)班学生需要()元;老师需要()元;一共需要()元,□〇□等于□(元).一(3)班学生需要()元;老师需要()元;一共需要()元,□〇□等于□(元).

二、增添情境——突出习题的生活性

选择练习题时,教师要把本节内容的要求及把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可将练习改变使用.

如:北师大版第二册P53第3题,目的是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去春游的实际,我对题目的数字做了改变.把一年级人数改成我校春游的实际人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学校.

三、改变形式——挖掘习题的探究性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变一个问题,一方面改变问题的表面特征,而潜在的解题程序不变;另一方面是问题的表面特征不变,而改变潜在的解题程序.

教学“圆的周长”巩固练习时,出示图片材料,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A.观察图:哪一条线段既与圆有关,又与正方形有关?

B.这条线段与正方形的周长有几倍的关系?

C.这条线段与圆的周长也会有类似的倍数关系吗?

让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知识,完善对圆周率、圆周长的认识,促进自我生成的质量.

四、实践操作——丰富习题的体验性

美国当代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包括情感、认知等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在学习《梯形面积的综合练习》一课的教学:请同学们动手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剪一刀,变成两个不同的大小的图形,再计算它们的面积.学生们积极动手动脑,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练的非常的积极主动.

五、精心补充——加强习题的科学性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增补”、“替换”、“改编”、“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发习题资源,同时把握好习题的效度、信度、广度、新鲜度和灵活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包装,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A.补情境:对数学习题进行情境开发.通过设计、呈现情境,让学生钟情练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观察、演示、测量、动手操作、验证等,让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现实的问题发生思维碰撞,达到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问题的能力目的.如“通分”教学时,开发如下的情境:张小苹和刘正同学都在读《百科全书》,张小苹读了这本书的8/9,刘正读了这本书的5/6,他们俩读书谁读的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B.增问题:对数学习题进行“一题多问”的设计.一题多问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最好形式.比如:一条水渠长320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3,第三天正好修完.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条件下,不同的问题,就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换内容:替换某些习题,改编习题的形式、图示等,让学生练习.

有些知识非常重要,但教材中不是十分强调,有些内容学生初次接触,不易理解,但书本中的习题轻描淡写,或没有图片,或是没有跟进习题.教师需要多阅读相关教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练习的设计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活思路,以克服学生由于先前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习惯、方式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习题的设计应通过变更知识结构的非本质要素,或变更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以突出知识结构的本质要素,巧用变式,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