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85 浏览:132846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是各个高等学校中的常规专业,在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培养出人才定位准确、专业能力突出、岗位适应及应变能力强的学生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本文从适应就业单位需求出发,探讨通过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进一步加快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关 键 词: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10-02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许多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往往是缺乏应用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分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这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格的员工,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轨,且不明确、单一化,对于不同行业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这一现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人才到底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如何进行培养略作分析.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1.市场需求旺盛,IT人才短缺.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稳中有升,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也更加广泛.据悉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制药、汽车、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而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作所急需的计算机人才,也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目前能适应各个行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日益旺盛增长的市场需求.IT人才短缺,供需比例失调,各种专业人才极其缺乏.

2.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需求增强.一般来讲,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怎么写作企业,坚信理念的思想,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除了单一的理论知识外,已覆盖了毕业生走向社会而应掌握的各个角度及细节方面的内容.从用人单位角度讲,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

3.毕业生应端正就业观念,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就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其就业观念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应结合自己专业内容认清就业方向,避免将就业目标集中在热门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等,防止出现毕业生就业“等”、“靠”、“挤”现象,造成就业成功率偏低.同时,要避免就业时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味追求高职、高薪的工作单位,而忽略各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型企业.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来源不同,包括高职生与普高生、城市生和农村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源等等,这些直接导致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教授出现了复杂、层次不一的现象.若采用就低不就高的教学方法,无疑导致层次较高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埋怨大量时间浪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面,打击其学习积极性;相反,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学,就会使层次低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形成“吃不了”现象,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将产生极大障碍.

2.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的及方向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是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地方或偏远地区,以产学研结合,实现专业与就业互动,培养的毕业生要能够适应企业、事业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要面向市场需求和面向应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为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沿袭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而应点面结合、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学生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把实际应用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不合理,达不到教学要求.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较快,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因此要求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强大,而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呈现年轻化,专业教师的队伍并不稳定,高学历、高职称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未能及时培训、学习进而得到新知识、新技术,这也将影响实际教学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4.考核方式落伍,不能反映学生技能.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课程的考核,基本采用原有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并未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列入学生成绩考核范畴,这将影响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技能的体现,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

1.了解企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稳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必须向市场需求型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素质和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类专业进行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而所在区域往往不只一所高校开设计算机类专业,所以重要的是结合学校自身优势、针对所在区域内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去确定差异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本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配备专业教师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除在校内开展适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企业特色课程、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的理解度、加深对企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其将来在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地成长.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远远无法满足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需求.开创新型教育模式,必须构建合理教师结构,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情况,结合用人单位的各项需求,组织多元化教学,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3.以实习或工作项目为相似度检测的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把此项合作教育模式作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定向的重要策略与方法,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项目协调人,对外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确立具体的合作教育项目;对内他们是学生的顾问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特长及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劳动力市场情况选择专业,确定方向,安排学生外出实习.


四、结束语

合作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实用性、针对性,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联系,为学校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设置合格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保证.

2008,(11).

[2]韩利凯,雷伟军,毛艳,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78-80.

[3]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72-174.

作者简介:齐琳(1976.6-),女,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工程师.现任哈尔滨华德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