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请专家走开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9 浏览:17236

师德需要培训,但请专家走开.

师德是什么?

师德是存在于教师内心深处且始终为其坚守的教育良知.师德的形成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认知过程,而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义与利、情与理的冲突,艰难抉择,毅然前行,勇于担当的艰辛历程.尤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师德的形成更是如此.这其中既需要师德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师德情感的熏陶,更需要师德意志的支撑.唯有觉醒后的自勉,自勉中的坚持,才能绽开灿烂的师德之花,结出丰硕的师德之果.


所以说,师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将师德的形成寄希望于一两场所谓专家的培训,无异于痴人说梦.

再则而言,师德的形成并非教师一人之事.

师德说到底是个职业价值观的问题.这一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教师自身教育良知的觉醒,也受制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般而言,只有付出与报偿基本相当时,某一积极的职业行为才会得到行为主体的认可与坚持,并最终转化为自律性的道德规范.反之,除少数“安于仁”的圣贤之外,大多数人会选择敷衍甚至是放弃,对职业的态度也会始终处于“职业”的水平,而不会上升为“事业”.我们不能一方面对教师提出高于一般水平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却对教师正当的生活诉求置之惘然(很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度,教师往往等于清贫).在此情形下,再高调的道德说教、再辉煌的道德楷模也很难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而且,只有道德说教的师德建设还隐藏着当说教者言行不一时引发师德崩塌的风险.中国传统道德的破产除了复杂的政治、历史、文化的原因外,也与在位君子们“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的言行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中国只有6%的敬业员工,这一比例在以个人主义立国的美国却高达30%.这一对比,引人深思,各种原因有待各方面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说教、宣传带不来敬业精神,唯有建立在尊重、独立及良性竞争之上的职业生态环境才有利于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的形成.

因此,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与其将精力花费在搞几场华而不实的师德培训上,倒不如脚踏实地地从维护教师权利、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从业环境入手,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荣誉感,如此更利于师德的提高与完善.

就个体而言,师德是教师一辈子的追求,艰辛而漫长.就社会而言,师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师德需要培训,但老师不是专家,而是生活;地点不在会场,而在三尺讲台.

专家是什么?专门学问者也;师德是什么?是学而不厌的勤奋,是诲人不倦的执着.以专家培训师德,本身就是极为荒谬之事.所以说:师德培训,请专家走开.

责任编辑颜雪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