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884 浏览:33980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当前土木类本科院校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实施以“全程互动”为主线的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两支队伍”和“两个基地”建设,增强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覃荷瑛(1972-),女,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邢心魁(1964-),男,河南舞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11JGA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0-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培养适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建设,桂林理工大学在专业培养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改革,实施了以“全程互动”为主线的培养方案,即在专业培养全程范围内,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生产实习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土木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施工现场的综合性动手实践,其中包括施工图的识别与应用、测量放线、施工工艺、材料检验、工程监理、工程组织管理、工程安全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对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供同行借鉴.

一、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缺乏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各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纷纷扩招,随着学生的扩招,高校也加大了引进教师的力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队伍比例大幅提高,而刚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指导学生实习的效果不佳.此外,由于生师比扩大,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也是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生产实习模式均是在专业课基本学习结束后,统一安排6~8周的集中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工序、施工机械和施工组织管理,相对于施工周期而言,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无法见习施工全过程.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因担心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乐于接受实习学生的施工单位较少,施工单位要求实习时间尽量短,这使得实习内容大打折扣.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机会相对减少,不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实习效果不甚理想.

3.实习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

生产实习一般采取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工地分组派出实习与学生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只能对本地实习学生定期巡查,而工地实习管理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律与自觉.现场工程师、施工员往往出于工程进度与安全考虑不能认真指导学生,更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施工过程,为了确保不出问题,往往让学生少进工地,大多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抄写、整理资料等文职工作,很少主动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参观.生产实习的深度不够,难以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

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许多学生到了工地后感到无从下手,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学什么,初到工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很快消失,使得实习主动性降低.另外,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毅力;实习时间与复习考研时间相冲突,部分备考学生无心实习,等等,这都是影响实习效果的常见原因.

4.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方法不科学

生产实习一般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或论文、面试、施工单位鉴定材料等综合评定,但因考勤表、工地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较难鉴别,其结果无法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实习报告雷同或抄袭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导致成绩评定存在不公正性.

二、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广西区重点专业,以培养土木行业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随着国家基础建设事业和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学生就业后从事施工行业的比例逐步加大,2008年已达到46%以上,至2011年已达到6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为适应这一变化,土木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到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建造型人才为主,大幅度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如生产实习由过去的5周调整为10周,另外还增设了校内施工实训环节等,并根据过去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生产实习环节,效果比较明显.

1.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学校不仅引进了理论知识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型人才,同时也从一些知名企业中引进了一批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获得讲师职称前,学校和学院指定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负责他们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培养;同时学校设立了专项基金,资助他们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参加实际工程的实践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选派部分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对接,提升应用能力,改变青年教师强理论、弱实践的不足,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建设,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大增加,土木工程专业57名专职教师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名、注册岩土师8名、注册监理工程师3名、注册建造师6名、二级注册结构师3名.


2.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加强现有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桂林理工大学行业优势和资源,同各类工程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优秀企业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采用“双师”团队制度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共同培养,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校外教师则主要负责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企业共同培养基地和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使实习学生-学校-企业建立了责任利益关系,企业支持实习不再是一种“帮忙”关系,而是分内的责任.学生在基地内实习,企业指导教师都是一线的技术人员,熟知施工全过程,对学生的指导系统而全面;企业项目众多,实习小组之间可以实现“跟踪”实习,以克服实习实践工程周期相对偏短的问题;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吃住行都在一起,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也逐渐由以结果为主转变为以过程为主.

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已同广西区内外十多家企业签约为共同培养单位.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了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实践教学效果大幅提升;校内外教师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即开始合作,对实践环节的培养实行“全程”互动,根据“双师制”培养方案,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化.企业在学生共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企业的合作意愿更强烈了.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克服校外实习场所受项目制约的不足,创造“全天候”的实习基地,桂林理工大学在大力建设校外共同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岩土标本展示室、建材展示室、砌筑工程和钢筋工程实训中心等.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通过亲自动手使学生对设计、施工、造价等内容形成整体工程概念,对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等工艺流程有一个系统学习.同时,实训项目的实施也锻炼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三、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措施,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严抓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加强实习指导与监管力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很多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