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15 浏览:80809

《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各校进行教学改革,送教下乡、优质课评比等之类,也颇具特色.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而在示范课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活跃的氛围,却又确实让我感叹不已,由衷地赞叹.而在这之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我校是个农村中学,距离城区较远,任课的语文老师普遍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农村初中,由于地处比较偏僻,信息也比较闭塞,学生对外的沟通、交流较少,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对外的交流和生活领域,自然也就跟不上城区的学生,不像一些示范课堂上的学生一样开朗、活泼,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课堂的积极性高了.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乡镇学生真可谓是“鸦雀无声”.从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越来越不主动地回答问题,只有被老师点到了才迫不得已地回答,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这样的课堂也就沉闷了.那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我们又将从何入手呢?在这里,我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设计多元化

有句名言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让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去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外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动脑筋.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应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让学生接受,能把精力放在课堂上就行,也就是成功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大胆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这当中,实际上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快乐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叹息时间的短促,兴尤未尽.

二、巧布疑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创设疑云情境,形成兴趣的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加以活动并参与其中,寻求解答,而在这寻求的过程中,获取心灵的愉悦,有了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了新的兴趣,以至不断地推动学习上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巧布疑云”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当中犹如是“平静如水”的课堂中投入了一枚小石子,激起了阵阵的涟漪,从而奇峰突起,让学生在沉睡的意识中得以苏醒,始终处于兴奋之中.

三、提高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在备课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精心设计提问的方式方法,切忌多而滥,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考虑的.同时,提问的指向要明确,要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让学生回答不同难易度的问题.让学生有着一份自信,能充分地肯定自己,再者,提问的要面向全体,声音要响亮,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加以思考.

四、驾驭优美语言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语言——古板、僵硬,应尽量创设轻松的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心理,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享受,感受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听课时的情绪状态,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名家名言、奇闻轶事、新近要闻等,引起学生的注意,辅助教学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气氛.比如,有时发现有个别同学在上课时打瞌睡,我会说,有的同学在学习中有了新的发现,“放长线钓大鱼”,其他同学听了不由地笑了起来,当事人醒了,课堂的氛围更活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学会表扬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细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聆听,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用语委婉、柔和地加以指出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及时地加以纠正.这样,既有教师的热情关怀,又不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自然,学生的热情得到了激发,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改观,学生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总之,要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活路”,教师就应客观地冷静地分析,对症下药,端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沉闷现状会得以改观,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活”得有声有色的.

阳先湖,教师,现居江西南康.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