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就业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48 浏览:84773

摘 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依赖于良好的实践基地建设与科学的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且可以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在政府、高校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校企双导师制”制度,使高校与企业共同担负起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基地;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梁珍淑(1975-),女,辽宁抚顺人,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宋桂云(1984-),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天津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工程硕士管理委员会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JY-009)、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2504)、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99-02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经过四年的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招生人数和领域逐年扩大,2011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量已经达到14.9万人,2012年招生数量扩充至18.7万人.[1]

教育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明确定位,即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重视实践和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直接关系到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应为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应用性工作,大部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岗位以工程实践、工程设计或工程管理为主,基本达到培养目的,但部分专业也存在同一岗位同时招收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类毕业生、或工程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的现象,同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稍低于学术型研究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一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一种新生教育模式,其培养模式需要不断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将职业指向性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创新,因此在初期阶段,专业型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不是很大;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本身对工程硕士教育特征认识模糊,自身定位不清,导致就业领域和工作性质与培养目标不符;三是用人单位对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性和目标认识不清,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存在一定的误解.

对于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区别程度,还有待于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性质、实际工作内容性质等做进一步回访调研,为创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基地是具有一定承载规模和人力资源优势,能够满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需要的场所,一般为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1.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实践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建设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基地,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一方面,高校聘用合作企业内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人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工程实践,保证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参与业务实践的机会,不仅丰富了研究生职业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还提高了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科学素质,保证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2.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和企业间产学研合作

高校的功能是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高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高校以丰富的人才资源、专业优势和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以完整的生产实施、健全的销售渠道为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提供物力、财力支撑.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创新平台,使双方在产品研发、生产实践、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迅速、深入的对接.

三、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因此这类研究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职场经验.实践基地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工程实践条件,更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和职场环境,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在实践基地这种体验式教学实践中,还能培养研究生的职业感受性和职业角色意识,使研究生为适应职场需要自觉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

1.实践基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依托实践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创新.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将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和锻炼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提高研究生面向社会、关注社会、怎么写作社会的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研究生尽快适应当前及今后职业环境和企业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另外,文化建设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熏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2.实践基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培养下,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发散思维,利用专业所需自由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将个人大胆的创新性的设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改进、提高.同时,创新实践还有利于研究生及时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进一步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对专业问题研究的兴趣,增强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热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践基地是促进研究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积极拓展研究生就业渠道是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实践基地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产物,通过合作,双方增进了解,高校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市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特性和质量充分了解,可吸纳合适的优秀人才就业.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实践基地人力资源和专业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为研究生创业提供项目、场地、培训等各方面的配套支持.

四、依托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实施举措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确保实践基地建设质量

为确保建设高水平的实践基地,一方面要以满足研究生基本学习、实践和生活需要为前提,严格实践基地遴选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以创新性工程实践教育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实践基地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实践基地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建设单位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基地导师应具备指导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二是实践基地具备一定的工业化生产条件和具有研发机构为实践创新提供条件.


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应以满足工程实践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建设,由培养单位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具备相应工程实践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

2.科学制定工程实践方案,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实践环节是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中心环节,是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工程实践方案的制定应积极吸纳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与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共同制订实践方案.[2]为了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制定科学的工程实践方案的同时,要与企业相关部门联合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构建相应的评估办法及时评价培养效果.通过评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工程实践方案,以逐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

实践基地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中增长、积累知识,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践基地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场所,通过及时评价实践效果,以此为依据丰富、完善工程实践方案,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3.充分发挥企业导师作用,拓展研究生专业视野

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国家推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实施的着力点.[2]采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实践作用,让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扩展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对策

1.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积极性

学生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加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管理体系的差异,以及研究生实践教学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不一致性,无论是高校或研究生个人要实现学业成果与职业资格体系的衔接都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因此,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扶持,即政府积极搭建产学研共享平台,根据实践基地的办学效果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奖励,逐步实施“优胜劣汰”的制度,稳固推进实践基地的建设,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高校应通过政策导引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建立健全“校企双导师”制度

通过产学研的公共平台,提高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使其在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切实建立起“校企双导师制”制度.高校应建立对实践基地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符合要求的校外导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激励机制,明确校外导师的责、权、利;对于不适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要予以一定的措施直至辞退.同时,加强对校内导师的监督和管理,对较好的执行“校企双导师制”的合格高校教师实行激励机制,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效果较差的高校教师实行惩戒机制,直至取消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3]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考核制度

有效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日常培养的监督管理成为重要的一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包括校内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的认知学习以及知识综合利用下的开拓性实践.因此,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是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手段.考核制度是日常监督管理的依据.考核制度的建立以学习的不同阶段分为课程学习考核、实践认知考核与生产实践考核三部分.应将三部分有机结合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从而加强日常培养过程的管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