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07 浏览:119665

摘 要: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方案实施过程中,人才短缺已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卫生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21世纪国家医学发展战略目标对复合型医学信息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医学信息教育模式和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校于2011年开设了“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MILC),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从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总结.


关 键 词: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研究

●医学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计算机课程的影响,缺乏对医学信息技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医学信息教育一直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和一般软件应用上,不能与临床医学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教授医学信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出自计算机专业,并未受过医学信息学的相关培训,教学方法和视野受到限制.医学信息专业教师与医学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导致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存在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大部分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医学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有较大差距,数字医学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技术的实践环境尚未列入建设计划.缺少医信技术所需的实验环境.各院校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等问题.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及现代医院信息化的步伐加快,需要更多的医学信息化人才.很多医疗卫生单位由于缺少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没有统一规划和科学化的管理,导致投资不断增加,但信息化建设总是停留在收费和药品出入库管理等低层次上.在医学院校中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信息系统,又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国内和国际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也有助于新医疗改革方案的推行实施.

●医疗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研究

1.探索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对学生职业取向的调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开设了《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医学信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办公软件,信息系统安全,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系统,社区卫生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远程医疗,区域、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救治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等.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校在申请成为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考点后,为学生获得医学信息资格证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学生在获得书的同时能获得多种技能认证,满足了就业多样化的需求.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职业院校,在塑造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忽视的.我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坚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我校建立了设备较先进、软件配置合理的计算机实验室,充分利用定点实习单位的医疗资源,建立了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基地,拓宽了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例如,我校与四川九阵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医疗信息化数字模拟场景与案例教学的研究科研课题,通过合作,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模拟场景学习,学生深刻领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原来打字练习文件编辑等简单的办公应用转变为刻苦钻研医学信息的各方面应用领域,如在护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中,学生对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熟悉.护理信息记录着每天的查房,医嘱、患者的住院病情变化、药品物质的流动配备使用等.在护理信息系统中以护士工作站为主,包含了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整体护理、护士技术档案、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士人力安排(排班)等应用系统.通过实践,学生熟练掌握转抄医嘱单、打印领药单、打印查询输液卡,打印检验、检查申请单,查询打印每日耗材及药品清单,费用查询统计,床位管理,转床,转科等日常工作技能.在学习中获得了各部门信息管理的日常操作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自我的社会认同价值感和成就感.

在授课方式上,教师采取亲自演示、现场提问、帮助指导、上机实操等模式进行授课,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了“收益于课堂内,受益于课堂外”的效果.

3.考核环节是教学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效、科学的考核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为使学生重视平时的操作训练和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采用了四种考核方式:①平时学习表现和平时实训.②单元综合测试.③创新设计,结合案例让学生举一反三,做出自己的作品.④通过MILC考试进行期末综合考试,突出两个特点:实际操作考试与题型采用完整的仿真案例形式,考核重点为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新课程改革成绩显著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注重实践,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做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学到了非常实用的技能,同时从理论上让学生们了解了医疗信息学的重要性.[2]学生普遍反映,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MILC课程相结合的培训非常有收获,认为通过考核、拿到证书不是目的,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才是真正的目的.

我校组织的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工作于2012年1月起开始进行,截止到目前已有近1000名同学参加了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为MILC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的组织、考核鉴定及在学院各专业全面推广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3]

●结语

飞速发展的医疗信息化,为医学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倡导利用现代医学信息教育知识充实学生的知识面,MILC技能培训是必然趋势.我们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何把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处境;如何实现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兼顾生源差异,并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等.医学信息化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的过程,[3]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构建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探索医学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4]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