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和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22 浏览:153710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按照教育方针和政策,参照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与要求,密切配合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过程有序进行,以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然而有些家长却不能体会和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对小孩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是学校的事情,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话”为借口,将教育完全推给了学校与老师.

许多家长则迫于高考和就业的压力,只关心和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只看到了智力因素和学习能力与方法对智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德育、体育和劳育等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对智育发展所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采取了不妥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过分溺爱型——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袒护包庇,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冷漠,不懂如何做人,无法接受任何失败与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有过分严格型,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专制,小孩如何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小孩的心理压力大,并由此产生厌烦和逃避的心理症状.有简单粗暴型,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常常发生在一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很大的家庭中,家长常常采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对付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致使孩子感到家庭冷酷,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并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倾向,形成言行不一、表里脱节的多重人格.有喋喋不休型,有些家长爱在孩子耳边聒噪,经常简单地重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和期望,孩子如果犯错,有些家长甚至声泪俱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一致心愿,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

1.淡化过度的心理期望值

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往往会事与愿违.家长应当按照孩子的兴趣特点和自身的天赋,为他们量身设计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不断鼓励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人的生活道路充满了荆棘和陷阱,虚幻与诱惑,要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学会选择与放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人格高尚、富有个性和时代特点的有用之人.

2.正确认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功能上的不同作用

学校教育是主体,小孩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最系统、最集中、最牢固的.而家庭教育则应当是配合学校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由其地位和目的所决定,重点在于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适当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规范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优良意志与品质——坚定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与勇气.如果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较好的开发,那么他们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将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做到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教育内容的和谐统一,教育作用的和谐统一,教育角度的和谐统一.


3.正确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施教者,孩子是受教者,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成人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孩子身上,将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和逆反.因此家长应在端正教育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顺应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地让他们得到充分的成长与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