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职的周一良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48 浏览:16173

本文题目所指有人不知职称,是说这人不为职称所累,对职称不去上心,犹如不知.这个人就是昔日燕京大学研究生,后来的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

事情发生在1935年.是年周一良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他去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的课程.周听陈先生的课顿觉自己“眼前放一异彩”,从此对陈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决心要像陈先生那样治学,尤其是治魏晋南北朝史.由于旁听陈寅恪先生的课,周一良得以拜识陈先生,且受到后者激赏.第二年,尚未从燕大研究生毕业的周一良,便由陈先生推荐,进入由著名学者傅斯年创立的中研院史语所工作.周一良加盟史语所,傅斯年高兴之下,也很无奈地告诉周,因眼下无职称缺额,周进入史语所,暂且只能给他“图书员”的“职称”.不过傅向周表明,这并不会影响周在史语所自由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史语所也不会给周定硬性成绩指标.傅对周说,你什么时候写出有质量的文章,都可以在《史语所集刊》上发表.周一良明白了,史语所一时无法给他相应职称,但可以提供给他在学术殿堂里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而这恰是周梦寐以求的.在周看来,能涉足史语所这方学术平台,是他人生的机缘,远比职称重要.事实也确实如此,周一良在史语所不仅沉潜于魏晋六朝典籍,还精读《宋书》,并涉猎《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及清人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终于在学术研究领域日臻化境.其间他还时时得到在北平的陈寅恪先生的指教,后者不时将随时想到的见解和产生的想法,写在明信片上寄给他,有时他一天竟会收到陈先生寄来的多张明信片.周一良也不负陈先生、傅先生所望,仅这一年,他就写出三四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其中发表在权威的《史语所集刊》上的《南朝境内的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一文,让陈寅恪先生“深为倾服”.不妨设想,检测如当初周一良计较于职称,惟职称是重,因此与史语所失之交臂,又岂会有这一年的收获和日后的成就.由是观之,周的不知职称,这“不知”实乃一种大智;大智若愚,这恰是他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人的绝顶聪明之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