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70 浏览:154292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据中国留守儿童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因受歧视而自卑,他们性格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他们从小离开父母,自理能力差,缺少应有的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这些孩子往往存在自我认同感差、学习没有动力、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扭曲、班级荣誉感不强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归因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多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代沟障碍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两代人不能融洽相处.这些儿童得不到父母亲情的感化.应享有的亲子教育大打折扣.

养成教育缺乏.留守儿童大都是当地农牧民家庭子女,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家庭教育理论是个空白.家长一味顺从孩子的任性,过于溺爱和娇生惯养,偏重于物质的给予和满足,滋生了孩子的不良习性,缺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造成孩子自主管理能力较差,不愿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独立生活能力差.

情感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因长期失去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幼小的心灵经受着生活与情感的折磨,情感无法倾诉,长期压抑的情绪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缺乏蓬勃的活力和奋发进取的意志.造成人际交往中感情体验不充分,人格发展不完善,这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学校教育缺位.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工作者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社会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效果不能得以开展和落实.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还较薄弱.

法制教育缺少.一方面,虽然大多数留守学生都学过法律常识,接受过校纪校规和思想品德教育,但收效甚微,他们的法律意识依旧模糊.由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自制能力差,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违纪违法的事.另一方面,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和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观念的错位和偏差.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策略

用“责任心”关注.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大量合格劳动者的机构,教师是先于学生受教育的人,不仅应学有专攻,而且应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内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内向的,如果我们老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遗弃在一边,就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他们会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会自暴自弃,将来走向社会后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这样就不能实现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基本教育目标.笔者认为,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对待留守儿童应该具备的首要态度.留守儿童在学校大家庭中学习生活,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落实管理措施和创新关爱手段,使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孤独感消除,自信心、光荣感得到培养,性格、行为偏差得到纠正,生活质量提高,学习成绩上升,心智得到培养,拥有与非留守儿童一样的健康成长环境,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

用“诚心”信任.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坚信: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一个人身上一点优点也没有,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获得荣誉、被别人羡慕,而这种荣誉和羡慕,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因此老师应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鼓励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老师如果发现了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通过真诚的交流,让留守儿童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鄙视他,而是时刻都在关心着他,这样彼此才能消除沟通的隔阂,减轻心理负担,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用“爱心”呵护.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师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被施教者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勇气.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所以,只有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他们,善待他们,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品德的教化和熏染.因为有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故而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留守儿童从小就失去家庭的温暖,生活在冷落孤寂的特殊环境里,很少作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因此他们变得敏感,自卑,感情丰富而脆弱,经不起丝毫的刺激和打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倾注爱心,以自己的满腔热忱影响、鼓舞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用一颗爱心去温暖留守生那幼小稚嫩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弥补情感教育先天缺失的遗憾,让这些留守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享受和煦阳光的沐浴.

用“自信心”体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留守儿童大多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留守儿童首先要有信心,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平时多和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激励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是培养留守儿童自信心的条件.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情绪和完成任务的及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留守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接受新知识之前,提出适合其水平的目标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把学生引进获取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留守儿童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强化,而且还要善于有意识地制造机会,使其获得成功,从而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用“众心”培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强,家庭教育已经开始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家长们的重视.留守儿童更应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通过书信、等形式和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注重亲情感悟和感恩教育,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络创造条件,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社会教育的影响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更不可低估,需要社会教育机构及时的熏陶和积极影响,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以课堂化教学为主的不足.课堂化教学难以形成密切的情感关系,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发展维系.而社会教育通过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每个留守儿童的背后都聚集着一群人的目光,他(她)也是父母一辈子的希望,做好每一个留守孩子的管理教育工作,都会影响一方人.因此,我们应给留守儿童营造平等、友爱、互助的温馨氛围,让全社会的爱不断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