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特教工作的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17 浏览:15642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尤其是残疾儿童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1978年我国残疾儿童的在校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为31,000人,1996年为321,000人,而到2004年,则达到了371,800人.仅仅从人数上看,可见我国特教发展的惊人速度!

同时,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也趋向多样化,不仅有专门的残疾儿童幼儿园、有各种义务教育阶段的专门学校,也有专门的残疾人大学或系科,还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随班就读;不仅有政府如教育部门、民政部门举办的学校,还有群众团体或组织(如残疾人联合会)、个人举办的学校;不仅有残疾儿童如盲、聋、弱智儿童的专门教育,还有肢体残疾、特殊才能、一般智力超常儿童的专门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的成绩巨大,但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率的地区差异很大,不仅农村地区和城市有差异,东、西部也有差异.同时,残疾儿童的教育效益也存在差异.盲、聋、弱智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主要从文化课角度看)也存在差异,如何做好特教工作呢?

首先,何以在特殊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又存在上述明显的差异呢?

成绩的取得和问题的存在与民间文化的变化或与某些要素关系密切,或者说,特殊教育问题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

例如,有的家庭并不富裕,可是为了残疾的孩子却不辞辛劳地到处求医问药,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到学校读书.有的聋儿家长甚至连续好多年替孩子在学校上课,然后回家再教给孩子,直至使孩子获得大学文凭.在盲、聋、弱智三类儿童中都有这样典型的例子.这些例子反映出了人们对残疾人的慈爱、怜悯和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的文化特点.相反,有的家庭其实不贫穷,可就是不让自己的残疾孩子上学.这些家长认为,家庭可以养活他,不需要出去念书.还有人认为如让别人知道有一个残疾孩子,是很没有面子的.因此,从海南岛到内蒙大草原,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都有一些残疾孩子被关在家中、成为圈养人的例子.

其实,我国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对待残疾人的一些正确对策和理念,但时至今日,围观肢体残疾、聋人、盲人,甚至对其恶作剧的现象,也不是没有.许多人还存在着一些阻碍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不除,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应该使用那些手段或方法,矫正不正确的影响残疾儿童入学的观念?

许多家长对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的教育无知、怀疑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许多人怀疑盲、聋、弱智等残疾孩子是否能够学习.因此,自然就不送孩子念书.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更多见.

不少聋哑智障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这些人认为,普通儿童读书都找不到工作,残疾人念书又有什么用.因此,也就不需要送到学校读书.

还有一些人认为,生了残疾孩子是报应的结果,因此而产生遮掩的行为,不乐意孩子出门,更不乐意孩子读书.认为孩子读书能够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这样,孩子还没有接受完完整的义务教育就可能辍学.

更有一些家长认为男女有别,男孩可以读书,女孩就算了.因此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残疾的女童特别不容易有读书的机会.经济困难是许多残疾儿童家长拒绝残疾儿童入学的金字招牌.但是,只要不是挨饿,这个借口就不站不住脚.

我观察发现,我国那些特殊教育发达的地区,都是上述观点纠正的比较好的地区.因此我分析认为,这些观念的消除或改进,当然要靠政策、法律,更要发挥传媒的宣传引导作用--尤其是可视媒介,如电视、网络、电影等的作用尤为重要.建议在专业人员约协助下,利用媒体为建立优良的民间文化、发展各种事业(包括残疾人事业)而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这应该是目前改善民间文化、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的最有效、直接的文化手段.


第三,扩大特殊教育的内涵,把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包括一般智力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等等所有需要在教育上需要特别帮助的儿童,都看作特殊教育的对象.然后,采取科学的措施在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对各种儿童因材施教.

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问题(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和执政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执政水平尤其是基层官员的执政水平,其实反映出一种执政文化.

我们发现,在我国凡是特殊教育发达的地区,都是当地领导(包括教育官员和党政领导)比较重视残疾儿童事业的,对残疾儿童有着比较深情的同情、怜悯,并乐意为他们在能力范围之内怎么写作(也就是当年提出的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

特殊教育可以同时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且有助于发展社会的人力资源.在一个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里,不但需负担庞大的医疗和教养费用,更需面对沈重的精神负担,整个家庭气氛也深受影响.在这样的家庭里,不但家庭经济受影响,家庭气氛受影响,儿童的发展也受影响,对社会实在是一种重大的损失!

第四,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应该让残障者学习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也一样可以贡献给社会.

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爱心的事业,能爱有缺陷的人,爱有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爱',不管他是属于资赋优异,智能不足或身心障碍的儿童,都应该是我们施教的对象.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具体来说,即是实施个别化的教学.个别化的教学可以是个别(一对一)的教学,也可以是一对一个小组的教学,但不可能是大(全)班式的教学.现在特殊教育趋势中所谓的"回归主流",主要是在普通班里,接受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然后在资源教室,实施部分时间的补救教学.

教育治疗:所谓"教育治疗",就是透过教育的手段,以补救学生的困难.这些手段包括弹性的课程、教材、教法、评量、编班和特殊的环境与设施.其目的可以说是"教育补恨天",即是用特殊教育的方法,来弥补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对资优儿童来讲,特殊教育的重点则不是"补救"缺陷,而是"充实"和发挥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