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涨声”背后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65 浏览:69498

伴随“市场化”进程,高校办学经费结构悄然发生着变化,上大学不再是国家大包大揽,而转为一种公益性的“有偿”怎么写作.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学费水涨船高,一方面为大学发展提供了经费支撑,保障了“大众化”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上大学成本的升高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伴随新一轮的学费“涨声”,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花钱上大学,到底划算不划算?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全国高考录取率约为74.3%,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再创新高.当大学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的同时,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也意味着未来几年要增加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而实际上,关于大学学费上涨的呼声,这两年亦是愈演愈烈.

大学学费,“涨声”再起

200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学学费“五年内不得上涨,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教育主管部门的“禁涨令”,使得近年大学学费基本平稳,也暂时压制了一些地方、高校大学学费“涨价”冲动.

但是禁令刚过,被压制多年的冲动便重新释放了出来.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将提高大学学费标准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

2013年7月,山东7所高校将固定的按学年收费改为弹性的按学分收费,引来社会舆论“变相涨价”的质疑.此后,新一轮高校学费涨价开始波及越来越多的地区,福建、山东、湖北、贵州、天津、广西等地陆续上调高校学费,大学学费正式上演新一轮“涨价潮”.

2014年5月6日,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之际,江苏省公布了公办高校学费调整标准,八大专业中有六大专业的本科学费上调11.1%~47.8%,专科学费上调11.3%~49.6%不等.涨幅最大的是医学专业,本科学费从4600元上调到6800元,一年涨了2200元.

一个月后的6月6日,浙江省物价局公布了“浙江省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公告”,大学学费拟不同程度上调,大学工科、医学类专业,约提高了31.8%;其他专业,上调幅度在13%~14%之间,学院级别的高校,本次调整升幅较大,最高的约有46%.

从各高校收费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导性标准,从来低于实际收费标准.

今年“”期间,有人大代表指出,按照《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但多地上调后的大学学费,纷纷逾越了这条政策“红线”.如2012年宁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如按调整方案中的生均学费5059元计算,占比分别是25.5%和81.9%.

终于考上了大学,本已不低的学费却又涨了,这让民众尤其是一些学生家长难以接受.特别是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现有学费标准对他们家庭已是沉重负担,学费上涨更是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200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而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这一比例并没有显著缩小.2011年,据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年北大新生中,贫困生大约占新生总数的20%,其中有约七成来自农村.

目前,尽管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学生助学体系,许多学生也是依靠国家助学体系完成学业的.但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一些贫困学生为以后偿还贷款感到压力,也确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助学贷款而导致银行信用不良记录.

在此情况下,有人发出了上大学到底划算不划算的质疑,一些家长对子女读大学算起了“经济账”.

“花了一麻袋的钱去上学,换回了一麻袋的书,卖掉一麻袋的书,换不回一个麻袋.”网友“南来北往的人”在社区论坛里的一句调侃,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父母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成本有多高?就读于重庆某大学大三的学生肖建明算了一笔账:大学学费12200x4等于48800元;住宿费1000x8等于8000元;学杂费10000元;衣物1000元;医疗500元,生活费600每月x9月x4年等于21600元;其他20000元;交通费2000元;总计111900元.

与上学成本越来越高昂、家长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相伴的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年年成为“最难就业季”,一些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的薪资,甚至不如一些技术工人、农民工.

这样的结果诠释了为何在大学录取率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每年都有1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弃考或者弃大学而去.

对于大学学费上涨,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建白坦言:“学费太高.15年前,我女儿上清华大学时,每年学费几百元,现在学费涨到几千上万元,差不多涨了20倍.除了学费,还有住宿费、书费、饭费等,别说农村家庭负担不起,就是对城市里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年5000元以上的大学收费标准,有71.6%的广州人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

跟随高教改革的“节奏”

今天的大学生置身市场经济大潮,从上学读书就熟视家长时时处处花钱的情景,对他们而言,上大学不收学费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实际上,免费的大学时代也仅仅是他们父辈的经历,并非那么的遥远.

学费的演变,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息息相关.大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收费经历了最初的免费、低收费和并轨收费三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中国高等教育基本是“免费的午餐”,考上大学就成了完全的“国家干部”,国家给予大学生的经济补贴,一些学生除了能够满足自身学习生活需要,还能够贴补家用.这样的“故事”,许多老一辈大学生都乐于讲给后辈的大学生.

到了1989年,国家进行高等教育收费改革,大学告别了“免费”时代.当时,大学新生每年要交“学费”200元,其后高校收费不愠不火,基本处于比较小的波动范围内,收费最多的专业也没有超过1000元.变化发生在1996年.这一年,中国大学开始实行并轨招生,学费随之大幅拉升,不少高校当年学费超过2000元.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一度达到30%甚至50%,饱受争议的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也在此时为人们所广泛关注.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大学学费水涨船高.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善迈研究统计: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生均学费增长至2769元,比1998年增长了40.3%,随后学费以每年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速度攀升,直至2000年后生均学费达到5000元上下,一些特殊专业更是超过万元.与此同时,住宿等费用也在上涨,最初的两三百元几乎都涨到了千元左右.

以2004年广东某师范大学费为例:普通专业(含外语、体育)4560~5160元;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本科)专业8000元;艺术专业10000元.住宿费:视不同的住宿条件在500~1500元之间.广东某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学费、住宿费:每年11500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普通专业的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书费,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年费用少说也得1万元.而众所周知,师范院校在高等院校中收费并不算高.

不难看出,我国大学学费增长是与大学扩招同步启动的,如同大学扩招规模一样,大学学费也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短短两三年就达到了近期“峰值”.学费的增加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由此,从2000年开始,大学学费便成为社会舆论抨击的对象.大学学费的暴涨,也被一些人将大学扩招视为拉动经济的“有力证据”.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下文严禁学费暴涨.

据教育部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收费标准按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确定.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至1997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年均增长在20%以上,同期国内居民人均收入涨幅尚不足6%.按照教育部提供的折中数据计算,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中,理工学科是每生每年1.4万~1.6万元,人文学科是每生每年1.2万~1.4万元.若按生均每年5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标准计算,学生家庭所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为44%.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曾以《一个农民干13年才能供1个大学生》为题,算出按照2004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年平均纯收入水平供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4.2年纯收入,农民需要13.6年纯收入.

受城乡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失业人数增加等影响,多数家庭难以应付日渐沉重的学费负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直言:大学学费确实应当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对于大部分一般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都是非常吃力的.

物价在上涨,大学生培养成本在上涨,提高大学学费看似在情理之中,但学费标准不能突破政策“红线”,不能超过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的25%.眼下,各地上调大学学费的突出特点是热门专业高收费,导致一些贫困学生即使考了高分也不敢报考热门专业,而只能选择收费较低的冷门专业.有学者认为,高校学费该不该涨、涨多少,应在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然而,高校学费大幅涨价潮却可能阻挡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大学学费不仅关乎学生的经济利益,而且关乎教育公平以及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高校学费调整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走,即便涨价,也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说.

大学经费,谁更应该来写单

“知识改变命运!”今日之中国,对许多家庭而言,上大学仍然是改变自身及家庭命运的有效途径.然而,这条途径正逐渐被超出承受能力的大学学费所堵塞.面对上涨的办学成本,谁更应该写单呢?

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善迈指出,现在已经走向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时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在市场经济当中,无论是政府的支出或是家长的支出都可以得到回报,因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接受教育的一方理应交学费.实际上,纵观世界高等教育,除个别高社会福利国家,都主张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并且也都对大学入读人员收取数额不小的费用,国外的家庭也面临着子女读大学要交高额费用的问题,很多家庭从小就开始为子女积攒读大学的钱.

即便如此,有学者认为,不能过多强调把提高学费标准代替各级政府对公办高等学校的必要投入.即便学费应该是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学费标准的制定也要从国情出发,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学生家庭或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目前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处于较低水平,而学费收入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有关资料测算,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严令不准涨学费,2002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当年大学的学费、住宿费不准提价.通知要求,当年高等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要继续稳定在2000年规定的水平.学生公寓住宿收费标准控制在每生每学年1200元以内.200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学学费五年内不得上涨,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现在“禁令”期限刚过,各地大学学费便开始急剧反弹了.

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则认为,应增加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他表示,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都是欠债的,但扩招以后,扩大教学基础设施要钱,引进大师要钱,大学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国家财政拨款给的数字不够,而高校其他方面获得经费支持的能力也很差,就只能靠学生学费补充了,“但中国高等教育不能依赖学费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呼吁提高大学学费标准的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高校,以及民办高校.而他们在财政拨款中处于弱势.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拨款低于部属高校,而民办高校基本依靠自筹经费办学,学费收入直接关系着这些学校生存与发展.江苏大学研究员江小惠认为,高等教育为准公共产品,在高等教育筹资方面,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考虑两条原则,一是利益获得,二是能力支付.她认为,应分层次划定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鉴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不能普遍提高学费标准,分层次的含义主要指提高一些层次高、教育成本高、毕业后个人收益高的学校及专业的学费,使高等教育经费得到合理补充.”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黄卫华直言:教育资源相对于教育需要来说总是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仅仅是中国教育高收费的浅层次原因,深层的原因在于教育供给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企业化行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资本化.说白了,就是教育权力寻租.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国家采取了诸如贷款、补助等措施,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当前助学政策侧重于对贫困生的“校园助学”,而忽略了对贫困生家庭的整体关注,贫困生的个人负担最终将转化为整个家庭的负担.

学费上涨面临“成本回收”隐忧

大学的学费到底该怎么来算?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一个大学生的学费标准约为该国人均GDP的20%.2005年5月,世界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比较了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学费).欧洲国家平均的教育开支在4.29万和5.9万港元之间.

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的学费的确是世界最高的(约11万元人民币).但如果考虑国民收入与相对购写力,就是另一番结果.旅美学者薛涌指出:以人均GDP算,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美国则为3.6万美元,日本也超过3.1万美元.那么从支付比例看,日本的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其实,从人均数万美元收入里支付11万元人民币跟从人均1000多美元里支付3550元,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生支出是世界最高日本的3倍以上,英、美国家的5~11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论及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大学经费”问题时,文件这样写道: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有时还得从其怎么写作性活动中部分“收回成本”.收取学费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敏感的问题,因此对待这个问题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它触及社会公正和社会流动,教育平等问题和整个国家的教育、社会和税收政策.在对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片面理解的影响下,在经费问题上过分强调国家与高等教育脱钩的政策极有可能导致“成本回收”的压力过大,和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千方百计寻求“其他资助”和“通过内部增效来收益”.这无疑是个危险的方法.


学费上涨带来的不仅是家庭和学生的压力,更让人担心引发新的社会不公.日本《周刊文春》2010年曾评论说,如果在高等教育方面让社会“超负荷”,会严重打击日本顶尖人才的培养能力,日本是依赖精英教育而立国的国家,但是过高的学费和覆盖不足的奖学金救助会使得教育最终成为“富人游戏”,培养出一群特权意识强烈但能力平庸的人.日本教育问题专家小林优子认为,高学费会破坏日本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高等教育大门逐渐向弱势群体关闭.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所有制”形式,高等院校行使其为公众怎么写作的主要职能都不应成为奢求.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尽可能地降低,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大学学费如何“合理定价”

大学学费的高低,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经济层面看,它涉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经费筹措;从社会层面来看,它影响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关系着低收入阶层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类型的变化,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完全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行“免费加补偿”的学费政策既是政府规定、学校选择的结果,也是符合当时发展情况的务实选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凸显,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政府无力包揽全部教育投资,为学校收取学费扩大经费来源创造了条件.

如今,不同层次的高校其发展截然不同,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质量千差万别,政府拨款其多寡迥然不同,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所处环境亦差异很大.“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获得的生均拨款远高于其他学校,这类学校由于预算资金充足,并不需要为学费的多寡忧虑,学费的定价并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普通院校,往往面临着政府拨款不足的处境,在确定学费时易受到预算约束制约,其显著特点是学费对成本的变化比较敏感.至于民办高校,政府给予的财政拨款有限,学费上的显著特点是学费水平一般较高.

然而,当前我国学费政策存在“一刀切”倾向,学费政策的制定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学校学费形成机制上的差异.如针对学费的快增长,采用简单的“禁涨令”来控制学费增长,逻辑是学费增长是不合理的.

2014年“”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高校学费该不该涨、涨多少,应在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成本还没有详细而具体的清单,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不明晰,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也未被追责,部分高校热衷搞基建负债累累,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成了“糊涂账”.

高校学费涨幅如何界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需要有合理的规定,明确如何正确地测算出每位学生的教育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确定学生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分别应该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是多少,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公办高校并非市场化的营利机构,学费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则定价,即便要涨价,也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公平问题.因此,高校在上调学费时,应出台相应的奖学、助学政策,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