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84 浏览:156723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在这期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新课标,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逐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把新教材的内容用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面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突出,我们应该一边教学、一边探索研究,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在反思感悟中加以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实践,许多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浅显,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认为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活跃的教学方法,导致一方面,一味地模仿公开课,公开课成了“课型”的范本;另一方面,因为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和节节课有探究活动,而使课堂教学几乎放弃了以往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前不久,我在一所学校里听过一堂公开课,所讲的课文是《景阳冈》.这位老师先请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是踊跃举手,畅所欲言,有学生说想通过学习,了解武松打虎的全过程;有学生说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演一演“武松打虎”;有学生说他想给这几位表演的学生写剧本等.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表面上,这位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学生是忙得不亦乐乎,“自主”之极,而实际上新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而是“有意识的赶羊”.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不能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把“尊重”曲解.我们要理性地对待新课改,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而那种一味地赶时髦、求大同,只能使我们的改革走向迷惘.


设置综合课程,也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有些教师对其理解还存在片面性,为了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课堂改革,有些教师忽视了与学生农村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不知道应该怎样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开展教学.遇到相关问题时就很难通过学科合作的方式,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如:语文教材中《称象》这一篇课文,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得浮力的原理”是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原因,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难点.所以,只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希望学生自己慢慢地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而忽略了将自己所教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相联系起来,通过现场试验或者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尝试解决学生对浮力的体验和理解,虽然浮力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恰恰体现出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程度.

而我听了另一个老师讲《欢庆》一课.一开始,这位老师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上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在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这一诗句时,为学生播放有着累累硕果画面的课件,这时,学生全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真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但有的老师认为类似课文内容的教学适合城市的学生,如果把学习对象换为农村的学生,没有生动的课件制作,就靠着教材和老师,学生会有那么高的学习兴趣吗?的确如此,城乡的学生之所以会有大的差异,与城乡学生各自所生活的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关联,这是乡村师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另外一个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目前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以城市生活为基础的,对于多媒体设备比较落后的学校来说,单靠书本上的文字学生是难以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的.如: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走进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对乡村孩子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而要让他们更加真切地走进书本,走进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时代的变化,是一线教师的一大难题.尽管外面认同“课程和教材”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城市、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渠道,但这与加强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相违背,这也是让一线教师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问题.

总之,新课改有忧有喜,忧是的:发达地区的新课程进行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可谓是正沿着新课程的初衷顺利地进行着;可贫困地区的一线教师虽然也积极地响应新课程的各种理念,但是,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学设备缺乏、闲置现象严重、师资力量薄弱,出现教师队伍老化、教材内容偏向城市化等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新课改的目标进行反思;而喜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老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尽管此次新课改让人欢喜让人忧,但是,任何一次大的改革都要适应时代的潮流,毕竟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创新.因此,我相信,新课改一定会沿着前进的步伐,为“祖国的花朵”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中心小学)