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72 浏览:70823

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科学习和综合学科的探索;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从思想上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美术教学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丰富生活,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故事、谜语、儿歌、游戏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以趣味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天边的彩虹》一课,采用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这样彩虹更加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创设故事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用故事串联教学,能让学生在故事中轻松学习.如《小兔的奇遇》一课,我讲述自编故事:小兔生活在大森林里,一天它去采蘑菇,遇见了一只小刺猬等故事继续,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发问,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参与创编故事,凸显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并从中得出小兔的奇遇奇在哪?你还安排了哪些奇妙的旅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使学生沉浸在小兔奇遇的探索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游戏激趣,树立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学到技能.如教学《色彩的魔术师》时,我任选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相调和,调出另一种新的颜色,这一变化学生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动手尝试,最后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在实践中得出了结论.这样的教学有新意,学生觉得新鲜,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在不断尝试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活跃课堂气氛,深化主题.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里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在《看大戏》一课,我播放拉大锯儿歌视频,把儿歌和戏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导入本课,使原本抽象的戏曲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听着看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熟悉的戏曲,比如《女驸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有的还试着唱了起来.这样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对我国戏曲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法.

采用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创作素材,以亲身体验启发创作灵感,从而把眼睛观察到的落实到画笔上,继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四年级的《昆虫与花朵》一课,先让学生课前到学校的小花园观察,并且运用写生的方法加深记忆,课堂上学生的绘画热情高涨,纷纷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二次创作,画面栩栩如生.这一做法,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创作.


2.重视学生的技法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把加强技法训练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作.根据不同的内容,合理运用美术技法,能大大提高作品的欣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在《下雨了》一课教学中,我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点,用油画棒画出雨中的风景和雨滴,再用水粉颜色渲染背景.这样一幅雨景便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运用绘画技术,大大地提高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利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创设情境,增强感受,启发创作.

《夸父追日》一课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让学生了解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并根据夸父追日的故事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利用泥塑的形式,生动地塑造夸父追日的形象.上课伊始,请出夸父的扮演者生动再现夸父追日的情景.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讨夸父的各种动作,并用手中课前准备好的铁丝人物框架模仿夸父的动作.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研讨、探究等方式尝试泥塑人物.课堂中引入情景剧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提供动手参与机会,提高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学习氛围和环境,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1.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互动中增长知识.

通过切身体验与小组交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发挥群体互补的优势,使学习变得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这样不仅能提升人格和张扬个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增强学习效果.

2.提倡成果展示与评价,升华二次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评价.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评价作品起初可以由教师指导,以师评为范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赏识性评价,以客观的描述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循序渐进地形成评价意识和标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本课.赏识性评价与合理建议都能使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鼓励学生,提高自信心,增强对美术学习的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继而提高学习兴趣.到了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时应强化优点.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创新使作品更完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