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1 浏览:17426

【摘 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高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 键 词】基础科学;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现代化

在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一条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为此,我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转变观念,实现教育模式转轨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对学生来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互动,变讲授为训练;而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是为大面积培养学生,而应试教育侧注重个别高分低能的尖子生.

对此,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转变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

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三、数学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

①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②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例如在讲到“利润”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已去作社会调查,获得利润的知识,自主探究利润问题.

2.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容易逆反但可塑性强,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

①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②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于调控情绪,常凭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学习方向,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格外努力,不感兴趣的知识就勉强而学.情绪好时学习主动,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善于设置有情趣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他们通过谈心进行情绪调整.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调理,善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心理规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②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③语言习惯.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维的整理.

④质疑习惯.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

⑤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习题,不要急于讲解,要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领悟其中的研究对象、思维方向,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然后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