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73 浏览:80130

【内容摘 要】大学音乐鉴赏是教育部为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专门课程,吉林艺术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为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音乐鉴赏通识课程,面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自身即带有一定的文化特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

【关 键 词】大学音乐鉴赏吉林艺术学院非音乐专业通识课教学探索

早在20世纪初,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学说,他认为“艺术是整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这个学说观念虽饱受争议但影响颇深.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国务院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教育部几次发布文件并进行督导检查,使得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大学音乐鉴赏课就是教育部为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专门课程,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活动,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在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和艺术观,使他们抵御各种落后的、错误的、腐朽的美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目前各高校以先开设大学音乐鉴赏、大学美术鉴赏等课程为宜.”自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陆续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2006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课程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至此,该方案以国家教育法规的形式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将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中,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一门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为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吉林艺术学院也为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音乐鉴赏通识课程.吉林艺术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拥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艺术四个校区,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舞蹈学院、新媒体学院、动漫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城市艺术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基本涵盖了国家专业目录内的各个艺术类专业,学院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是为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

一、运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根据学生专业设置课程内容

吉林艺术学院每年在不同校区开设大学音乐鉴赏通识课程,作为非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通识课,面对的是各个专业的学生,他们自身即带有一定的文化特质,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照顾到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实现优势互补.

1.表演校区选修本门课程主要以戏剧影视学院以及舞蹈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为主,教师课程选择的内容就应以影视作品配乐或舞蹈音乐鉴赏为中心,学生在欣赏舞蹈、影视作品的同时,可以切身感受到音乐与专业的紧密联系.比如,我们就曾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了电影《钢琴师》的配乐片段,这部电影是根据二战期间一位波兰籍犹太钢琴家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影片中的钢琴师为躲避纳粹的迫害,在华沙的犹太区里忍饥挨饿、四处躲藏,但仍时时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生死攸关时刻钢琴师以自己的音乐才华打动了一名德国军官,钢琴师最后在这位德国军官的保护下终于挨到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的音乐片段是影片中钢琴师为证明身份而为德国军官演奏钢琴曲的段落,这段音乐作品选用了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的钢琴第一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首钢琴叙事曲的同时,又给学生详细解读了浪漫作曲家肖邦的生平与创作: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西方作曲家中少有的一生以钢琴音乐创作为中心的作曲家,看似柔弱的身体里却有着一颗坚强的爱国心,他的音乐创作曾被舒曼誉为“掩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到肖邦虽客死异乡,但他的爱国之“心”仍辗转由亲人带回祖国波兰安葬,学生们无不被肖邦的“悲情人生”所感动.我们还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讲述钢琴教师克鲁格夫人和狱中音乐天才杰妮的德国电影《四分钟》的配乐片段,影片讲述了克鲁格夫人用钢琴将“顶着杀人犯罪名的叛逆女孩”杰妮一步步引向了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给了她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天赋、对音乐的爱和梦的机会,影片中随时迸发的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音乐,成为影片剧情和角色的完美注脚.影片的段落是饱受俗世摧残、冲破重重阻碍的“叛逆女孩”杰妮,在钢琴教师克鲁格夫人以毕生的名誉为代价换来的四分钟里,在音乐的殿堂“德国歌剧院”的舞台上为评委和观众奉献了精妙绝伦的钢琴演奏,影片中杰妮演奏的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舒曼的《g小调钢琴协奏曲》,当美妙的乐音在教室里响起,学生惊叹声一片:“太好听了!”一堂课下来,音乐与影视、舞蹈等艺术作品的完美结合,常常令学生震撼不已,学生常会慨叹:“一部好的音乐作品真的可以令一部影视作品回味无穷,一首好的音乐可以令舞者的表演更加澎湃、淋漓尽致”.这种寓教于影视、舞蹈作品欣赏中,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融学习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范围之内的上课方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提高的双赢.


2.造型校区选择本门课程的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为主,教师的授课内容就以美术、动漫配乐为主.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解读了迪士尼的经典之作《幻想曲2000》,这部作品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杰出贡献特别奖,还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也是首次尝试用美术作品来诠释音乐、由古典音乐与动画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可以“听”的动画、可以“看”的古典音乐的作品.《幻想曲2000》由8首经典古典音乐片段配上动画设计师根据音乐想象创作出的故事组成,曲目包括有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穆索尔斯基的交响诗《荒山之夜》以及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等.这些原本有些晦涩的古典音乐作品,在动漫的配合下活灵活现,不用费力解读,学生就可以在画面中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因为完全贴近了学生的专业,所以起到奇佳的效果,甚至在课后掀起学生由自己的原创作品尝试与古典音乐相配合的风尚,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创作视野.3.综合校区选择本门课程的以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和流行音乐学院学生为主,结合两院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内容侧重于音乐剧和流行音乐的鉴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浏览了许多经典音乐剧作品,如《猫》《艾薇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音乐剧中许多唱段的旋律都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学生几乎都可以哼唱,因此课堂反响很热烈.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对经典音乐剧创作背景的深入解读,使得学生也了解到目前本土音乐剧发展的局限之处.在西方,音乐剧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比如美国的百老汇、英国的伦敦西区,都有上百年的音乐剧发展历史,他们早已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中国,音乐剧的演出市场才刚刚起步,中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借鉴西方的创作机制,在中国找到本土化的音乐剧制作、融资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学习和借鉴国外音乐剧产业的成功模式,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一套行业标准.

二、不断更新知识,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海量的信息常常令人应接不暇,而人们在获取多方面知识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信息碎片化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改革音乐欣赏课程的大纲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化、社会化,适当结合社会热播热议影视戏剧作品,寓教于乐.如2011年电影《国王的演讲》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大获全胜,而整部影片恰好大量选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两位音乐巨匠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我们在课程内容上也迅速更新跟进,一边解读电影配乐,一边为学生解读“音乐神童”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从影片中未来的国王年轻的艾伯特矫正口吃的背景音乐——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到已经继承王位的国王在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向国民发表演讲时的背景音乐——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以及影片尾声中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等学生在影视作品扣人心弦的进程中,充分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通过这样的电影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到交响曲这一体裁的发展历史,从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之父”海顿将交响曲这一体裁确立下来,到贝多芬时达到创作的巅峰;还了解到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架构;熟悉了交响乐队的基本配置.课堂上,我们还为学生介绍过在2011年也获得奥斯卡各种奖项和提名的电影《黑天鹅》,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演员的惊悚故事,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全部采用了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音乐,影片中舞与乐的完美呈现,给学生留下美的回忆.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如此完美的音乐首演时却是失败的,历经岁月的洗礼,音乐的每个音符都变得仿如珍珠般熠熠生辉,成为今天芭蕾舞音乐的典范.

2.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将国际国内热点演出以实例的方式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2011年由伦敦西区原版创作团队打造的世界第14个语言版本——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在全国掀起热潮,我们也第一时间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诞生的全过程:从招募中文主创和演员到公开面试以及排练,直到全国的巡演.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百老汇音乐剧在中国“落地”的商业模式,掌握中国未来音乐剧的发展动向.课堂上欣赏着剧中ABBA乐队的经典唱段,学生无不深受音乐的感染,课堂上常常响起欢乐的笑声,那时那刻学生似乎已经融入到音乐剧欢乐的海洋,更强烈地感悟到:在同样的表现形式下,许多情感可以通过音乐和演唱,传达得更多更浓烈.

三、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音乐传承的目的,通过艺术教育完成美育教育

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是音乐鉴赏课达到理想授课效果的最佳方式.古典音乐专业性强,距离现代生活远,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更显得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介绍古典音乐的形式就不能拘泥于简单、呆板的说教,尽可能地通俗化并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既拉近了古典音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不失知识性,这样才能实现音乐传承的目的,通过艺术教育完成美育教育.例如,在课堂上介绍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野蜂飞舞》时,我们就选用了克罗地亚钢琴艺术家马克西姆的演绎,演奏家时尚的外表、前卫的个性,时刻散发出现代音乐的气息,聆听他的演奏,感受艺术家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迸发出的,古典在这一刻也变成了时尚.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时,课堂上给学生欣赏的是近年风靡世界乐坛的美声绅士组合ILDIVO演绎的《圣母颂》,这个由来自欧美的四位年轻歌唱家组成的男生组合,演唱风格细腻而优雅,情感表达内敛与并存,流露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而且他们演唱歌曲的类型也相当多样化,真正做到了古典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学生也通过欣赏流行音乐的方式完成了对古典音乐的传承.

结语

钱学森曾说过:“创新需要大跨度形象思维,首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感性素质.当前我国人才的选拔和评估倚重理性素质,对人才培养机制缺少感性素养培养与考察.缺少想象力和直觉感知力的人不太可能具有杰出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出杰出创造型人才,强施感性教育、提高感性素养,也许是重要的途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育的任务就是传达美好的乐音,提高感性素养,通过艺术教育完成美育教育.科学与艺术造就人类文明,科学是人类把握物质世界的方式,艺术是人类把握精神世界的方式,艺术教育是改善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音乐家及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领悟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个人审美能力,深化了人文知识结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将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对文化的思考通过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个性,创造性地运用到艺术实践中,从而起到传承优秀文化的作用.音乐中凝结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历史,只有教育才是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