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64 浏览:147950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三本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三本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关 键 词:应用型人才;三本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50-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三本院校应运而生,并在教育领域中充当重要角色,但其在整体办学实力上无法和公办二本以上的高校相比,且三本院校史短,累积的办学经验少,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各三本院校均在探索中寻求发展.作为会计学专业,除了上述三本院校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外,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不断更新、完善、实施,也让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结合三本院校的自身特点,分析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探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虽然三本院校将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但大部分三本院校是依托母体高校的办学资源创建发展起来的,在如何界定应用型人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没有清晰的思路,这造成诸多三本院校在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仍与母体高校存在雷同复制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独立院校会计学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改革,扼杀了独立院校应有的办学特色,当然也就不利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级财务会计与会计学原理、高级财务会计以及税法与税务会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因此,在有限的课程学时数下,协调好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各课程的教学主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有教学中,各课程任课教师间的教学交流甚少.

教材选取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本院校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其人才培养定位与其他院校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针对三本院校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编制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很少.另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关联度密切,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促使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更新,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必须及时变更修订,这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维持教材内容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添难度.因此,没有符合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要求的高质量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源质量是影响三本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本院校的生源质量一般都不高,这是三本院校的先天不足.与二本以上院校学生相比,大多数三本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入学分数较低,自控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尤其是这些学生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较差,比较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对学习成绩不太在意.

三本院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等不合理,很难确保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目前,三本院校的师资队伍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低,很多教师来自母体高校,多数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即到院校任教,没有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等工作的任何经历,且教师自身会计知识储备及对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掌控不足,有实践、科研能力弱的缺点.这些致使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环节难于落到实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级财务会计是实务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三本院校史短,作为会计学专业,一般招生人数较多,校外公司企业很难同时接纳较多的学生进行现场实训,且三本院校办学资金紧张,校内实验室建设也不够健全.目前,三本院校应对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的普遍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公司实习,教师很难对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能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提高三本院校中级

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举措

第一,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需重新审视、调整和优化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其他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第二,改革传统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应当摒弃.在三本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上,应结合学生特点,在完善传统《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角色扮演法、归纳分析法、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是侧重实务性的课程,而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及涉及的会计实务环节等内容缺乏感性认知,在课程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手段,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涉及的复杂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动漫视频,演示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和会计操作内容,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展示各种会计实务样本,将原先抽象的理论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构建理论授课—会计实务案例分析讨论—校内模拟公司实训—专业实习相连接的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教学运行机制.加大整合优化校内实验教学资源的力度,重点建设校内模拟公司会计综合实验室,按照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流程,模仿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实务的每个环节和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最终夯实实践教学成果.第五,结合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修订教学计划和定期的教研研讨时,各课程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沟通交流,协调好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确保会计学专业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安排.同时,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开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力度,使之更能适应三本院校的学生.

第六,结合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推进和加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确保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三本院校普遍选用的教材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比较适合二本以上学生学习使用,但与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不一致,难以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加快三本院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三本院校应积极组织有资历、有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编写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编写上必须符合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弥补三本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的不足.

第七,对于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师资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其一,着重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方法交流、互相听课和组织试讲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其二,注重进修,开阔教师视野,借鉴先进教育模式和方法,把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研究前沿;其三,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开展校企合作,注重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师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不断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把会计学专业学科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以及生产实践应用的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既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应定期轮流输送青年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训,弥补青年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同时,三本院校应出台“双师型”教师界定标准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往“双师型”方向发展.

总之,三本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能否彰显办学特色和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有的教育价值,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