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校院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介述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48 浏览:145555

摘 要在台湾地区科技校院人才培养面临窘境和岛内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升级两种内外动因推动下,“教育部”推出“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专案,该学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促进就业并提升业界产能.其在实施中具有注重跨系院教育资源整合、修习弹性化、突出课程实务化等特征.“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在持续推展过程中有波折和非议,但深入剖析也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关 键 词台湾;科技校院;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16-0040-06

技职教育体系是台湾地区教育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以配合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培育实用人才为宗旨.20世纪中后期以来,台湾地区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大力发展技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适用的基层人力资源支撑.台湾技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改制,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呈现出规模蓬勃发展之势[1].台湾“教育部”2012年数据显示,台湾地区现有科技大学49所、技术学院29所、专科学校17所[2].在台湾,一般将举办专科层次以上高等技职教育的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统称为技专校院,将举层次以上高等技职教育的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统称为科技校院.随着技职教育层次的不断上移,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无论学校数量还是整体规模,皆已成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的绝对主体.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一轮产业升级,对科技校院培养人力资源提出了挑战.为应对挑战,2010年8月,台湾地区第八次教育会议形成《教育政策白皮书》,作为未来教育的施政规划.其中包括“落实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推动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以培育跨领域专业人才,并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系科课程规划及人才培育,提升学生就业职能与竞争力”.

一、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学士后第二专长学位学程方案实施的动因分析

(一)高等技职教育发展面临窘境,人才培养偏离遭受诟病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经过70年代起步和90年代快速发展,为台湾地区经济转型和腾飞提供了很大的人力资源支持.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公众教育观念转变、少子化趋势、岛内和国际间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技职教育体系面临着新一轮严峻挑战,特别是经历了高等技职院校纷纷升等风潮和民办技职院校快速大规模建立,技专院校生存和发展正经历着优胜劣汰法则的严酷对决.在规模化浪潮汹涌之后,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不断遭到多方批评:科技校院本科以上层次与普通大学校院区别模糊;技专校院人才培养偏差是台湾基层技术劳动力短缺原因之一;技专校院充斥着越来越多无实务经验的博士,教师学历升级成风;高等技职教育并非以就业为导向而转向生源大战、以招生为导向,等等[3].台湾地区“104人力网站”曾对2009、2010年两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受训练不符合职场需求,毕业生对职场必备专长与技能缺乏信心,业界认为毕业生缺乏终身学习能力导致职场竞争力衰弱[4].这些非议对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敲响了警钟,要求其在困境革,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个国家教育部长共同发表《索邦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就业力为大学教育改革主要目标之一;1999年,29个欧洲国家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再次强调“提升公民就业力”是欧洲高教体系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5].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已经表明,提升就业能力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点.台湾地区官员和学者都认为以应用为主轴的高等技职教育在提升就业能力改革方面更是责无旁贷.2011年,台湾地区“教育部”为技职教育精进发展锚定了九项重点工作,“规划技专校院实务课程革新及教师实务专业能力培养”为其一,在2010学年度首次开办之后继续“推动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是其重要内容,以期学生通过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的修习,能够提升职场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及企业产能,进而增进地区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变迁升级,对跨领域人才需求迫切而强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整体变迁格局影响下,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制造产业逐渐转型升级的过程.从上世纪40年代农业导向、60年代传统产业工业导向到90年代半导体与资通讯产业,发展至近年新兴产业与怎么写作产业主导,产业布局和重点不断迁移转变.进入21世纪,为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台湾地区“行政院”2009年陆续推出绿色能源、生物科技、观光旅游、健康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2010年5月,台湾当局提出“开创黄金十年”政策蓝图,该政策核心是产业升级变迁格局下的经济发展,并在六大新兴产业基础上再提出打造包括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和发明专利产业化在内的四大智能型产业发展战略[6].

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变动引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发生变化,科技校院本科以上层次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与之相协调.2010年以来,台湾当局召开多项岛内会议并对教育提出相关建言:2010年1月,“‘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提出“为因应新兴及重点产业之发展,首重跨领域之人才”;2010年6月,“‘经济部’产谘会工业审议会议”指出“未来人才之培育,除专业领域深化外,更应着手跨领域综整型人才之养成”;2010年8月,“第7届‘全国’工业发展会议”指出“无论传统产业全面升级或新兴产业加速推动之产业结构优化,皆需要跨领域人才作为动力”.可以显见,跨领域人才是台湾地区当今人才培育的重要方向.科技校院负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除鼓励在校生通过辅修、双主修、跨领域学分或学位学程培养跨领域能力之外,开始面向已于职场就业人员开辟“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通道,以培养产业急需的跨领域知识和能力.二、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学士后第二专长学位学程开展现状

2010学年度,台湾地区“教育部”首度开办“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该学程为职场大学毕业生提供获得跨领域学习机会,藉此掌握第二专长以提升就业能力.其招生对象为“教育部”认可的岛内外大学校院毕业取得学士或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生,男生须服完兵役或无兵役义务.由于修读该学程学生多为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该学程又具有一年或两年专业实务课程和实习制度的弹性化修读,所以一般又将该学程简称为“4+X学程”.“4+X学程”以实务应用为重点,旨在结合证照考试及企业实习,强化学习者就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学程招生采取书面资料审查和面试审查相结合方式,书面资料审查包括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由在校成绩单、简历、成长背景、求学经历、学习规划、生涯规划及社团参与等体现,专业能力由技能等级证书、技能鉴定证照、竞赛成绩证明和成果作品等体现;面试审查则主要关注学生申请该学程的学习动机与相关特殊表现.台湾地区“教育部”在“4+X学程”政策上强调“一个原则、双向坚持、三种主张、四项做法”.一个原则为学程开办核心,即提升就业能力;双向坚持为依法行政和大学自主;三种主张为对象明确、年限弹性、课程实务;四项做法包括从严审查、总量调整、弹性推动和成效评估在内的过程管理.

台湾地区“教育部”技职司2010学年度首次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同时接受一般大学和科技校院两类大学申请并进行审查,最终核定大学校院53所,共计71项学程,其中一般大学15所、22项学程,科技校院38所、49项学程,开办学程与台湾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文化创意等领域产业对接.2010学年度为首次试办,由于时间仓促以及学程设置经验和宣传导向不足,学程开办成功率较低,一般大学为50%,科技校院为35%.2011学年度最终核定的一般大学有15所、21项学程,科技校院30校、39项学程,总计45校、60项学程,涵盖了文创设计、工程科技、民生怎么写作、财经商业及医疗照护等五大领域.2012学年度有一般大学14所、17项学程,科技校院16所、28项学程,总计30校、45项学程,涵盖了文创设计、工程科技、民生怎么写作、商务财经及健康照护等五大领域.经过初次试办,2011学年度、2012学年度学程开班成功率显著提升[7].

三、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评析

学程设置契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岛内新兴重点产业对接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生源竞争愈加激烈,科技校院必须在学程设置上体现特色才有可能吸引学生入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教育部”引导科技校院发展各自特色,在掌握社会产业脉动确定学校发展方向方面达成共识,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学程专长,“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成为科技校院特色发展的重要方面.2010学年度,科技校院首次开办的49项学士后第二专长学程与台湾地区新兴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文化创意等领域产业对接;2011、2012学年度,科技校院对学士后学程适时调整,开办的39项与45项学程与文创设计、工程科技、民生怎么写作、财经商业(商务财经)及医疗照护(健康照护)等五大领域产业对接.另外,与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中的四技、二技学程相比,“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名称更加灵活,以贴合产业为原则.如:长庚技术学院与华夏技术学院瞄准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趋势的现实,着眼未来健康护理产业渐长趋势,分别开设了“民生健康信息学程”和“芳疗与照护学程”;台湾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等校院开设了绿能发展相关学程,以回应台湾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浪潮.2012学年度,经过两轮修正调整,科技校院开办的“4+X学程”涵盖领域与岛内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密切对应,详见表1.

表12012学年度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部分学程与产业对应表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教育部”技职司.五大专业领域学位学程一览表”[EB/OL].[2013-01-26].http://.techadmi.edu.tw/search/4plus/.

学程培养目标明确,体现跨系院教育资源整合

台湾地区“教育部”将“4+X学程”培养目标明确界定为具备第二专长的、理论与实务兼具的高阶跨领域人才.科技校院“4+X学程”开设主体既有研究所也有学系,并且学程开设多整合校院多个系所和业界资源.如: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数位内容程序设计学程针对已具备管理、设计、人文、法商工程等各类专长的职场人士修习而设置,学程整合了计算机与通讯工程系及信息管理系相关专业资源,学程目标是培养软件设计与管理能力兼具的跨领域人才;台湾科技大学智能财产权学程设置整合了跨系、院、校资源,学程目标为培养具备科技创新、法律规约及科技管理知识和能力的跨领域人才,同时学程藉由产官学合作的实务课程及教学机制实施,课程内容侧重跨院、跨系专业领域统整,涵盖科技创新、法律规约及科技管理三大领域,同时协助学生取得相关专业证照、实习经验并加强外语能力;台湾科技大学绿能产业机电工程学程整合机电、化工、人文、电子、材料等系所资源开设了28门课程,安排业界师资教学和业界参访实习,协助学生取得相关专业证照、实习经验并加强外语能力.

(三)学程修习弹性化明显,体现回流教育模式特征

“全民参与,终身学习,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理念.在台湾地区,回流教育模式受到广泛认同,其对应于大陆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继续教育.早在1995年,台湾地区“第二期教育咨议报告书”中就已明确强调“回流教育是达成终身教育的重要策略”,之后推出了系列建立回流教育制度的政策.台湾地区“教育部”将“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定位为回流教育模式,针对已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同时已服完兵役或无兵役义务者,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藉以为有学习意愿者提供学习机会.现行《大学法》第26条及其施行细则第20条指出,“针对已取得学士学位者,再修读学士学位可缩短其修业年限”.“4+X学程”回流教育模式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修业年限弹性化.由于学生所取第一学位与“4+X学程”学位差异较大,“教育部”考虑二技学制为二年,规定修习该学程年限为1~2年,校院可依据其学程性质予以延长;在学程毕业应修学分上,考虑四技毕业学分标准为128学分,二技毕业学分标准为72学分,双主修40标准学分为主的原则,规定“4+X学程”应一年修习48学分以上或两年修习60学分以上,并取得实习学分.在此基础上,“4+X学程”在毕业应修学分数及修习年限方面赋予校院一定自主弹性,并要求由各校院列入校院学则.

二是回流教育灵活化.回流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种类型,具体指有职场经历的学生再回学校继续修习,是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教育型态.由于回流教育具有生源多样化特点并普遍存在工学矛盾,因此定位于回流教育模式的“4+X学程”具有灵活化特征.科技校院“4+X学程”在学生来源、工作型态、企业合作模式、实习制度规划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教育部”在选才方式、授课时段、课程实施、学分抵免等方面均给予各校院一定的自主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行“4+X学程”修习时间灵活,采取日间、夜间以及日夜间相结合的形式.“教育部”准予各校院视情况于检测日编排课程,并特别要求暑期安排实务专题课程.

三是修习导师制人本化.部分科技校院“4+X学程”实行班导师制,即为学生从授课老师中推荐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与学生定期接洽,根据学生性向与需求指导规划个人选课表,定期检讨学生适应状况并及时调整修课方向,根据学生第一专业学习情况对须补修的课程给予指导建议.辅导老师还在选修环节给予指导,如:台湾科技大学智慧财产权学程48学分含有专业选修20学分及自由选修9学分,学生课程选修过程中由辅导老师给予建议.

(四)聚焦产业职场需求,突出课程实务化特征

“4+X学程”强调课程紧密联结产业,以专业实务导向和跨领域学习为原则,以促进就业或强化职场能力为导向.在课程设计上,体现跨院、系、专业领域整合,并强调校院与职训中心、产业界合作规划课程,实行产、学、训协同教学,安排至产业界实务实习.

1.强调实务专题课程修习

实务专题(Practicum)作为一种新形式科目课程,是台湾科技校院技职教育本科层次课程的创新之处,也是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不同于普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实务专题”要求必须是来自业界的真题,要解决业界的实际问题[8].实务专题(Practicum)是台湾科技校院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专题制作和专题论文,一般以1~4名学生为一组,在业界和校院教师共同指导下组队或个别进行.科技校院“4+X学程”引入实务专题形式凸显了该学程的实务特征,“教育部”明确规定,修习专题制作或专题论文课程学分并通过实务专题审查是“4+X学程”毕业并获取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实务专题为“4+X学程”必修课程,各学程一般开设至少2门实务专题课程,是学程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具体开设情况见表2.学生修习实务专题后审查,审查含口试与书面报告.多数“4+X学程”课程体系嵌入证照相关课程,学生课程修习过程也是证照备考过程.例如:朝阳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感测组件应用学程鼓励学生在嵌入式系统与感测组件应用两大领域课程学习的同时,报考信息类相关专业证照;台湾科技大学智慧财产学程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报考专利师执照及智慧财产人员能力认证.

表2台湾地区若干科技校院“4+X学程”实务专题开设情况

资料来源:许峻嘉.数位游戏设计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之规划[J].技术及职业教育季刊,2011(2):82-89;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课程资讯[EB/OL].http://.gsac.ntust.edu.tw/files/11-1028-223.php.

2.与业界共同规划课程并实施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一直秉承产学合作理念,并体现和落实在课程发展环节,如:校院与职训中心、产业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引入业界专家入校开展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业界进行实务实习等.台湾地区“教育部”技职司自2010年起实施为期三年的“技职再造之引进业界师资”方案,规定聘请校外具有与领域相关之实务经验的专业技能专家担任业师,业界专家以协同实务课程教学为主,包括共同规划课程及编撰个案式教材、指导学生实务专题、校外竞赛、证照考试及展演等.“教育部”要求科技校院与业界深度合作,共同规划课程,开展生产、教学、训练三方协同教学,由产业界承担更多实习任务,通过业界教师授课使学生获得深度启发与实务经验,促进理论与实务结合并提升就业能力.如:台湾科技大学智慧产权学程课程规划特别邀请产业专家、校友专家和学界专家,课程教学聘请业界具实务经验者承担实务课程;实践大学与王品集团合作开设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学程,由王品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授课,学生学成后取得进入王品集团的入门券;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流行商品设计学程分为流行袋包设计、流行服装设计和流行鞋样设计三个方向,学生完成专业课程训练后,须赴鞋技中心、纺拓中心进行实务操作与学习,并配合业界进行专题设计.

四、对台湾地区“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的疑虑

(一)“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为科技院校另辟招生通道?

一方面,近年来,在台湾地区特殊的选举文化下,各县市争设和提升大学等次成为提高选民支持率的一贯做法,使得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技职教育规模不断膨胀,科技校院数量猛增;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线下降的人口出生率2008年前后传递到高等教育阶段,且其影响还在持续,少子化现象使中等教育阶段毕业生还将减少,因此高等教育供大于求的失衡现象还会加剧.多年来,普通大学和科技校院同时在扩大招生规模,而普通大学在生源选择上具有更多优势,这使科技校院招生危机愈加严重,而私立科技院校的危机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出台的“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鼓励职场民众修习提升竞争力,获得了掌声支持,但也有不少声音质疑“教育部”推出的这一学程是在为私立院校另辟招生通道,质疑其目的是否真正为提升职场竞争力.(二)“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使学历走向“浮滥”?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教育受传统文化影响同样深刻,“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技职教育发展的影响一直存在,“学历唯上”观念在整个台湾教育体系以及在民众认识中坚深不易撼动.台湾地区高校数量多、生源少的问题已经长期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风潮中连续的超低入学门槛已经广受非议,2010学年岛内大学录取率已高达97%,几乎是人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如此高度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已有专家强烈呼吁要求维护高等教育学历的应有尊严.在这一背景下,有呼声认为“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的推展除了稀释教育资源、挤压教师研究和教学空间外,更会加剧台湾地区的文凭浮滥;同时认为,目前台湾地区各大学在校生均已有“双主修”、“辅修”及“自由选修”等跨领域修习途径,即便是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亦有“产硕班”、“空中大学”、“产学合作建教班”以及“技能补习班(职业训练所)”等培训第二专长的管道,在众多通道并存的现状下没有必要再开办“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学程”,并提出即使开设实务导向学士后学程也应由企业主要负担[9].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