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98 浏览:95210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做人之本.要让青年一代学会感恩就必须从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入手,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希望引起每一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关 键 词】感恩教育可行性必然性途径形式

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学科渗透.因为学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感恩教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思想品德教学和感恩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决定的.思想品德课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认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和其它课程相比,它直接指向了学生的思想道德.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的现实材料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晓理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简言之,感恩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确一种道德情感体验.所以笔者认为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包含了不少培养学生情感行为的要素.如,金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品德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也是学生成长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差.许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他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

二、在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渗透的途径和形式

感恩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下面我就通过这三个层面来分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一)从认知层面教育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认为,我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在一定意识的指挥下完成的.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总是在不停的告诉人们,应该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感恩前提是要让学生要有感恩意识.学生没有感恩意识,情感、实践都将是盲目的.正如列宁所言,文盲是站在科学、、道德之外的,文盲只是道听途说、流言蜚语、出尔反尔、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和固执任性.青少年乃至成人所犯的感恩方面的错误,大都是由于这方面的无知造成的.

其实,“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中国历来有感恩的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跪乳,鸦反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普遍没有感恩心态,他们唯我独尊,自私任性、坐享其成、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冷漠欺诈,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仇恨社会,铤而走险等这些人的感恩意识单薄,觉得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所以要有感恩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二)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所以,笔者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是根源于情感教育的缺失.要走出这个困境感恩教育必须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转变了态度和价值观,才能架起从知到行的桥梁,把感恩教育的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体现于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选材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和人生观教育出发.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题材,从学生身上找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灵.

生活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事实”是和思想品德课一体的,脱离了生活,思想品德课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思想品德课在生活中找到对接点.如在讲人的社会性的时候,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在汶川大地震中,年轻的母亲用蜷缩的身体为最近怀抱里的女儿挡住了死神,在手机上留下最后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观看父母的爱.接着在“真情告白”中,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述说父母的爱;同时,老师也积极参与,讲述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能够读书,所付出的艰辛.最后在“爱的献礼”环节,同学们动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个礼物,感谢父母的爱.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不是老师,是学生自己教育着自己,感动着自己,为生命而感动,为母爱而感动.而之所以能够受到感动,是因为他们融入了感情.将来,他们可能会忘记一些具体知识,但这种体会和感动,一定会铭记一生.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只讲感恩意识而无感恩行为的训练,就会培养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会讲大话,对别人评头论足而不重视自身修养的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有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首先,我们要注意言传身教.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立.教师的高尚人格和言行,不仅会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而且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心理品德教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劳动是以其个性品质为重要工具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新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整体构建了思想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活动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蓝本.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感恩于行.例如,在讲《多彩的消费》一课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意识.如纸张双面用,塑料袋重复利用;购写不过度包装的商品,用环保的方式取代送纸制贺卡的习惯;随手关灯、减少空调的开放时间;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等.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于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