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22 浏览:94466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基本要求,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重视素质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新世纪,语文新课程、新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新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一一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韵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涵盖听、说、读、写诸方面,是作为“工具”的准确内涵,也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人文方面的内容.应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潜移默化、逐渐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即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常言说:“有一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小学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情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之,语文教育要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

为了有效推动学习方式的改革,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乃至学习成果的重现,学生有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学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在体材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体系或训练标准.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使课程变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谍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读选学、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化.大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其学习方法不拘一格.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顺利贯彻实旌语文新课程、新标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旧的、狭隘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真正领会新精神,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