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国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51 浏览:93058

[摘 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国学教育在我国一度受到冷落.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学国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财力支持,缺乏精通国学的教师资源,缺乏适合孩子的专业国学教材等等.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接受国学、喜爱国学,让国学真正走进小学课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对策

“当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学时,即要灭亡了”,[1]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华文明能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国学教育因此备受关注.

一、国学及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意义

说到国学教育,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国学的概念,即什么是国学.《礼记·学记》上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所谓“国有学”,大概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将“国”与“学”相连并称之语.当时所称的“国学”,实际上是朝廷及诸侯国中的最高学府,和后代的“太学”略为相似,与今天所谈的“国学”名同而实异.近代意义上“国学”的概念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1920年开始兴盛,1982年后复兴至今.但是对于国学的概念始终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邓实写的“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2]这是广义上的国学.狭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狭义的国学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调查组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也就是只有5%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他们的国学素养如此令人担忧,可以想象我国公众的国学水平整体上是什么程度.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同时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对我国国学教育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小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文学艺术、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知识,增长了见识,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兴趣是人类的第一老师,学生能够在众多学科类中找到自己的喜好,对国学慢慢产生兴趣,才能在未来生活中继续学习国学.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又如《三字经》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又如《弟子规》中虽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封建糟粕,但是全文中心讲为人处世之道,书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是对我国几千年人们的处世经验、智慧的总结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浓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在计划生育倡导的现代社会,正处于小学阶段的0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个人意识强烈,缺少为他人、为社会考虑的责任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学教育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生动事例的教育,让孩子们对民族英雄感到崇拜,偶像效应让孩子效仿民族英雄.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有人守护,才更有希望.[3]

二、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小学生的国学普及教育蓬勃发展,关注国学的人越来越多,国学教育活动铺天盖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都增设了国学课,搞的轰轰烈烈.但同时我们发现,美丽泡沫背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跟风和作秀现象严重.武汉首家童学馆开课,45名四五岁的小朋友头戴冠帽、身穿汉服,让人们见识了“现代私塾”的模样.”小朋友穿对襟束带长袍,拜孔子,背“千字文”,练“吐纳术”等这样的教学形式和超女选秀节目有何区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国学是一门需要潜心研究的学问,普及国学,就应该将重点放在教学上,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哗众取宠.学校要弘扬国学,就应该将学生引向深层的思考和高尚的境界,让国学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药膳”.

地区发展不均衡.针对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在小学的普及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其中部分学校特别是城市重点实验小学,能够充分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将国学教育当作日常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邀请专门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来校做讲座;而另一些学校,如乡镇和农村里的小学,学生连正常的教育资源都有限,所以国学教育在这些地区开展得不够理想,有的学校就没有任何关于国学教育的安排.

学习方式枯燥乏味,一古到底.国学教育的形式包括经典诵读、传统戏剧观赏、民族器乐的欣赏、中华武术表演的观赏、传统节日或民俗等知识的传授、讲述有关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现在我国大部分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中华经典诵读.由于古今汉语的差异和小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学生对古诗语言表现形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填鸭式的背诵让学生负担沉重,丧失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习国学经典也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而不必用浮躁的形式让国学和孩子们越来越远.”缺乏精通国学的教师资源.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开展,很多小学都设立了专门的国学课,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学.当今社会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人数不多,而且为数不多的人又都在高校,所以大部分小学的国学老师只能由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担任.国学启蒙中存在很多封建糟粕遗留下来思想观念,教师必须一分为二,科学的的讲授,可是从事小学国学教育的教师并非专业人士,对国学知识了解的并不深,无法将国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这给小学生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埋下了一颗炸弹.同时据调查,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国学教育能力最主要方式就是自学,缺乏专业训练的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速度可想而知.所以现如今小学教师国学素养总体上偏低,成为制约国学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4]

缺乏适合孩子的专业国学教材.据调查报告显示,开设国学课程的学校所用来进行国学教育的教材,没有学校有专门为孩子编制的国学教材,几乎全部都找某个临时教材充当.一些校长和教师说道,学校的国学教材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有的学校只能使用打印讲义.仅凭打印的讲义理解国学经典对刚步入学校的小朋友还是有困难的,要想加强小学的国学教育,增进小学的国学教育课程意识,满足小学国学教师的教学需求,开发针对小学生自身特点国学教育的教材,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急迫的事情.

家庭教育在国学普及中的缺位.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据调查,众多家长对“国学”一词的涵义一知半解,对国学教育的内容不清不楚,对于国学教育的形式也不完全知晓.更多的家长只是跟风凑热闹的心理,将自己的孩子推向国学教育,而自己却日以继日的坐在桌前.学生在学校接受国学知识,殊不知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5]

小学生国学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首先是功利思想严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中小学校追求名利的思想非常严重.对学校而言,为了升学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分数怎么写作.在考试中分值比重较大的学科就受到重视,反之,那些分值很低的知识就受到冷落.对于学生而言,在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下,为了考进好的学校而一味追求高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就努力学习,无关的就只能放到一边.由于国学知识在考试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自然受到社会的轻视.


其次是历史的原因.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文化批判,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流失.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家纲常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和批判,对中国的科学的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但在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出现了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缺点.在否定“国学”糟粕时,将其精华也一并否定,特别一直有一股全盘否定自己祖宗、否定中华文化的风气深入全民.1966—1976年的“”十年的所谓“破四旧”、“批孔”,则是思潮全盘否定和摧毁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严重罪行.

三、小学国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学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学在考试中占的分值很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学教育要想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之下,学生只能一切向分数看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教育体制入手,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对国学教育的内容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国学教育的内容处理首先是一个继承与扬弃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国学启蒙中有很多反科学和封建糟粕的东西,必须进行科学地分析,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宗法等级制度的产物,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扭曲下产生过很大的负面作用,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的理念相悖;《弟子规》中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所宣扬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的庸俗论调;《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所渗透的歧视妇女的言论,在我们的国学教育中都必须进行批判.如果对这些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毒素不进行正确的处理,我们的国学教育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一个极端,就会误入歧途.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政策扶持和财力投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抱着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国学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编写专门教材,对国学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的培训,为国学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各级学校应制定持久稳定的相关政策,将国学教育活动优先纳入到日常的校本教学中来.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国学教育中的投入及效果与其业绩考评相连.[6]这样才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保证国学教育持久有效的开展.

运用现代媒体,使生涩难懂的国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国学因为以我国传统的学术作为依托,因而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涩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Flash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国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国学学习效果.

创新国学学习形式.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并没有太多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对小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创新国学学习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国学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国学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国学精髓.那样,大人看成是负担的东西,因为孩子乐学,就成了快乐的“负担”.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重视国学的氛围.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国学的滋养和熏陶.

无论我们抱有怎样的质疑,国学已经进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之中,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下面,我们是否真正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在实施国学教育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兴趣?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需要以怎样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国学能否真正进入小学课堂,让所有受国学教育的孩子从内心接受国学、喜爱国学、受到熏陶,这些更应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是2010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关注小学生国学教育——以南京地区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张仲涛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释]

[1]张善文:《国学述要讲稿》

[2]邓实:《国学讲习记》,1906.

[3]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4]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5]南怀瑾:《中国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基础教育》,2007,(6).

[6]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