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幸福:师德培训的起点与归宿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88 浏览:108172

某地为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师德培训”最受教师诟病,得分最低.甚至有教师明确表示:“师德培训不只是无效培训,严格地说是负效培训.专家、教授、领导发布一通冠冕堂皇的大话、空话、套话,动辄让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他能做到吗?自己都做不到,还妄想说服别人,岂不是痴人说梦!”话语虽偏激,但所指绝非子虚乌有.的确,有不少师德宣讲者习惯于高高在上,或照搬政策教条,或生吞活剥名家言论,或动辄从大局全局出发,以集体利益的卫道士自居,指陈教师中种种不良现象,要求教师该如何如何.我们说,师德培训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虽然对象是成年的教师,但既然是教育活动,就应该讲究艺术性,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是上述诸种现象表明,现在的师德培训整体趋于简单化,高压式,理想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视教师的心理需求,不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自然不能走入教师的心灵,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用专家们习惯性地点评教师的课堂术语说,这就是“低效课堂”“无效课堂”,甚至是“负效课堂”.这样的师德培训不但不能发挥教育引导的功能,反倒激起了民愤,让人啼笑皆非.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需要.教师为了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这是理所当然;教师因为孩子生病需要请检测,这不能指责教师不够敬业,不能动辄用“不肯舍小家顾大家”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超越这些基本需要,侈谈空洞的所谓敬业乐业、无私奉献和理想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之谈,只会让人嗤之以鼻,绝不会被认同和自觉遵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张旗鼓地鼓励教师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尽情放纵,纯粹地为自我享乐而不尽工作职责和社会义务.

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是很现实的,教师纯粹为挣一份工资而已.但是,人有基本的生活需要,还有高层次的需要,比如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的需要,等等.毋庸讳言,处于物质社会里的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分不清需要的层次,迷失了人生的航向,扭曲了价值观和人生观,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们需要一个真正懂得教师心理,洞悉人生哲理的导师帮助他们进行剖析和引领,感受到职业和事业的差别,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基本需要与高级需要之间的转变,浅薄享受与幸福体验的不同本质等等.因此,基于这样的师德认知现实,师德培训恰恰能大有作为,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高明的师德培训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心理导师,是一位智者,既了解教师需要,又能条分缕析地指点迷津,并提供浅近切实的指导,帮助教师迅速走上人生幸福的求索之路.

作为新时期的师德培训,应当革新传统理念,融入新时期对于教育从业者的新要求,加入新时期对于职业人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对于增强教师的事业理想提出新的使命,当然,更要为新时期的教师指明方向和路径.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形势下需要进行修正和革新.师德教育不再需要以职业道德规范、政治思想教育为最主要的内容,而应该从“修业修身,享受职业幸福”的角度提出师德的涵养修炼.

首先,基于生存的需要,提出教师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作为从业者,熟悉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为人师表,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做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其次,基于尊重的需要,提出教师的修养要求.站在教师的角度阐述,就像与朋友交谈,这样的培训才会进入教师内心.第三,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教师追求理想.传统的理想教育基本靠说教,教师们如听天书,弃之如敝屣.然而事实上教师内心深处是有追求的,他们想探知教育科学的奥秘,想寻找低耗高效的教育方法,想建立系统的科学教育理论.这些都是教师潜在的实现理想的基础.但囿于现实的条件,或是认知的蒙昧,他们暂时还在混沌的事务中挣扎,并没有形成明晰的努力方向和坚定的理想追求.由此,师德培训显得尤其必要.

师德培训需要贴近教师生活,走进教师心灵,为他们纾解忧烦,指引方向,引导教师一步步走向幸福人生.换言之,指向幸福应该成为师德培训的起点和归宿.惟有幸福的教师才会创造幸福的教育,惟有幸福的教育,才有幸福的学生,幸福的社会.

责任编辑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