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07 浏览:59951

【内容摘 要】“和”作为中国音乐思想的一个文化母体概念,反映了国人对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的理想,在“和”文化视野下,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需要实现教育目标、教育环境、课程内容的和谐.

【关 键 词】“和”文化儿童早期音乐教育

“和”作为中国音乐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有“中和”“和谐”“中和美”等意.“和”作为中国音乐思想的一个文化母体概念,由之生发出的基本音乐思想反映了国人对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的理想.①“和”文化视野下,音乐教育活动应体现为音乐教育目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内容的和谐.

脑科学的发展和婴儿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为儿童早期教育发展提供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依据.美国音乐教育家戈登教授认为,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是实施基础音乐教育之基础,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及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在儿童年龄的关键期给予孩子正确的音乐教育.音乐才能不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及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给予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应是适宜的、和谐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何开展适宜的、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从事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教师、研究人员、家长等的关注(本文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主要特指:社会教育机构中对0至3岁婴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笔者立足于“和”文化背景,力求探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目标的和谐――音乐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相“和”

“音乐教育对于婴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有效的音乐教育将丰富婴幼儿的生活,带给其一个快乐的童年,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无与伦比的智慧!音乐教育将为婴幼儿一生的幸福快乐奠定极其重要的基础.”③充分阐述了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的人的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儿童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儿童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快乐,获得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要处理好情感、认知、技能3个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音乐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相“和”.

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环境的和谐――音乐教育环境与儿童个体发展相“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④所以创设和谐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环境将直接关系到婴幼儿个体的发展.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环境的和谐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和谐.

(一)物质环境的和谐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以声音、色彩为关键要素的环境创设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1.色彩和谐

4个月左右的婴儿已经表现出对色彩的喜好,比较喜欢红、橙、黄等暖色,不喜欢蓝色、紫色等冷色.所以在创设活动环境,装饰教室墙壁、划分活动区域、选择玩教具色彩时,首先要注意色彩协调、温馨,色彩对比度不能跳跃过大,尤其不要出现黑色等冷色,最好选用淡粉色、淡绿色、淡等色彩.

2.音响和谐

音响的和谐体现在:播放音乐的音响器材材质要优良,音乐作品制作音效要精良,播放的音乐作品风格要丰富;教师组织活动时语音要柔和、亲切,语调有变化,抑扬顿挫,切记声音不宜过大过响、尖利刺耳,否则将会影响听力,发展不完备的婴幼儿听力,对婴幼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精神环境的和谐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在开展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活动时的人际关系及相应的心理氛围.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婴幼儿、婴幼儿与婴幼儿、教师与家长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发展.创设和谐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1.教师与婴幼儿关系的和谐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真心喜欢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婴幼儿,尊重、支持、接受每一个婴幼儿的行为;组织活动中要做到教态自然、姿势优雅、有亲和力,尽量采用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等表示对婴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使每一个婴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受到尊重与鼓励.

2.婴幼儿与婴幼儿关系的和谐

早教活动参与课程的班额成员要相对固定,变化不要太大.婴幼儿有一个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每次参与活动的是固定熟悉的人,将给婴幼儿一个心理的安全感.在活动环节设计和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婴幼儿学会观察、学会合作与互助,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婴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方式,如学会玩具的共享、习惯说礼貌用语等,让集体充满相互关心、友爱互助的和谐精神环境.

3.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和谐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采用亲子活动的方式,家长与婴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家长的配合尤其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教学意图准确传递给家长;在活动后,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交流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教师只有与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完成对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

三、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和谐――音乐教育内容与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相“和”

多元智能理论创立者加德纳教授曾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大量儿童之所以表现出音乐能力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音乐能力,而是由于他们在最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年龄,缺少了耳朵、心灵的训练,从而缺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倾听、歌曲演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能力等方面.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内容大多包括倾听训练、歌唱训练、韵律活动、乐器演奏训练等,每项内容的选择要与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和谐一致.(一)倾听训练的内容与婴幼儿听觉能力发展相和谐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课程首先应该培养婴幼儿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倾听训练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幼儿的音乐听辨能力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给予婴幼儿的音乐听觉训练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引导婴幼儿聆听生活环境中的声响,如听辨人声(妈妈爸爸的声音)、关注小婴儿自己发出的咿咿呀呀声;其次寻找周围环境的声音(如厨房、寝室、客厅、教室等发出的声音)、分辨动物的叫声等;最后进行声音记忆训练:如对对比度较大的乐器声音的辨别记忆等,从而逐渐提升婴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既促进了婴幼儿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又丰富了婴幼儿的听觉经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歌曲演唱的内容与婴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相和谐

通过歌曲的演唱,可以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歌唱能力和音调感.在选择演唱的歌曲时要注意:选择歌词要与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相和谐:歌词要有许多重复词汇和短语;尽可能多地选择即使婴幼儿不会唱但也能和其所胜任的活动联系起来的歌曲(如每次活动前的问候歌、姓名游戏、歌唱游戏、问答与呼应歌曲等),便于婴幼儿理解和跟随演唱.

选择曲调要与婴幼儿的音域发展和节奏理解能力发展相和谐:曲调一般由四分、八分音符构成,节奏简单;旋律音区在中声区,音程跳度不大且音域不宽的歌曲.

选择歌曲的风格应丰富一些,既有活泼欢快的又有安静优美的,既有中国传统的又有国外古典优美的,便于婴幼儿接受不同风格歌曲的熏陶,感受歌曲的美.按照歌词、曲调和风格的要求选择适宜婴幼儿演唱的歌曲,可以加强婴幼儿对短旋律的体验和歌词的理解,丰富婴幼儿的词汇、增强语感,丰富内心情感,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三)韵律活动的内容与婴幼儿身体随乐能力发展相和谐

婴幼儿是通过动作来感知世界的.韵律活动可以训练婴幼儿的随乐能力,促使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一致.3岁前的婴幼儿非常喜欢跟随家长和老师一边哼唱一边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性动作,如点头、扭胯、蹦跳等.对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以以被动运动的方式让婴幼儿参与律动,如颠弹、拍打、触摸等,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婴幼儿则可以创造条件,让婴幼儿主动参与律动,如拍手、点头、敲击乐器等.所以0至3岁婴幼儿韵律活动选择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月龄的婴幼儿来进行选择,韵律活动内容要与婴幼儿身体随乐能力相和谐,增强婴幼儿的本体感,体验身体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四)乐器演奏内容与婴幼儿演奏能力相和谐

音乐是符号的艺术,通过乐器的演奏可以训练儿童的“乐器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创造能力.但0至3岁婴幼儿的“乐器演奏”与成人的乐器演奏不同,更多地倾向于“玩奏”,如乐器音色的探索、乐器演奏开始与结束的练习、简单乐器的亲子合乐而奏等.教师与家长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的“演奏”,不能纠结于节奏、拍点是否精准,应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中,体会到乐器“演奏”的快乐.

总之,在选择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婴幼儿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做到音乐教育内容与幼儿情感、认知、技能发展相和谐.

综上所述,“和”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即是确定适宜婴幼儿特点的情感、认知、技能的目标,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选择和谐的教育内容,引导婴幼儿在和谐的早期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习,获得婴幼儿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注:本文为成都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13SA03)

注释:

①夏滟洲.对作为审美范畴“和”的研究――兼及先秦音乐思想史研究方略思考[Z].中国音乐学网,2009-4.

②朱经白.发挥社会音乐教育功能――促进少儿素质全面提高[J].人民音乐,1997(9).

③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④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