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适应性阶段语文教学方法和思路的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84 浏览:158434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新阶段,面临着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改进、学习难度增加等各种挑战与考验.适应阶段的语文课教学除了师生合作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顾及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长远阶段效果.语文学科在知识性、工具性等其他特征的争论声中,仍毋庸置疑地在学生的发展阶段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思考适应性阶段教学中的特殊方法和思路,以求帮助学生做好隐形的过度,培养起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语文课本内容的编排中科学性和序列性不足,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像在其他学科中有知识梯度增加的感受与乐趣.但是高中课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较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高一阶段课堂上要让初高中知识接轨,找到衔接点,借由初中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温故知新,获得高中学习的信心.

例如开学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学案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沁园春·雪》,学生在陌生的高中课堂上遇到了自己熟悉的内容,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默写的同时回忆了《沁园春》这一词牌名及的诗词风格,自然就进入了《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通过分析大堰河的形象,进而体味出艾青的这首诗歌是一首献给所有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的下层劳动者的赞美诗.此时适时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艾青许多诗歌同抒发的感情.在第二单元文言文单元教学开始之前,鉴于《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文章的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文言知识繁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信.而本单元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开始,对于扎实高中的文言基础,培养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我安排学生进行初中重点文言篇目《桃花源记》《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的复习,复习了意动用法、特殊句式及翻译的基本要求,进而使得新单元的学习顺畅了许多.

二、课堂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高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课文内容,课堂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许多学生很显然在从前的学习中没有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学习中的“隐形灾难”.听讲与做笔记时,听讲是课堂的关键,听讲需要认真听清课堂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比如,板书建议学生记在某处,课文中的圈点勾画用彩色笔勾画,重点内容在书页一侧标记.在文言文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文言内容和文章内容的笔记做在不同的地方.课堂及课后对课文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从小在语文课上就要培养的,但是高中老师都很悲哀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基本不愿读书,更有甚者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对课文的内容极不熟悉,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课堂或课后的阅读习惯.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对文章进行预习,并且要落实检查,比如注音、注义、课释勾画、资料内容了解和补充等.


语文学科的另一特性是工具性.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而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常常表现出条理不清晰、言不尽意、口头禅多、仪态不端庄、声音小等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细致地做纠正,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发言的规范和自信.

三、发展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这是教学中高层次的追求,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和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发展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对文本内容的评价是文本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表达,有时可以帮助完成课堂内容的动态效果.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学习中,有同学说他关注到文中多次写道了“最后一次”,这看似简单的一笔实际有深味,英国统治的结束与国人迎接香港回归的自豪感都在这里表现.这的确是我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对文本内容的疑问是课堂上难得的智慧火花.疑问和寻找答案的过程背后是学生可贵的思考.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中学生关于“呈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提出了疑问,这是写给大堰河的赞美诗,为什么要呈给其他人.这个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诗歌的情感抒发.

对文本内容的延伸思考.这一步应该是该阶段最有“前途”的内容.学习《小狗包弟》后对于作家的责任感,一个有良知的人应有怎样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审视自己等问题的思考,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消息》后学生思考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与特色等,都是文本内容的很好延伸.课本只是学习的载体,在课文的学习中如能让学生从文本出发产生文本外的思考,将是语文课堂更大的收获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