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与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64 浏览:13116

摘 要: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对其学术成果进行反思.近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瞩目的成就,但与成熟研究方法的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而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研究的思维水平,明确树立研究的宗旨,同时大力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

关 键 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17-05

学科发展的状况在于其学术研究的积累程度.为了增进学科发展,有必要检视其学术研究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把握学术研究的方向,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同样要求我们审视其研究的进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探索历程和成绩

在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虽然是近20年的事物,但作为一种研究领域应该说早已存在.随着开眼看世界后,近代以来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制度、思想和活动.许多教育家把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介绍到中国.解放后,向苏联学习,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被介绍到国内.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国外社会文化的了解更为迫切,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必然了解的内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其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科研究不断深化,分支研究就必然出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其中的分支之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审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似乎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研究

当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学科后,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自从苏崇德主编的《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出版后,陆续出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如1999年出版了陈立思主编的《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出版了王玄武主编的《比较德育学》,2001年出版了王瑞荪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2005年出版了高峰所著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2008年出版了唐克军的《比较公民教育》,2011年出版了苏振芳的《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和陈立思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成果重点比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思想流派、西方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变革和现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即使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名著选读课也要求学生阅读《宣言》.因此,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然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方面.赵康太主编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一书综合比较前苏联、东欧、越南、朝鲜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包括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的思路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理论“发现”与“改造”、苏联和东欧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与越南、老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经济全球化与朝鲜、古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苏东剧变与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思想教育的历史形成及其在世界的传播、社会主义多样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2.个别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研究

对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把握,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这方面的成果包括王学风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曹能秀的《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傅安洲的《德国政治教育研究》.如王学风说明了新加坡学校德育的嬗变、学校德育现状和特质,并与美国、香港与台湾地区学校德育比较,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的个性与共性,提出了“多元一体”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曹能秀的《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则详细阐述了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历史、问题、变革与发展,指出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深受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强调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视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傅安洲等人对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内容包括德国不同历史时期如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的政治教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思想渊源与基本理论和政治教育与德国政治文化的变迁等.

3.个别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侧面的研究

对个别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过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其中以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居多.

(1)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对美国道德品质教育、社会研究课程、怎么写作学习、学校建设活动和公民教育思想等方面.

一是品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品质教育复兴是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的现象.品质教育就是学校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如尊重事实、智慧、诚实、同情心、勇敢、勤奋、自律等,让学生成为好公民的活动.对品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其一,界定品质教育.品质教育的本质是赋予学生美德,如“重视品质同盟会”将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等品质作为青少年的六大支柱品质.其二,品质教育的时间活动形式,如提供网络咨询怎么写作、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道德规范、塑造校园文化和建构课堂德育情境等.其三,品质教育的原则、课堂策略和实施方案.其四,品质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分析.其五,品质教育的传统与沿革.二是公民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课是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因而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也是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成果包括对美国社会研究课程标准、内容编排、教学方法的介绍.高校的公民教育的课程研究也逐步展开.唐克军总结了美国大学道德与公民教育的经验、教学模式,并分析了作为美国高校公民教育方式的领导能力发展计划.

三是怎么写作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怎么写作学习是近20年来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注点.其一,界定“怎么写作学习”的内涵,即把知识运用到怎么写作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其二,说明怎么写作学习的实施程序,如准备、怎么写作和反思.其三,怎么写作学习的形式,如高校有一次性和短期怎么写作性学习、连续的课外怎么写作性学习、课程中的怎么写作性学习、集中的怎么写作性学习.

四是学校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校的建设活动是美国道德与公民教育的途径,在这方面也有涉及,如唐克军说明了美国学校的价值追求,具体分析了美国纽约BerkeleyCarroll学校通过全校性的讨论构建学校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说明了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如塑造荣誉体系、传递学校故事、确立学校的仪式和设计体现学校价值追求的物质文化等方式.

五是美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如高峰阐释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指出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其公民教育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三个基本部分.

(2)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日本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有关日本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内容涉及日本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具体说,研究包括如下方面:

在日本的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方面.研究指出日本德育的特色在于在思想上以东方思想传统为基础,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强调东西合璧的道德教育且有不断西方化的趋势;突出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实行全面主义的学校德育途径;建立大德育的社会教育体系;重视德育乡土教材的建设.

在日本德育的课程方面,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道德课、社会课、公民课、生活课和特别活动等.其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等方面.研究说明了日本德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如谷峪分析了日本小学现行《道德》教科书,指出日本现行的小学《道德》教科书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平凡故事中传承日本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知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利用实际例子,既让学生可以接受,又增强师生互动,同时提供适当的道德要求.周宏芬分析了日本小学新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这一新标准考虑强调道德教育内容适应儿童的日常生活,注意创设学校和班级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环境以及争取家庭和社区的合作,通过怎么写作活动和自然体验活动从内心培养学生的德性.赵亚夫考察了日本哲学社会课教育目标的出台背景和内容变迁,指出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方法在日本社会课课程结构中占重要位置;社会课教育在学科的构成上是综合的,在学习方式上相对开放.

在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方面,有的说明了日本战后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演变,即从全面主义到特设道德课,从生活指导到新价值主义指导;有的指出了日本公民教育的阶段性,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公民教育重在民族主义价值上,以培养“国家公民”为目标,强调国家意识和为国效力的精神;在成熟社会时期,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驰骋世界的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

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方面,论者指出日本德育面临校园暴力增加、犯罪率增长、率上升和退学率严重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结构脱节、国家与社会关系不良和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紧张等问题.曹能秀指出日本的道德教育存在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道德教育的工具化倾向、文化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对道德教育的忽视以及学生道德危机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3)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其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包括,韩国道德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研究指出韩国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特色在于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突出思想和参与教育;评估方法灵活多样.如孙启林、梁荣华说韩国道德教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既注意系统道德知识的讲授,又注重道德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要求我国要不断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改变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发展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模式.张鸿燕指出,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在于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与时俱进,坚持开放性;循序渐进,重视系统;获得丰富,注重实践;齐抓共管,倡导综合性.

课程内容方面,索丰和车雪莲在《韩国现行小学〈道德〉教科书评析》一文中分析了目前小学道德课的宗旨和学习特点,指出其《道德》课既要求将道德规范和价值内化,又要求培养道德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人性教育和的公民教育.杨敏在《韩国加强高中公民教育》一文中就重要介绍了韩国现行的高中德育课,指出韩国高中德育课程内容包括公民教育、思想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三部分,其中公民教育强化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内容突出现代性和生活化;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景化;教育评价体现发展性.

对韩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开始,如陈立思的《从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看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一文就考察了韩国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设置,从宗教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法律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等方面对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做出描述与分析,揭示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特色,展示了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鲜明的政府导向以及教育形式与途径的隐蔽性和多样化.

(4)英、法、德三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英、法、德三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近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关于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者集中于英国尤其是英格兰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出英国公民教育的管理主体由社会转向国家,公民课成为中学的正式课程,其公民教育延滞的原因在于英国存在反政治的文化导致国家忽视公民教育,教师不愿对公民教育承担责任,并介绍了英国学校四个阶段的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法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研究指出,法国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授诸如平等、、权利和义务等共和国价值,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合格公民;其公民教育具有凸显民族意识、重视社会整合、多种途径综合施教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特征;其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法律知识、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傅安洲等人对德国政治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如分析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其政治文化转变中的作用;分析了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管理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分析了德国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程设计的步骤;辨析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概念,指出当代德国政治教育注重对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注重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5)苏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对苏俄的公民教育研究,不仅有俄罗斯公民教育的介绍,而且有对前苏联思想政治工作的反省.研究指出,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误在于忽视权利教育、割裂与传统的继承关系、缺乏开放性和先进性.如叶宗书根据解密的前苏联档案,分析前苏联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指出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失误在于企图用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对于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付轶男介绍了俄罗斯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张鸿燕反思了俄罗斯公民教育的得失,说明了俄罗斯公民教育强化性,构建公民教育空间等方向.

除以上所涉及外,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如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港台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如唐克军等人分析了印度公民教育的新进展,包括推进人权教育、公民义务教育、道德价值教育和宗教共存教育.王学风探讨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另外对世界公民教育也有所关注,如陈以藏提出了全球公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4.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

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方面的理论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

(1)国外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国外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所进行的评述,其中以袁桂林的研究最为系统.袁桂林在其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回顾了卢梭、康德、赫尔巴特、边沁、穆勒、斯宾塞、涂尔干、杜威等人的道德教育理论,然后集中研究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理性为道德教育理论、道德符号理论、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教育理论、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等十种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派别,内容包括人物背景简介、基本理论内容以及特征分析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并综合分析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理论学派的共同特征,指出对我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借鉴之处.

(2)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近年来,对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虽然人们对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内容上说的,公民教育是从目的上说的.因而公民教育的研究方面自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对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对西方重要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卢梭和杜威等人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也包括对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主义等国外公民教育理论流派的研究.如唐克军还对杜威的公民教育理论作了专门研究,指出杜威的理想是要建立的共同体,就是交流能力和改造能力的公民.何晓芳专门探讨艾丽斯·杨的差异的公民资格观,指出艾丽斯·杨要求进行相互准则和积极面对和解决冲突的公民教育.胡艳蓓简要说明了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论的公民教育思想.赵晖对主义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公民教育理念上的紧张关系进行了分析.赵明玉分析了传统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差距

从以上所述,我们不可不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丰富.但这种“繁荣”下并非没有问题.这些成果有相当大的重复、狭隘,甚至有武断的结论,与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1.与成熟研究方法要求的差距

学术成果的质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文献法或资料法.所以有人将比较研究视为史学的范畴.“史学便是史料学”[1],全面占有材料就是这种方法的要求.如果要提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质量,就需要大量占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资料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占有的资料大部分都是中文资料,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研究内容的重复.

2.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求的差距

学科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怎么写作学生,让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地把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教给学生.第一,内容要全面.从教育层次上,应包括国外小学、中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其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从教育的场所上,既包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包括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内容要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时代性,研究者必须紧跟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步伐.第三,要准确客观.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分名称,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等.研究者要根据每个国家的确切内涵,客观地探讨其思想政治教育.从这三个方面衡量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设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不全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涉及,如巴西等南美国家研究还不够新,对许多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并未反映出来还不够准确,我们许多研究者按照我国的名称处理外国的材料,难免出现偏差.3.研究队伍方面的差距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研究成果的作者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比较德育的研究者,而非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虽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断呼吁要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但真正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依然寥寥无几,即使有些学校成立了比较德育研究所,但很少有相互的交流,一些人不得不参加比较德育的学术活动.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很显然难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因为没有形成研究群体,没有研究者的合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创新

笔者认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取决于研究的方法和哲学思维水平.如果研究方法不科学,就难以把握事物的具体情况,如果哲学思维水平不高,就不可能把握现象的本质.

1.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其研究方法的运用密切相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法和比较法.因而研究者首先必须学会占有国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直接资料和研究成果.研究者要习惯于收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掌握具体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这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特征、发展方向和侧重点有个基本把握,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本质和普遍趋势.

其次,研究者要掌握调查的方法.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为各国之间人员的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不仅有机会接触国外的同行,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调查国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如美国政府与公民学的教师.

2.切实提高研究的思维水平

追求真理、探索事物的本质是研究的根本目的.目前虽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但很多都是就事论事,未能究其根本,所以提出的所谓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也是相当粗浅的.要改变这种研究现状,研究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从更高层面把握问题.哲学无疑是我们提升研究水平的阶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政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社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才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3.明确树立研究的宗旨

为什么要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者必须有明确的答案.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开放的态度,不仅汲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还要了解国外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最新发展的情况,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难以成为独立的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贡献就在于整理、分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总结其经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有自己特性的学科.其研究的任务在于,其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的就在于为我所用.其二,展示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共同性.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开阔学生的心胸,使之具有世界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向学生打开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让他们欣赏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共同性.所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要把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共同性揭示出来.其三,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和理论框架.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成立,就是因为它具备独特的本质和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部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样要透过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分析其本质,通过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4.大力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科研队伍.然而这支队伍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会,也没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会议,虽然有些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列为分会的专题研讨,但很少有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其实,国际上有国际政治学会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教育研究委员会这样的学术组织、各国也有着类似的研究机构和实施机构,如德国的政治养成教育中心、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委员会等.高峰曾呼吁我们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与之发生联系,在深入探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国家意识培养、政治社会化实施等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国际的接轨,提炼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探讨世界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借鉴和吸纳,为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新经验怎么写作.[2]我们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且需要它们作为交流与合作的相似度检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