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93 浏览:107174

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合作意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对学生智力和科学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时有困难,学习中出现了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用就错.究其原因是:概念不清,方法不会,思路不通.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解题,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一、注重基础性

解题,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初步应用,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础知识,这是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知识夯实,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概念,透彻理解物理规律,活化所学知识.“活”是学得透,学得活.死记硬背,套公式解题,错误就在所难免.要想杜绝这种现象,就应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深钻细研、踏实肯学的科学素质.物理基础知识要学得“活”,就要在学习时多联系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怀着解题,就可能焕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心理素质.怎样调动学生的解题呢?首先,要认识到解题是自己所学知识是否能应用的一次检验,解题正确是学习成功的体现.其次,让学生通过解题的成功获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把解答每一道物理题,看成是解决“科学问题”,可为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解题过程

规范解题过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规范的解题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既严谨求实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规范解题过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思路.

解题思路来源于审题,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题目,逐字逐句地推敲.明确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根据分析提炼出的信息,画物理情景图.借助示意图,搞清题目里各条件和目标的关系,进一步找出各个不同物理过程所反映的物理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确定解题方法.

2.过程.

“说话要有根据,说话要合乎逻辑”,这是人类科学素质的表现之一.同样,解题过程也要有依据.依据条件和目标关系反映出的物理规律,列方程,由方程解出最后结果.规范的解题过程主要有四步:(1)选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状态等;(3)依据分析得到的信息,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得出结果.

3.方法.

解题方法往往不止一种,解题时,应尽可能选简捷有效的方法.平时练习应注意一题多解,融会贯通各部分知识,拓宽解题思路.具体解题时,才可能选择最有效、最简捷的解法.

【例】如图,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MN、PQ足够长,电阻不计,相距L.在MP之间接有三个额定功率为P的小灯泡,在导轨之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使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ab,沿导轨由静止开始释放.经时间t,灯泡刚好保持正常发光.求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棒的速度.(棒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分析:(1)本题的解题思路:①确定目标,求灯泡正常发光时棒的速度.②明确条件,质量为m的金属棒在磁场中下落.挖掘隐含条件:

灯泡保持正常发光,功率为P,ab棒处于平衡状态,所受重力和安培力是一对平衡力.舍弃多余条件:时间t、距离L.③分清过程.包含三个物理过程,一是金属棒


在重力和安培力作用下运动;二是ab棒下落过程中切割

磁感线,发生电磁感应;三是ab棒克服安培力做功,将

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2)解题过程:首先,根据灯泡发光的功率P,推出电流;其次,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动势E;最后,根据电磁感应规律列方程,求解出金属棒的速度v.

(3)解题方法

【解法1】设灯泡的电阻为R,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I′等于PR①

通过棒的电流为I等于3I′②

电源电动势E等于I·R3③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棒的速度为v,产生的电动势E等于BLv④

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棒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mg等于BIL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v等于mg.

【解法2】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棒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电能,三个灯泡的电功率与金属棒的重力的功率相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m等于,

解得v等于mg.

(责任编辑易志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