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契合点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82 浏览:13085

【摘 要】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社会企业、学科教学、学生成长等原因,职业高中的公共基础课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找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的契合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公共基础课要摆正本学科的地位,明确教学目标,了解专业课知识体系和职场特点,通过阅读、听课、访谈、调查、整理等途径,找到两者间的契合点.本文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关 键 词】校本课程开发职业高中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走在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道路上,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原因

(一)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于2008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也开始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文化基础课的学科教学要求.2006年的职成司的专题报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表明,职业学校文化课还存在过于强调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新知识,教学安排与教学方式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相适应等问题.新《教学大纲》中的公共基础课不再提“应达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而是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着重体现学以致用,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教学活动.要求进一步淡化学科体系,增加贴近本专业、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有机衔接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要求.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扩大,社会对职业学校认同度的提高,职业学校不再是普高升学无望后的无奈选择,而是主动选择的目标,再加上大学生就业难的刺激下,学生产生了危机意识,主动思考未来职业规划,当然还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这就需要公共基础课要适应学生学情发展.

这些新形势和新情况对公共基础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主动寻求与专业课的契合点.

二、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定好位,管好自己的田.因为这是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明确,不同的课程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如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数学课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能因为职教特色而迷失方向,最终上成了“四不像”的课,造成教学的混乱.

其次,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知己知彼”,是寻求契合点的必要条件.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

第三,寻求教学内容切入点和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大目标,在大目标之下要有序列地进行分解细化成小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这就是契合点.

三、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策略

在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开发指导下,校本课程能与当地经济相结合,更具现实意义.如何开发与专业相结合的公共基础课的校本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困境,研究的人甚少.2012年笔者与会计专业叶海鹤老师合作申报了瑞安市课题《中职会计专业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下面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为例,提出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基本策略.

(一)推荐与专业知识和职场背景相关的入门读物.如会计专业的入门级读物,如从《小艾上班记》中了解一个企业从工商注册到建账到全盘账务处理的全过程,也了解了一位会计的职业生涯轨迹和发展机遇.在《故事中的会计学》中掌握日常财务处理和做账基本常识等会计基础知识.在阅读《富爸爸穷爸爸》中见识了一种与平时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这也让我回忆起自己无法应对学生那句“会计就是要做检测账”时的尴尬,如果我当时懂“合理避税”也能说出让学生信服的话来;这本书还改变了我对会计专业的误解,还可以激励学生对自己就读会计专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和专业认同感,因为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懂一些经济运作的规律.《小狗钱钱》中理解了何为资本运作和基金的概念等理财知识.

(二)进课堂听专业课.进课堂听课,以学生的身份来听课,就会到专业课感同身受学生学专业课之难.在听了某老师的“企业财务会计”课,那堂课的内容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流量表”.在听课中和课后与学生交流中我弄明白了“财务会计报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文字的报告,而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的.还有“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的概念,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来分析,或用生动的案例,或设置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

(三)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历史典故.了解本专业的历史典故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具体做法:梳理了会计所有专业课,通过学习会计史、搜索网络和借阅会计类杂志,与学生一道整理了《会计史话》小册子,分为四个版块:史海钩沉、人物春秋、准则、会计文学.如“史海钩沉”版块中有介绍绍兴师爷、山西票号、江浙钱庄、寺院会计、会计溯源、中国四大会计事务所、国际会计事务所等.“人物春秋”版块中有古今的会计名人,如管仲、刘晏、白圭、张仓、墨翟、傅山、王安石、帕乔利、潘序伦等.“准则”版块以小知识的形式介绍会计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会计文学”则以文学作品形式表现会计职业,如小说、诗歌、散文、笑话等.(四)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问卷调查》的教学要求,笔者在班上选了十位学习主动性强,有不想参加高考,打算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的学生,组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小组,主要任务有设计问卷调查,电访或走访已毕业的学生,情况汇总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中涉及毕业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毕业后从事过的工种,工资情况,在同一岗位工作的时间,最需要的工作能力,工作感受及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

(五)走访企业了解具体需求.访谈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主管,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要求,以及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笔者和课题组叶老师走访了瑞安市建树针纺有限公司、浙江嘉晟会计事务所两家企业.在与企业会计主管的沟通中发现,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未来的学校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需要增加企业会计活动方面的听说读写内容.会计事务所的具体工作与企业也有很大的差别,至少有三十几种应用文写作模板,可见加强学生举一反三写作训练.听老会计介绍,如事业单位的报账员、学校的财务室,他们的具体工作与企业会计的差异也是很大.

(六)研究语文能力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契合点.利用会计专业学生下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发放“会计人员社会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当下企业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调查中发现,企业认为现在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专业知识不足,作为一名会计专业人员,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弱、缺少职业规划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不相匹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4.自学能力弱.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和实施的敏感度不高.可见,企业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计算机知识、经济法规知识之外,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


笔者在课题《中职会计专业语文校本课程》的单元教学要求中,把语文与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分解成:读图能力、解读财经文本能力、运算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并按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落实到各个单元里,如表一.

表一: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不只是通识课程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公共基础课老师更要转变思想,打破一个教案可以通用在所有专业的现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