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师间交往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2 浏览:17264

【摘 要】精品课程网站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蕴含着包括教师间交往在内的极其丰富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之间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网络交往活动,能够显著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水平,拓宽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推广渠道,改善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应用效能.精品课程网站开启和发展教师间交往活动,需要更新教育交往观念,构建适合的网络交往技术怎么写作体系,创设恰当的交往组织模式,以保证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活动能够顺利实现.

【关 键 词】精品课程;教师间;网站交往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9—0067—05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由精品课程专家负责开发、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网络怎么写作体系,其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蕴含着包括教师间交往在内的极为丰富的人际交往关系.诚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尧学同志所指出:“我们要把好的课程内容、教案都搬到网上.这样,一是不同学校的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及时地与教师交流和沟通.二是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及时更新和互相提高;教案和教学内容上网还能为远程教育提供资源和促进国际交流.”[1]

与之相对应,精品课程网站在人际交往技术系统配置方面也应该足够充分,以全面支持包括教师间交往在内的多元化人际交往技术需求.基于此,笔者于2013年1月专门就我国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人际交往技术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所组织和链接的本科精品课程网站为研究对象[2],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分别从法学类、工学类、管理类、教育类、经济类、理学类、农学类、文史类、信息科学类、医学类、艺术及其他、两课类等13大类课程网站中抽取10门课程网站作为研究样本.去除7个无法访问的课程网站,实际调研的精品课程网站为123个.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在支持学生学习交往技术环境构造方面不遗余力—“教学互动、在线答疑、课后讨论、网上解惑”等界面友好、技术类型丰富的网络交往通道立体化分布,为师生、生生之间协商式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唯独缺少支持教师间交往的技术怎么写作.而教师间交往通道的缺失、阻塞,不但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互为提高的基本设想与目标无法获得落实,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精品课程网站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3]、创新推广效率不高[4]以及教学运用效果不佳[5]等实际问题.因此,以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师间交往活动(以下简称教师间网站交往)为研究主题,深入探究其基本蕴意、挖掘其教育价值,理清其实施的基本条件,对于丰富教师间交往内涵,增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自省自觉,提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质量与水平仍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教师间网站交往的基本含义

本文所述的“教师间网站交往”,特指广大学科教师、专业同行之间以精品课程网站为技术依托所发生的学术对话与业务交流等活动.作为网络交往的特殊形态,教师间网站交往既具有一般网络交往的基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推动教师间交往活动良性、健康发展,需要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师间网站交往的含义.

1.教师间网站交往具有广义网络交往的一般性

教师间网站交往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交往方式,具有一般网络交往的基本特征.“交往”一词来自拉丁语munis,原意指共同的、通常的,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交流信息、情感和观念,分享思想和感觉.交往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其形态、模式、性质和规模等各方面受社会规律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二十世纪中叶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交往逐渐步入了人们的生活.

所谓网络交往,是指交往主体在网上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网际关系的活动.与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相比,网络交往打破了自然必然性、社会必然性对人类交往行为的束缚,使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了解、施展和塑造自己的潜能和兴趣,获得更多的自由.通过研究和发展教师间网站交往,其主旨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交往的跨时空性,彰显网络交往的多管道、全方位性,凸显网络交往的自由本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交往的多重文化建构功能,以促进、推动教师间交往活动不断深入和全面发展.

2.教师间网站交往具有教育交往的特殊性

教师间网站交往作为网络交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除了具有一般网络交往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师间交往所依赖的技术条件来看,主要是以精品课程网站为技术依托而发生的人际互动活动.因此,精品课程网站人际交往技术系统的建设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间交往的范围、方式、质量和水平.


(2)从教师间交往的主体性特征来看,交往活动主要可能发生在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背景或承担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学任务的学科、专业同行之间.

(3)从教师间交往的内容范畴来看,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对话、教育理论性知识的沟通,更能体现为具有个性或群体特质的实践性知识地互动与交流.

(4)从教师间交往的效果来看,有助于扩张教师的学科知识容量和深度,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彼此借鉴和互助提高,简言之,教师间交往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二、教师间网站交往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教师间网站交往有利于克服时空限制、扩大教师交往规模、提升教师交往质量,从而使精品课程所汇集的先进教学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深入人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由于受篇幅所限,本文关于教师间网站交往意义的讨论,将主要拘囿于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与发展视野,即着重从促进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网站资源创新推广质量以及提高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利用效能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阐释.1.促进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精品课程网站的生命力不仅体现于其创建初期所展现出来的优质品质和蓬勃朝气,更与其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潜力、能力攸关.纵览我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由于普遍采用了“建—用”分离、自上而下式的封闭型资源开发模式:由经过严格评审而获得立项的某一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专门负责设计、开发相关课程网站,并对网站资源进行维护、管理和不定期更新资源;其他人则完全处于资源使用者的被动位置,因而缺少参与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有效途径.其结果是,建设者势单力孤,对于长期维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明显力不从心.有调研显示,课程资源网站一旦建成后,只有17%的教师会经常访问和更新资源,33%的教师是在教学需要时访问,34%的教师基本不访问,更不用说资源更新了.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精品课程资源的更新很有必要,但相当多的教师在更新资源时感到困难,64%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任务重,精力不足[7].

显然,通过开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封闭型资源开发模式,形成广大教师、专业同行群力群策、集体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性资源建设新局面:一方面,来自广大兄弟院校丰富、独特、鲜活的课改事实及实践经验,能够籍由网络交往的方式,从四面八方汇聚于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构成促进精品课程建设者不断改进、优化、丰富和发展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强大智力支持和素材援用,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不断获得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交往过程是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多重建构和不断更新的过程.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籍由教师间交往而动态创设的各种知识、观念和信息并不会随着某次交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相反,它们将通过留言板、博客、BBS、微博等网络媒介载体被有效组织、长久保留下来,成为推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生生不息、持续生长的不竭力量.

总之,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精品课程网站需要不断扩充和更新资源,否则精品课程网站就会无人问津.而通过构筑包括教师间交往在内的多元化、多渠道课程建设系统,有利于推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2.提升精品课程共享资源推广应用效能的关键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将课程运用于学生,以唤醒或激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子,否则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调查发现,65%的学生不知道本校精品课程资源网站,68%的学生不知道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校精品课程网站,只有33%左右的学生知道与自己学习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65%的学生没有访问过精品课程资源,在日常学习中,86%的学生很少或不使用精品课程网站[8].在对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精品课程学习网站访问量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站宣传推广不足[9].因此,在当前我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已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善网站资源创新推广结构,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教学利用效率与效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及现实意义.而在此方面,教师间网站交往无疑能够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首先,基于教师间网站交往的资源推广模式,有利于彻底摆脱“培训班、研讨会、组织教师协同备课”等常规化资源推广模式由于时间短、空间小、参与人数有限、辐射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局限性,使散布于各个地方、各个高校的广大教师、同行都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这个“窗口”,实现与精品课程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成为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的直接作用对象.精品课程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将能够获得极大扩张;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有利于构成“点对点式”、“点面式”、“面体式”等多元化人际交往结构,形成“文本”、“图形”、“图像”等多形态信息交流与表征方式.而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式流动,以及交往活动在时间流向上的前后相继、持续发生,对于提高教师间交往对话的层级、意义和水平,改善精品课程资源推广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将无疑大有裨益;再次,从根本上讲,通过教师间网站交往,“说服”广大学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运用精品课程资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具有向广大学生进一步推广资源的巨大潜能和先天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知识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学生的引导者”等多重职业角色向学生推介精品课程资源,引领和带动学生大面积使用精品课程资源,形成对课程资源的二次推广态势.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教学依存关系,教师对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大范围、大面积使用精品课程资源,其影响力和作用将毋庸置疑.

3.提高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利用效果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所凝聚的先进教学资源只有充分融入课堂,实现与课堂教学全面“联姻”和对课堂教学构成强有力的资源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彰显其教育意义.

然而,由于“国家精品课程并不是百分之百拿过去就可以用的课件,它只是一个资料,还得去组装.”[10]即教师需要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现状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合理开发,使之演化为与自我教学情境、教学条件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资源”之后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教学作用.而合理、适度组装(本文称之为二次开发)的前提是广大教师对于精品课程资源要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课程资源所蕴涵的先进教学理念、设计思想、内容取舍原则、媒体选择策略、课件开发技术以及资源的适用条件等内在因素要有足够的把握和全面的认知,如此,才有可能在“二次开发”中达到合理、适当.否则,只是机械、盲目地照搬照用,或一知半解式的随意组装、修改,甚至完全超越自身课堂教学现状臆想性地使用资源,则非但无法充分发挥精品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而且,还可能会因为对资源的不当使用而损害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而藉由教师间网站交往的方式,能够使精品课程资源所蕴涵的设计思路、基本原则、内在结构、技术特征、适用条件等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性示范、教师的责任心与为人师表、课程建设中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等内隐性知识与经验[11],经由精品课程专家的全面解释和生动言说,以浅显易懂、生动灵活的方式被清晰地显现出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认知.显然,这对于增强广大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精品课程资源二次开发的合理性、有效性和资源课堂教学利用效能,将能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教师间网站交往实施的基本条件

精品课程网站要发展教师间交往活动,并维持这种交往机制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在观念纬度、技术纬度、组织纬度等方面创设条件,以促进教师间网络交往由少数行为向群体性行为、由浅显向深入不断演化、发展,并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惯常性的群体互动关系.教师间网站交往将真正成为精品课程网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

1.观念性条件

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觉悟,具有行动导向作用.因此,要开启和发展教师间交往活动,首先需要摆脱陈旧教育交往观念的束缚,树立包括教师间交往在内的全面、丰富的教育交往新思维.

事实上,在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交往关系范畴的理解,明显地存在着轻视甚至排斥教师间交往的狭隘认识.如一般认为,所谓教育交往,主要包括作为主体的师生与作为共同客体的知识、教育情境的“对象往”;作为个体主体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主体间交往”;作为个体主体的教师或学生与之关联的作为主体班级、小组、小群体之间的“点面式交往”;主体师生与客体自身之间的“自我交往”以及教学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面体式交往”等多种交往关系和范畴[12].而教师间交往关系并不在其考察和确证范畴之列.受其影响,人们在思考精品课程网站所应该负载的人际交往关系时,或者说在构建精品课程网站人际交往技术系统时,教师间交往需求明显被排除在外.因此,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发展教师间交往活动,必须首先打破传统教育交往观念的束缚,坚持从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推广与创新,以及提高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利用效能、改善精品课程示范辐射性效应等特殊性、整体性视野出发,来认识和理解教师间网站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效用.唯有此,才能够在实践中增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自省自觉,并积极创设各种条件,以促进、维护和发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

2.技术性条件

教师间网站交往,离不开相关技术系统的支持.考虑到教师间交往与学生学习交往在目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即教师间交往主要立意于对“教的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其目的是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借鉴、互为提高;而学生学习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其主要意图在于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和提升学生网络学习质量.因此,为了便于信息的交流、组织与管理,可对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适度扩建,如增设专门的教师间交往技术怎么写作体系,使精品课程网站由之前的单纯支持学生学习交往,发展成为既支持学生学习交往、又支持教师间学术交往的复合技术系统.当然,由于教师交往涉众广泛,各个交往主体在年龄、网络交往习惯乃至素养等各个方面可能存着一定的群体性特征,特别是具体到不同的交往内容,需要相应的网络媒体与技术通道以支持其有效表达和传播.因此,在教师间交往技术环境设计方面,应当尽量统筹考虑各种交往需求因素:比如,在交往方式方面,既要照顾到点对点、点面式、面体式等交往的空间结构需求,又要兼顾到交往在时间流向上的同步性、异步性需求;在信息表征、传输方面,既能够支持言语、文本、画面等单项媒体信息的有效互动,又能够体现出对各种多媒体信息、超媒体信息传播的完全适应性;在信息组织、管理方面,既要保障交往活动能够合乎网络法规、道德的规范,又要方便于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及管理,以推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不断自我创新与发展.总之,教师间网站交往需要有坚实的技术保障,而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师间网络交往怎么写作体系,是开启和发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3.组织性条件

教师间网站交往不同于在办公室里或其他现实场景中那样亲切、真实、即时反馈和能够为每一个参加者带来瞬时的情感能量,维持交往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网络交往的开放性、时空隔离性和虚拟性增加了交往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组织的必要性.在实践中,精品课程建设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创设有利于网络对话发生、维持和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教师间网站交往行为、活动能够全面而广泛的开展.

一般而言,对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策略.比如,在交往活动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网站交往的目的、价值尚未显现,网站交往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人际聚合力”尚比较缺乏,可以主要利用精品课程专家的学科、学术声望和影响力以及采用“他组织”策略—由精品课程专家有目的、有意识地精心筹划、安排和组织一些议题明确、意义重大、内容充实、内涵深刻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集中解决一些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广泛存在的突出或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发动、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站对话活动,培育广大教师积极融入学科、学术交往活动的课程归属感和学科心理倾向性等交往文化氛围,为教师间网站交往向高级阶段跃迁做好铺垫和准备.待教师间网站交往行为有了一定程度地积累后,“他组织”交往方式可逐步向“自组织”交往方式过渡和发展.此时,教师之间相互关注,并逐步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和饱满的感情体验,使他们感到有信心、热情和责任积极参与对话活动;各种学术观点自由、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人人都是议程设置者,也都是对话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精品课程建设者则主要以普通对话者的身份参与对话活动,并负责对各种交往信息进行管理和再组织.教师间网站交往将真正发展成为精品课程网站无可或缺的重要组分,成为推动精品课程网站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也将因此而真正步入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动轨迹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四、结束语

伟大物理学家、思想家戴维·伯姆曾指出,“富有意义的对话往往能够起到一种类似‘胶水’或‘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社会黏结起来,并使我们不断超越各自不同的思维检测定和观念而实现共赢.”[13]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开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同样能够将广大教师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益,实现双赢、共赢、一赢俱赢.为此,我们呼吁,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理应高度关注教师间交往需求,重视教师间交往环境建设,并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动和贯彻落实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

[参考文献]

[1][10]http://.big./eduol/ch2/04/04/2001.

[2]http://.jingpinke.

[3]王芳亮.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66-168.

[4][5][9]胡德华,邱林.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2,(2):79-8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7][8]黄德群,毛发生.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88-94.

[11]蒋意坚.精品课程重在建设与示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30-31.

[1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的特征及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04,(2):38-42.

[13]戴维·伯姆.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简介:王盛峰,讲师,硕士,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12013).

责任编辑碧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