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54 浏览:144193

【摘 要】公共教育学任课教师如果把此门课当作一门普通课程,则此学科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并无二致.如果任课教师把自己视作可让学生对教育及自身产生浓厚探索兴趣的引导者,则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以及对本学科的基本价值都要有重新的认识.

【关 键 词】公共教育学教师角色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68-02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由来已久,而任课教师则感觉对教育学教学的把握越发不易,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热情似乎也越来越少,且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也明显下降,高师公共教育学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日益成为不争的现实.本文拟从教育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认定尝试讨论此问题.

如若只是把教育学课程当作与任何一门其他课程一样,也就是说按照本学科的相关知识结构完成教学任务,则负责此学科的教师只需按相关教学要求备好课,理清相关章节之间的知识脉络和衔接,把各板块的基本概念加以陈述、适当阐释则可,以期能让学生对此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范畴有大致的了解.若如此,教师也就认为自己只是从事某一门普通课程的教学而已,本学科各相关的主要知识板块能一一提及和分析即可,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很容易考量,只要按照书本相关章节讲授和保证正常教学进度则人人可以完成.

在此种认定下,教师对教育学学科的知识视野将大为收缩,对一些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而言,一本教案可以通吃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有的教师做好课件便可以一劳永逸、周而复始.因为既然认定教育学只是一门普通课程,很多教师往往又将所谓的教育理论视为重点,而教材中的教育理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加之编书者为了本学科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因此大多数教材也只有细节的改动和形式上的调整,难有突破性的公共教育学教材,更不用说多种各有特色可供相互竞争和选择的教材了.甚至有的教材特别是一些汇编型的教材日益专业艰深,体系化越发严密,学术性的专业概念繁复,且往往宏大空洞,学生觉得不着边际,只是当作书本上的理论,对此学科可能拥有的些许兴趣和疑惑也随之减退甚而产生厌恶.因此,往往没有教材选择权的教师更是觉得莫衷一是,就以自己所熟知的教案略加调整和运用基本上“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教材也很难刺激教师的自我学习,它让大多数从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老师感觉还是原来的那些知识,用心一点的教师最多也就关注一下教育现实,以方便对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略作补充.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讲着美妙的教育理论,而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与此背道而驰,甚至充当自我讲解内容的绝佳反面教材,到最后甚至只能通过点名或其他方式才能维持上课的基本局面.这些年频繁出现的各类与课堂秩序有关的事件,以及学校为了维持上课的所谓正常秩序,而出台的各种内部规章,无不体现了这样的困境.这样的情形不啻对教育学这门学科以及任课教师的莫大讽刺.

对真正喜欢教育学并从事教育学教学的教师而言,教育学不应当只是一门普通的课,因为它本身的内涵就没法太普通,它所包含的方面多,所承载的任务也很多.有的研究者指出当前的公共教育学教学目标要注意其“上浮”和“下沉”的现象.上浮往往就太理论化和空洞僵化;下沉则太具体和技术化.①在笔者看来,教育学的目标似乎关键还不在于上浮或者下沉,它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普通学生更明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原来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的.而对教育的认知和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解决我们对于自我和教育现象甚至社会现象的诸多困惑,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某种认知的思路和渠道,它绝非是几条教育学理论或者原理就可以轻易包含的.

承担教育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明白自己并非仅仅是对教育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它可以全面也可以深刻,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自己通过对此门课的分享能引起学生对此领域特别是对自我的关注和反省,通过对此门课的学习拓展他们的眼界和加强对教育的关注,这才是首要目的.也就是说承担此门课教学的老师有着更重要的价值,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与期末考试关系不大,与记住多少所谓的教育学专业术语也关系甚小,它的关键不是某种虚无的结果,而是整个对相关教育话题进行讨论的过程.如果学完教育学这门课程让学生觉得教育学如此无用,以至于再也不愿讨论教育,要讨论也还只是原先的不理智的空泛评论甚至谩骂,那这门课不如不学,因为我们又把学生推到了教育学学科的对立面.


如果承担此课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引起学生对纷繁复杂教育现象的关注、讨论和辨析甚至是对自我的反省,那他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还远远不够,因为教育所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就算是要对学生真正关注和存疑的话题进行教育学视角的解答也绝非易事,因为教育的现实性、具体性太强,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教育的现象始终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而层出不穷,没有哪种理论可以完美解释,教育学的内涵在如此情形下会迅速扩大,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则略显不足,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了自然而然的有内在压力的诉求.这样自我定位的教师,会发现不仅仅是教材要求“打破长期以来一种体系、一种风格的局面,提供使用者多种选择的可能”,②还要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和开阔视野.在教学中,因为大家只不过是共同的讨论和参与者,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本来就不能唱独角戏,课堂的内容在某一主题下的广泛引申只能是大家共同参与,除了主题可以相对设定,而其他东西没有必要也不能提前设定,此时教师甚至都不用提醒自己要注意师生平等对话,因为这本来就是应有之义.这样的课堂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对教育有话说的人都畅所欲言,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最好能对课堂进行画龙点睛的点题和总结,尽量让课堂本身更活跃.教学的内容由具体的板块变成了相对没那么固定的范畴却更贴合实际及学生的认知兴奋点;课堂的教学秩序也才成为了真正为教育和生长而自然形成的教学氛围而非点名签到.

这样的教师角色认定无疑让教师随时都要受到挑战,知识上的挑战甚至还有面子上的,但只有这样的认定和实践才能让教育学回到它的本义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因为你必须不断成长和提升,把学生变为自己前进的刺激者,也把学生变为自己的丰富者,这样的教学才是充满和挑战的.如此,教师和学生的视界都在相互的问答和辨析中得到拓展,对现实多维度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关注成为每节课的基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他们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还要注意对这样的教学进行适度的规约以免过于散漫,教师马上会发现自己对本学科远不是那么了解,更不能像原先那样轻松应对.

在这个意义上,公共教育学的教师多少有了些导师的意味,实为不易胜任的角色.但是,只有这样的角色转换才能赋予这门课、学生甚至是任课教师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注释

①查永军、吕冰.公共教育学教学目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辨析[J].大学(学术版),2013(1):25

②王珏.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1):30~33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