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般大学与东部985大学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比较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16 浏览:123790

【摘 要】高校的物理学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学物理教师的主要来源.三维目标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必备的学科知识能力;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处理社会关系及交往合作的能力.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要使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发展.

【关 键 词】三维目标课程设置物理学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51-03

一引言

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已历时多年,笔者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物理学师范生的培养计划的调查了解到,我国不少高等学校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还是跟不上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尤其在西部,有的一般大学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观上.本文将选取西部某一般大学(以下简称X大学)与东部某985大学(以下简称D大学)2012年物理学师范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给落后的课程设置以良好的启示.

二比较分析

从整体上看,不含学校统一的公选课,D大学共开设68门课,共210.5学分,共4843学时,大于4年的总学时4320学时(每周按30学时计算),学生有选择的空间,由于实行了完全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X大学共开设48门课,共150学分,共3148学时,小于4年的总学时4320学时,由于未实行学分制,学生只要修完安排的课程并考试及格就行,除学校统一的公选课外,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1.通识课程设置的比较

两所大学通识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学生处理社会关系及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是由通识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在这一模块的学分比例分别为36.9%和32.9%,主要区别是X大学开设了“某省省情”的课,它是地方政策,对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计算机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只开设了3门有关计算机的课,共计144学时.现代人称不懂电脑不能使用电脑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文盲,而大多数学生进大学时所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不多,有的甚至不具备计算机知识,D大学正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共开设了7门有关计算机的课,共计414学时,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2.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两所大学学科课程开设情况见表2.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必备的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是由学科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在这一模块区别最大,学分比例分别为40%和51.3%,X大学学分比例超过了一半,偏重学科知识的培养,折射出课程设置者的学科知识本位思想,反映了课程设置者故步自封、懒于改革的落后思想.D大学则根据基础课程的改革,勇于探索.首先,D大学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整合为便于管理、分层次教学的大学物理实验,它比传统的按知识板块划分实验课程更有利于知识板块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看问题能力的培养.它针对传统实验课程中经典物理实验偏多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而增设了这几方面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而近代物理实验重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实验技术型向实验研究型方向转变,相比较,X大学在这一点的培养力度显得不足.其次,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教师,学校的教育和课程设置要为学生毕业后不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全面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教学时数有限,这一矛盾也是课程设置所面临的问题.D大学不仅将理论力学、热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整合为一门理论物理课,缩短了教学时数,从各类大学的师范专业主要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点来说,这种整合是合理的,同时也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学时相应地减少.而X大学按知识板块开设四大力学的主要原因是有学生要考研,但X大学物理系自建校以来一共才考上5个硕士生,为满足少数学生考研的需求,应用开设选修课的方法,而不应用“一刀切”的方法因小失大.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来看,尤其是X大学这类层次的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分知识板块更深层次去学习四大力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了一学期的量子力学,一点也不懂!”这是X大学的一个学生对量子力学学习的感叹,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将四大力学整合为一门理论物理课,既重视了理论物理不同于普通物理的研究方法的培养,也降低了知识内容的难度,这种整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另外,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根据这一具体情况,D大学增加了高等数学的学时数.还有,D大学开设了23门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以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面.

3.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两所大学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见表3.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是由教育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两所大学在这一模块的学分比例分别为23.1%和15.8%,区别也很大.

第一,必修课的比较分析.D大学与X大学这部分的学分比例分别为20.6%和5.1%.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了教育内容的编制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研究能力、集体指导能力、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从表3可看出,D大学通过开设有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而X大学除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没有其他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这是十分不合理的,有什么样的课程设置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X大学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第二,选修课程的比较分析.首先,D大学开设了3门选修课,共6学分,选修4学分;而X大学开设了9门选修课,共17学分,选修17学分,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选修课不是让学生选修的,而是由管理者选开的,有些课尤其是选修课被随意停开,如,2009级第七学期的物理学史就没开,甚至教育学也被停开过.其次,虽然说选修课与必修课同样重要,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选修课备受轻视,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课程设置具有导向性,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等这些物理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得不到X大学学生的重视.另外,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课程编制论的首要问题.X大学有些课的开设不是最有价值的,如,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D大学开设教师口语,X大学开设普通话,诚然,普通话是教师口语的基础,但这应是小学阶段要完成的培养任务.因此,在学校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师范专业开设教师口语更合理更有价值.三抛砖引玉提建议

1.整合物理课程,整改物理教材

一方面将内容重复、研究方法相同的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重建概念,建立物理学知识的统一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物理知识总量不断增加,而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这一点,德国已走在了前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重视专业英语,进行分层次教学,增设其他语种的外语课

在中小学受到良好英语教育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听、读、写、查能力.扩大词汇量,学习专业英语应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进大学时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将英语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增设其他语种的外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外语学分控制在4~6学分.

3.取消必修与选修之别

从根本上同等重视每一门课程.必修意味着强制性,取消这种强制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爱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影响力度来自主选择课程修满所规定的学分.为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发展,可将总学分按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模块平均分配,即规定学生在每一课程模块上所要修满的学分即可.

4.加大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研究能力的培养力度

增设师范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研究能力.如将师范性不强的心理学改为物理教学心理学,强调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以及社会心理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增设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撰写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等.

5.科学安排开课时间的先后顺序,进校开始做毕业论文,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


传统的一通二学三教四实论的开课时序,同类课程开课时间太过集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率不高.将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根据课程间的相互依赖性科学搭配,科学分配开课时间的先后顺序,提高学习效率.如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工作,这样学生有较长的研究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改变“中小学不做探究,大学也就不习惯研究”的不良习惯.教育实习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二年级,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第一阶段结束后,在中学物理实践教学技能研究教学中实施“课程行动研究”,学生在“课程行动研究”中检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反思、评价,改变对问题的浅显理解,改变教法,提高教学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相信再经历第二阶段的实习后学生可以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