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01 浏览:130022

摘 要: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网络本身的大发展及其对人们生存影响的日益深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滞后的倾向,其创新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要的环节是理念创新,即根据人的网络实践活动状况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树立新的创新理念: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性创新思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实践理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放理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智库”理念.

关 键 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网互动;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2-0109-0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获得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感到近年来在网络大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却呈现出滞后的倾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的边缘化,这与网络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网络领域的思想诉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是相背离的.改变这种倾向,需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其中理念创新至关重要.

一、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性创新理念

当前,网络在我国正进入大发展的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却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没有随着网络影响的日益深入、网络地位的日益提升和网络空前的备受重视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升.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成果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复化、简单化、形式化、空洞化等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边缘化倾向,大大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影响力.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网络发展大趋势的背离,这应当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网络发展大趋势的背离及其边缘化危险,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该怎么办?它如何在人们网络实践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继续履行其学科使命?它如何秉持其诞生之初的积极入世的情怀继续观照和回应人类实践发展的最前沿?它如何借助网络大发展的东风实现学科本身的大发展?在这样的境遇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显得必要且迫切.

“创新不应只是枝节之论、细节微调,而是带有模式改变的意义,具有战略转变的性质.”[2]因为,我们面对的客观实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维的现实社会正向二维的网络/现实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形态正向信息社会形态迈进;计算机网络走出“精英领地”走进大众生活;计算机网络不仅仅是工具,它变革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不仅渗入人们的生产,而且渗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精神生活);人与计算机网络联姻塑造的人类技术实践新形态,建构了网络社会和网络时代的人本身等这是空前的变革时代,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根本转型,实现战略性创新.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创新”、“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等等有限的创新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现实呼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性创新.否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将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失去话语权甚至生存权.


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性创新不是对以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精神的抛弃.而是一种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以学科使命为根本、以科学精神为指引的学科符合现实、怎么写作于现实、引领现实的创新.这种创新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大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进而实现学科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战略性创新就必须研究现实和回应现实.我们当下的现实是什么?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尼葛洛庞蒂说:“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就是网络当下的现实,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塑造的现实.因此,可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现实就是网络时代的人和计算机网络以及由人与计算机网络互动塑造的网络社会.基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性创新,首先必须研究人和计算机网络及由二者的结合产生的技术实践形态——网络人机互动.只有深入地把握网络人机互动的基础理论,透析网络人机互动的存在方式,我们才能更为理性地把握网络社会的人、计算机网络和实践形态,从而摆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细枝末节的创新,实现其战略性创新.

二、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实践理念

人们的网络行为本质上是人类的技术实践活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贯穿于这种实践的全过程.离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不会有这种实践活动,进而也就不会有人类当下的这种技术生存方式.人网互动对技术的依赖性是客观存在的,毕竟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就是建立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以人的独立性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人网互动的技术依赖性特征表明,人类在网络时代的其他实践活动也必然带有技术依赖的一面,“技术对于人类的意义在现代技术的河流中尤为凸显,现代技术关涉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按照艾吕尔的看法,现代技术已经构成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背景,因此,无论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或思想的研究,都必然会涉及技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必然要关注技术,树立技术实践的理念.

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实践理念,首先要求重新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十余年来学界观点众多,有人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发展网民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虚拟实践活动.”[4]也有人认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解,仅从工具视角来分析是不够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解必须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涵盖网络与人的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等.”[5]在笔者看来,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已经开始向技术聚焦,但尚未上升到技术实践的高度.在当前技术实践导演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技术实践”角度的规定.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实践理念,其次要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应用.不得不承认,网络社会是推崇“技术话语权”的社会,谁拥有技术谁就能够获得话语权,这已然成为一个客观的逻辑.它虽然不一定合理,但却客观存在.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接受《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48期采访时认为:互联网衍生的众多事业又多了一项,名曰“人”,针对各网络论坛、帖吧的某类帖子,用户可以委托“专业人士”进行删除,收费标准不等.从国内外法律现状来看,目前都还缺乏对专业删除负面信息这样的监管规定,人实际上用少数几个人的技术手段,取代了社会各方共同协商、共同接受的规则.互联网世界存在诸多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规则的制定实施,完全取代了社会规则.或者说,以技术人员为主对规则的制定,取代了社会共同参与规则制定的可行性.以技术规则代替社会规则,意味着少数人可以用随意、不透明的方式行使权力.这种变相的“技术霸权”虽然不值得推崇,却从侧面说明了技术对于人们网络行为的重要制约作用和对网络社会的“控制”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重视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灵活应用.

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实践理念,最后要求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视野.[6]拓展技术视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其一,拓展技术视野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所必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源自它对网络技术世界“对象性存在”的把握.只有把握住了网络技术世界的本质,揭示了其运行的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客观地反映网络技术这一对象世界,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理论.不建构完善的技术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网络技术世界,就会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于网络技术世界之外,成为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进而丧失科学性.其二,拓展技术视野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所必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的建构绝非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照搬和简单嫁接,它必须是建立在对网络技术世界和网络中人的现实活动深入把握和透析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形成自身的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视野为重要内容,而且要以技术视野为依据,在技术视野中完成体系建构.其三,拓展技术视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依托.网络技术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反映实践并指导实践则必须“追逐”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而这个“追逐”技术发展步伐的过程必然要依托不断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视野.从现实意义来看:其一,拓展技术视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直面科技发展大潮,积极跟进科技发展、研究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新变化、缩小与科技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网络时拓研究空间、取得话语权并彰显生命力所必需的.其二,拓展技术视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解读网络技术世界,针对网络技术世界的不同版图进行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探寻不同技术形态、领域、空间对人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影响,进而透析问题、把握症结、总结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其三,拓展技术视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视野的观照下,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先进技术,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怎么写作于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致力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新空间的建构,进而彰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所必需的.

三、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理念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开放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精神.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性创新的宏观背景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运用开放的理念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以开放的精神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战略性创新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客观的成绩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人们所付出心血的肯定.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危机,有人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自觉深入”的阶段.但笔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离“自觉深入”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正遭遇瓶颈,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研究成果的水平和档次出现下降趋势、诸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沉寂、社区的形式化等等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危险.这些挑战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精神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客观地分析它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挑战,着眼于它的未来判定其合理的价值,确立其转型的目标和方案.

其次,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流动的世界.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在今天,“一切皆流”因数字化的力量而变得不再抽象,我们的世界已然成为可感知的信息流动的世界.网上海量信息的流动,不禁让人“望流兴叹”.正如有人感叹的那样,“写因特网发展方面的书,有点像用弓箭去射高速飞行的.正当你用手指敲击键盘时,又有了新的发展.网络就如一头进化中的野兽,它以令人惊骇的步伐狂奔”.[7]也有人称网络不宜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变得太快了,没法把握.这些反映了我们理解网络、研究网络的客观难度.但这不能成为任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被边缘化的借口,学科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因为挑战的强大而消沉.流动的世界要求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流动的现实面前依然可以跟上流动的节奏、揭示不动的规律,从而彰显其实践价值.正如《流动的世界》指出的:“随时随地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创造,世界以我为中心,我也在改变世界.”这就反映了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

再次,以开放的思维审视学科的布局和发展.如前所述,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是要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境的战略性创新,这种创新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李长春同志在2009年12月15日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但总的来讲,与互联网、手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很不适应,管理、引导、运用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顺应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8]李长春同志的讲话客观指出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和面临的创新任务.显然,现状是被动的,面对“很不适应”、“很大差距”的创新任务是艰巨的,而且面对这种状况靠局部的、细节的创新是无法改变被动局面的,因而必须用开放的思维驾驭全局的创新,实现战略性的创新.四、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理念

人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实践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其中“人”不仅包括个人层面的网民与非网民,而且还包括群体层面的技术专家群体、网络管理者群体和网络企业群体等;而计算机网络也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它一定程度上又是技术专家、管理者物化智力的产物,而且还是网络企业利益逻辑的“代言”;再加上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个体间的巨大差异性,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人网互动实践的复杂性.面对这种复杂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自身的力量介入其中发挥作用,是异常困难的.为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寻求“外脑”、借助“外力”,建设“智库”.

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智库又称“思想库”、“智囊团”、“外脑”、“脑库”,是一个对政治、经济、商业或军事等政策进行调差、分析、研究并提供政策建议的机构.美国前国务卿规划办公室主任查德·哈斯这样概括智库的功能:生产理念、供给人才、谋求共识、教育公众、充当政府外交的“第二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树立智库理念,推进其智库建设,同时,积极发挥其学科优势,融入到相关部门的智库建设当中.

首先,吸收技术专家、管理者、网络意见领袖、行业代表,加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10]在人网互动中充当互动主体的“人”是多样的,其中技术专家、管理者、网络意见领袖、行业代表对互动实践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为他们或掌握技术权威、或掌握管理权威、或掌握话语权威、或掌握经济利益权威.基于他们身份、地位、权力、经历的特殊性,势必对人们的网络思想和行为有特殊的认识、敏锐的直觉、深刻的分析,对解读网络现象、把握网络走向、提出对策建议有独到的视角,进而能够形成对如何规范和引导人们的网络生存和发展的特别建议.把他们吸收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中来,贡献他们的智慧,碰撞他们的思想,则势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

其次,积极探索网络智库平台的建设方式,广纳多方智慧,丰富智库资源.现实社会中的智库往往都是具体的研究单位、研究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人员配置、项目支持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网络公共资源,积极探索智库建设的新方式,即通过网络建设“网络智库”平台.“网络智库”平台旨在广泛吸收来自社会各界、各网民个体的意见建议,以丰富智库的智力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智库建设的成本.“网络智库”平台的建设中应注意吸纳对象的广泛性、意见建议征求的开放性、对意见建议回复的及时性和对贡献智慧者感激的真诚性等.

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主动出击,积极充当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和网络行业的智库.网络技术开发、政府管理、行业运作等网络实体也需要有智库的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紧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实际,以网民为直接对象,在研究网民的网络思想行为及其引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批专家学者.他们可以为技术开发、网络管理和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因而可以参与到技术开发、管理和行业部门的智库建设之中.这既有利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技术专家、管理者、行业代表的沟通,增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对话,使沟通双方都获益.同时,能够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和生存平台,借助技术开发平台、管理平台、行业平台的支持来进一步发展自身.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