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的选题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44 浏览:107282

【关 键 词】初中数学习题课选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59-01

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提升基本技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学生的某些困惑,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积累教学经验.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习题课如何选题.

一、依靠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基本技能的提高

教材是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文本,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课本习题是专家根据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原则精心筛选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实际从中选择有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必要时教师还要对教材上的一些习题进行加工改造或重新设计.一般来说,“双基”类习题学生容易上手,答题准确率高,做这类题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产生“想学”的愿望.

二、贴近学生,注重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不深所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课内外练习中的错误,及时弄清学生错误的原因,找出这些错误的共性,并将其记录整理好,编成错题组.上习题课时,让这些错题重现,通过纠正错误来查漏补缺,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

案例一:计算52-3×[-32+(-2)×(-3)]+(-5)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初一学生来说,可谓是个难点.对于本题,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主要是将-32的计算结果写成9,而且屡做屡错,所以应把它作为一个典型习题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明白-32等于-(3×3),而非-32等于(-3)×(-3).

习题课可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出发,让学生进行体现以“纠错、交流”为目的的对话.对话中学生表达个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观点,最终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指出错误、纠正错误是为了共同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把学生的错误当做反面教材,认真分析,寻找根源,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

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习题课教学应围绕学生某一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应用意识.

案例二:要测量不能到达的两个目标A、B间的距离,一种测量方法如下:(1)选择两个观测点C、D,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它们画在纸上;(2)在点C测出∠ACD和∠BCD的度数,在点D测出∠ADC和∠BDC的度数,在纸上画出点A、B,并量出A、B间图上距离.如何根据比例尺求出A、B间的实际距离?按这个方法实际测量一下.

通过对这样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无用的、毫无意义的,而是有趣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四、贯彻课标,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

1.设置“变式”习题串,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开展“变式”训练,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三: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试猜想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此题可作如下变化:

变式1:如果四边形ABCD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是什么特殊四边形?为什么?

变式2:如果四边形ABCD是凹四边形时,原结论仍然成立吗?

由于以上变式习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深入发展.

2.设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数学习题课一种常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选那些可用多种思路来完成的典型习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解决问题.

案例四:一个零件形状如图2a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20°和30°.李叔叔量得∠BCD等于142°,就可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道理吗?

在练习中学生会自觉地通过比较从找出的b、c、d等各种解法中筛选最简方法.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习题课的功能,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既要注意减少学生的负担,又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责编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