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80 浏览:44496

【摘 要】在网络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教学领域的传统教研活动也显得落伍了.因为其受到时空和交流平台的限制,只能有少数几个人发言,且点到即止,交互面小、意见难以充分表达,这显然不是课堂教研的最佳效果.当下网络无处不在,教研的网络化也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日常教研的各个角落.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网络教研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 键 词】信息技术网络教研网络电子备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76-01

一网络电子备课,构建多主体教研

在网络电子备课中,教师作为教研主体参与教研.首先由网络研究小组首席确定备课主题,并进行备课分工,制订好备课计划,然后进行主题学习.每位老师在主题自我内化的基础上,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探究内涵,为研究教材和备课作准备.然后开始各主体的网络备课,紧接着请大家提交平台,探讨互促,进行交流,并共同丰富主题内容的资料,形成教师课堂设计的共识要点.再由教师代表表述设计意图,交流统一意见,修改形成定稿,存储备用.基于学生和情境的不同,教师可以在共享的备课稿的基础上,针对班情和学生情况再作润色,使它更符合自己班级的需要.

联合备课的整个过程是基于网络进行的,而学校对于教师联合备课的管理也是通过网络化实现的.网络使得结合点最大化,过程深层次介入,成果最大限度地网状共享,讨论与研究最大限度地高频率.教学过程的管理随时处在“展开”“透明”的状态下,为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打破了教师的个体备课方式,使教师的备课行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共同的.实现了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管理.

二主题论坛交流,搭建跨时空教研

老师们在主题贴吧上根据教学实况,以教学感悟和教学疑点的形式在网上发帖、跟帖交流.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究竟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为论坛主题.语文学科诸如“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积累”“学生该怎样培养语感”,数学学科中的“走进数学课堂的对话教学”,信息技术的“如何应对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而在线专家——区市各教研员的纷纷加盟让讨论更有了专家的引领,活动气氛热烈.在的平台上,让老师们找回了话语权,就教学工作中真实的、感兴趣的、需要解决的、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而这种交流不受校际空间的阻隔,不受时间的牵绊,这种合作研究和平等对话,使得学科观点得到了碰撞、整理和升华.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置于论坛中,让网络教研激活课堂纵深.具体做法为:


第一,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教学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等.然后在校园网上公布消息,并把教学设计上传到论坛中.

第二,围绕主题进行听评课.评课时不是交流各自的听课笔记,而是由听课的老师在论坛帖子间写自己的听课体会,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和上课的对话、切磋.

第三,对本次主题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小结,提出整改意见.现场听课,网络论坛说课、评课、磨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压抑,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彼此就教学中的问题畅所欲言、针锋相对.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主体能力,促使授课教师在研究自身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在网络参与的潜移默化下,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认识在讨论中更澄清了,教学的思想在碰撞中更明晰了.

三开放教育博客,实现大众化教研

为了给教师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把网络作为教师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交流信息、升息、内化信息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所得在“好课大家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